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8-01
●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劉備封關公為“別部司馬”;
●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表奏漢獻帝封關公為“漢壽亭侯”;
●漢獻帝建安十四年(209年),劉備封關公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封關公為“董督荊州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后,拜關公為“前將軍、假節鉞”;
●蜀漢景耀三年(260年),后主劉禪追謚關公為“壯繆侯”;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追封關公為“忠惠公”;崇寧三年(1104年),又封關公為“崇寧真君”;大觀二年(1108年),加封關公為“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復封關公為“義勇武安王”;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加封關公為“壯繆義勇武安王”;
●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加封關公為“英濟王”;淳熙十四年(1187年),加封“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元文宗天歷元年(1328年),加晉封號“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恢復關公原封“壽亭侯”;
●明憲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封關公為“崇寧義勇武安王”;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仍稱“漢將軍壽亭侯”;
●明神宗萬歷十年(1582年),封關公為“協天大帝”;萬歷十八年(1590年),加封“協天護國忠義大帝”;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圣帝君”;
●清世祖順治九年(1652年),奉封關公為“忠義神武關圣大帝”;
●清圣祖康熙四年(1665年),尊關公為“關夫子”,與孔夫子并稱;
●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敕封關公祖輩三代,曾祖父為“光昭公”,祖父為“裕昌公”,父親為“成忠公”,又加封關公為“山西關夫子”;雍正八年(1730年),正式追封關公為“武圣”;
●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禮部欽奉旨易謚“壯繆”為“神勇”;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加封關公“忠義神武靈佑關圣大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易謚“神勇侯”為“忠義侯”;
●清仁宗嘉慶十九年(1814年),加封關公“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關圣大帝”;
●清宣宗道光八年(1828年),加封“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
●清文宗咸豐二年(1852年),加封關公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關圣大帝”;咸豐三年(1853年),加封“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關圣大帝”;咸豐五年(1855年),加封關公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關圣大帝”,又加封關公三代祖輩為王,曾祖父“光昭王”,祖父“裕昌王”,父親“威忠王”;
●清穆宗同治九年(1870年),加封“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關圣大帝”;
●清德宗光緒五年(1879年),加封“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大帝”。
(綜合)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