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6-13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黨建引領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去年以來,臨猗縣緊扣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市委“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為引領,創新推行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村集體經濟、建設良好社會風氣、矛盾排查化解、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新興領域黨建走在前的“六維協同”工作機制,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提升,在鄉村振興、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蹚出了一條具有縣域特色的基層治理新路,為全市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注入了“臨猗力量”。

▲臨猗縣嵋陽鎮曹家營村充分依托土地資源優勢,以黨建為引領,以“集體辦、集體干、集體管、集體花”為模式,創建了農機托管聯合社。圖為曹家營村農機聯合社收割機在田中作業。
強化組織建設
鍛造基層治理“動力引擎”
“以前辦個事要跑好幾個部門,現在社區一個電話,黨員干部就能上門幫辦了!”臨猗縣雙塔社區通過常態化開展“社區吹哨、黨員報到”活動,12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200余名在職黨員成為參與社區治理的“主力軍”,讓“紅潤郇陽 親如‘猗’家”黨建品牌深入人心,社區治理效能與居民幸福指數同步躍升。
在推進基層治理中,臨猗縣14個鄉鎮按照“1+3+3+N”模式優化機構設置,95名專職黨務工作者帶著54名兼職人員下沉一線,編制完成的鄉鎮履職事項清單如同“治理地圖”,讓基層干部干事有章可循。
為破解“小馬拉大車”難題,臨猗縣足額保障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實現縣域內村級年均經費17萬元、社區13萬元。楚侯鄉作為示范鄉鎮,創新“責能干績四步閉環落實法”,將304項履職事項細化到崗、責任到人,實現了基層工作規范高效運轉。
在社區治理中,“五聯工作法”(組織聯建、資源聯享、事務聯議、文明聯創、服務聯評)成為破解難題的“金鑰匙”。29名縣級領導、75家駐區單位包聯135個小區,1800余名在職黨員結對4200戶居民,開展“進社區、辦實事”活動,累計領辦民生實事97項。
豐林花園小區堅持融通組織、聯通隊伍、貫通資源、暢通民意,形成“小區黨支部—物業服務企業—志愿服務隊—其他社會力量”多元治理格局。
機關黨建則以“模范機關”創建為抓手,276個黨員示范崗、198個黨員責任區、97個黨員服務窗口構筑起服務群眾的“紅色矩陣”。
臨猗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開設“‘猗’滿意”直播間,工作人員化身“政務主播”,通過“政務直播+在線答疑+云端幫辦”新模式,為群眾提供答疑解惑、云端幫辦服務。臨猗縣交通運輸局打造的“出行無憂·猗路遠航”黨建品牌,將“志愿紅”與“交通藍”深度融合,組建黨員突擊隊、青年小分隊等,活躍在交通運輸各個領域,被群眾稱為“路上的紅色堡壘”。
壯大集體經濟
厚植基層治理“發展根基”
仲夏時節,走進臨猗縣耽子鎮耽子村的“郇陽果園”里,第五代大衛嘎啦蘋果已如核桃般大小,村黨支部書記王繼剛正帶著農戶調試滴灌設備。這片百畝果園的盎然生機,正是臨猗縣耽子村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激活產業振興的鮮活注腳。
“項目建設中,耽子村黨支部與龍頭企業皓美果蔬公司結成‘黨建聯盟’,不僅帶動全村蘋果產業更新換代,更帶動了集體經濟增收。”臨猗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縣已爭取扶持資金500余萬元,建成“郇陽果園”2000余畝,為全縣27個村集體免費提供苗木32萬株,預計豐產后每村平均增收50余萬元,通過“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來果業發展“新脈動”。
在推動集體經濟發展中,臨猗縣探索出資源開發型、產業發展型、三資盤活型等7種模式,引導項目村以資金、資源、管理、服務入股,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目前,全縣13個扶持項目經過“村申報、鄉研究、縣評審、縣委定”的嚴格流程已全部開工建設,涉及果業加工、冷鏈物流等領域。
隨著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鄉村發展的底氣也更足了。在嵋陽鎮上朝村,新改造的黨群服務中心里,農技培訓室、電商服務站、村民議事廳一應俱全,今年已承接黨員培訓、農技宣講十余次。“集體經濟是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實現鄉村善治的重要基礎,集體經濟強大了,農民共同富裕才有了根本的保障,農民才會關心和支持農村公共事務,基層黨組織才有更好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上朝村黨支部書記王素芬感慨道。
培樹文明新風
織密基層治理“精神紐帶”
5月20日,由臨猗縣委宣傳部主辦,臨猗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社區服務中心承辦的“傳承端午習俗 弘揚臨猗新風——我在中心過端午”暨“文明集市”活動在該縣雙塔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門前熱鬧開展。現場負責人表示:“我們精心規劃了文化體驗區、生活服務區、免費服務區、政策宣講區和文藝表演區等多個功能區域,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貼心服務,推動移風易俗邁上新臺階。”
在基層治理中,臨猗縣將鄉風文明建設納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配套專項資金創建文明村鎮,269個行政村全部修訂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全覆蓋,不定期開展文藝活動,將踐行移風易俗情況納入評選標準,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婚戀觀、家庭觀,讓時代新風尚成為村民們的新追求。
目前,全縣建成理論宣講室、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等陣地300余處,每月開展“文明集市”活動,政策宣講、技能培訓、文藝演出等服務直達群眾家門口。北景鄉北里村固定每周三舉辦戲曲、三句半等文化活動;嵋陽鎮曹家營村建成的文化大禮堂,不僅承辦村民紅白事,還成為傳播政策的“大課堂”,讓群眾在文化浸潤中提升文明素養。
在鄉風文明建設中,臨猗縣還非常注重典型榜樣的力量。持續開展“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182個村為1800余名先進典型頒發證書獎品;臨猗縣“好媳婦”付云用孝敬老人、和睦鄰里、勤儉持家的實際行動,帶領全縣涌現更多“好媳婦”;“文明家庭”張曉軍一家用勤奮工作、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的品格,引領激發全社會向善的力量;臨猗縣婦聯組織的20場家庭教育講座、49次線上線下維權宣傳,讓文明家風走進千家萬戶。
深化平安建設
筑牢基層治理“安全盾牌”
“多虧了‘和事佬’調解隊,我家宅基地糾紛3天就解決了!”臨猗縣孫吉鎮村民張某握著調解員的手感激地說。在基層治理中,臨猗縣建立了“排查—化解—回頭看”矛盾化解閉環機制,劃分農村網格520個、城市網格140個,配備專職網格員193名、兼職網格員520名。組建135人的“和事佬”調解隊伍,實現矛盾糾紛調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著眼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錨定法治臨猗建設目標,去年以來,臨猗縣廣泛開展“千人百法下基層”活動,抽調政法各單位和各職能部門、各鄉鎮精干力量組成千人社會治理隊伍,用豐富多樣的創新實踐講法、說法、宣法、普法,以法治“善為”促基層“善治”,走出了一條有特色、有實效的法治為民惠民之路。
今年以來,全縣20余個部門與14個鄉鎮開展專題會商,形成“部門聯動、條塊結合”的工作局面;59家普法責任單位開展“法律六進”活動200余場,通過電子屏、出租車頂顯示屏滾動播放普法標語,覆蓋群眾12萬人次。針對青少年開展的“模擬法庭”,面向職工的勞動合同咨詢,深入田間地頭的土地政策講解……種種活動無不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臨猗縣公安局構建“巡警+交警+派出所”聯勤巡邏機制,291支鄉村治安巡邏隊1746名隊員實行“白+黑”巡邏。同時,全面推進“雪亮工程”升級,完善“一廳四室”硬件設施,做到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條龍化解、全鏈條解決”,實現群眾矛盾化解“只進一扇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推動賦能減壓
鍛造基層治理“先鋒隊伍”
在基層治理中,臨猗縣把提升干部綜合能力與為基層減負相結合,進一步形成了重視基層、關愛基層、提升基層的工作導向,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持續加強,把更多政策、資源和力量下放到基層,為基層干部干事創業創造了更好條件。
聚焦干部“選育管用”關鍵環節,以“理論測試+現場答辯”的方式,選拔儲備了一批優秀年輕干部,納入后備干部庫進行管理;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邀請高校教授、領域專家到臨猗授課,選派優秀基層干部赴先進地區學習參觀;持續開展“鄉村振興骨干學歷能力雙提升工程”,582名農村“兩委”干部完成學業取得學歷,485名學員通過學習得到提升,農村干部學歷結構進一步優化。
采取“群眾評價+村黨組織書記互評+鄉鎮班子成員評價+包聯縣級干部評價”的四維評價方式,儲備農村黨組織帶頭人后備力量856人。實施到村工作大學生“青藍計劃”,鼓勵其擔任村級報賬員、網格員、宣傳員等職務,組織駐村選調生開展國情調研培訓,進一步開闊視野、啟迪思路,推動其融入基層治理全過程。
今年以來,臨猗縣把為基層減負賦能作為隊伍建設的關鍵一環。依法依規厘清20余項縣鄉兩級職責劃分中存在的分歧,明確“清單之外有事項,清單以外無考核”,把鄉鎮履職事項從2700余條壓縮到310條,干部走訪群眾時間增加40%。統籌督檢考計劃和備案事項,持續精簡會議、文件,為基層干部留出更多時間落實工作、服務群眾。
聚焦新興領域
激活基層治理“新生力量”
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主體,也是基層黨建的重要陣地。在基層治理中,臨猗縣把加強新興領域黨的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加強統籌協調,堅持分類指導,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為新興領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我是快遞員,也是社區網格員,發現安全隱患隨時上報!”臨猗縣快遞小哥小李在社區報到時領到了專屬“民情收集員”證件。在新興領域黨建中,臨猗縣實施“雙報到雙服務”機制,880余名新就業群體線上線下到社區報到,認領民情收集、食品監督、政策宣傳、志愿服務等崗位。
臨猗縣組建的騎手志愿服務隊提供免費跑腿、送貨上門等服務3000余次,司機群體涌現好人好事235件,挽回乘客損失30余萬元。“最美駕駛員”薛灌鋒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事跡被媒體報道后,帶動更多司機參與到爭當“最美駕駛員”的行列中,推動基層治理力量更加多元。
在電子商務、交通運輸等領域打造“E路遠航”黨建品牌,成立交通運輸行業黨委、電子商務行業黨委,充分發揮該縣電子商務、快遞、貨運、出租、維修等行業商會協會作用,做實“黨建入章”,讓小散弱企業有了“主心骨”,行業協會商會在黨組織引領下規范發展,為基層治理注入新生力量。
從“訂單式”普法到“網格化”管理,從社區里的“紅潤郇陽 親如‘猗’家”黨建品牌到新興領域的“E路遠航”黨建品牌,從機關單位的“黨員示范崗”到群團組織的“青馬工程”,臨猗縣以“六維協同”構建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正在持續釋放強大效能。臨猗縣的實踐證明,只有將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才能更好地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讓群眾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版策劃 雷哲俠
本版文字 韓維元 攝 影 金玉敏 孟文虎
本版責編 董戰軒 校 對 孫 勇 李丹鳳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