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7-11
□茹心
在歲月的長河中,總有一種情誼,如同璀璨夜空中的一顆星,照亮了我的前行路,溫暖著我的心靈,感動著我人生的每個瞬間,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我與馮義平老師的人生際遇,緣于他對我的那顆拳拳愛心。
記得初一的后半學期,從別處中學調過來一位老師,不承想他后來就成了我們的數學老師。印象中馮老師,微胖,壯實,濃眉大眼,人很敦厚,待人也很謙和,與人交流,時常發出一串串“嗬嗬”的笑聲,身上流露出了一種粗獷豪放的性情,正如他的名字——“義”字當先,平和處事。
他上課很嚴肅認真,緩步踏上講臺,身形敦實而穩健,自帶一種威嚴,在課堂上不茍言笑,數學課講得有聲有色。他的聲音鏗鏘有力,足以壓倒教室所有細碎的聲音。他課堂安排得有條不紊,講課娓娓道來。一般上課的時候,先讓我們預習幾分鐘,他在教室轉來轉去,實則查看我們的預習情況。隨后他轉到講臺,從粉筆盒中掏出幾支粉筆排好,動作沉穩而專注,然后才開始給我們授課。那時我們學習根基淺,底子薄,一遇到有難度的數學題就灰心喪氣。他耐心地鼓勵,對難題一一予以詳細講解。回想馮老師在講解正弦與余弦時,他抬起寬厚的手掌,指尖在無形的空中徐徐滑過銳角、直角、鈍角的輪廓,宛如一位有經驗的老農在虛空中精準地丈量著自己畢生耕作的土地。指尖所劃出的軌跡,似乎已非單純角度,更是在演示著宇宙運行的某種內在法則。當講到一道幾何證明題,他從容地在黑板上寫下“解”字,筆鋒凝重如刻,粉筆在關鍵步驟上稍作停頓,留下一處略顯濃重的印記,仿佛是在無聲地叩問著學生的心神。
后排一些愛搗蛋的學生,見了馮老師也收斂了許多。他對每一位同學都一視同仁,從不因同學的成績的好差去衡量一個同學的好壞優劣。
印象中的馮老師,目光沉靜,背起雙手,眼睛在教室的每個角落不停地掃視。我們凝視馮老師寬厚的背影,以及黑板上那些有條理的板書,亦如在數學的世界里探幽。
馮老師在我們這一茬學生當中威信極高。那時我還是一名學生,對馮老師的了解還不是太深,僅憑一些生活點滴,讓我在歲月的時光中一晃而過。后來我轉學到其他中學,與馮老師就此分別了。后來通過父親了解了馮老師的一些志趣愛好,馮老師習武多年,不驕不躁,不顯山露水,對他的情意更深了一層。
我師范畢業以后,由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又回到原來的中學代課,便又一次與馮老師相遇了。正好那年我們一起帶一個班,我帶語文兼班主任,他代數學,還負責學校的教導工作,他還是那么負責任。由于他愛人在鄉衛生院上班,他家沒有什么農活,所以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居住。他還是那么認真地上課,不同的是馮老師上課已不用拿教科書了,在教室看一下多少頁就開講了。他對初中數學知識已非常熟知,了然于心。他除了做好學校教導處工作與上好課外,常常與學校幾個年輕有學歷的老師在一起探討交流數學“疑難雜癥”,專攻學科刊物上的重難題。那時馮老師越發成熟了,對數學的興趣依然不減。他本身就穩重,說話不緊不慢,所謂言貴語遲,言貴語慢。這時候我對馮老師有了一定的了解,他豁達大度,凡事不太在意。他一直鼓勵我好學上進。這時候他在課余開始練習書法,經常在課下練習毛筆字,而且馮老師能夠堅持不懈,苦練一年多后,他的毛筆字有模有樣,大有長進,已達到一定水平,完全能夠給鄉親們寫對聯了。
馮老師愛好廣泛,喜好結交各方面的朋友,平時也鉆研下棋,與人切磋,做人做事有情有義,有口皆碑。由于我家離學校五六里路,家里閑時我也住校,馮老師也住在學校,經常叫我們幾個不回家的老師去他辦公室吃飯。他一般愛做谷壘,這也是他做的拿手飯之一。幾個人在一起吃飯,邊吃邊談,其樂融融,那些過往的事情歷歷在目。由于我們都愛練字,自然在一起的時間也比較多。
那年縣上招考在編老師,我就辭去代教工作,到縣城復習備考,可巧的是馮老師也調往縣二中。由于我的數學不開竅,就又去找馮老師輔導數學。他給我耐心地輔導、講解。有時我做題,他坐在旁邊默默地看著。實在解不出的題,他就那么指點一下,我就會了。他就像一個耐心的長者,不厭其煩地輔導我,給我打氣鼓勵。
經過他的悉心輔導與自己不懈的努力,我總算考上了教師崗位,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馮老師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工作后,只要進城我都要去他家里看望他,和他談談工作上的事情,馮老師經常勉勵我勤學上進,努力工作。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兩鬢斑白的馮老師在一次晨練回家后突發心臟病,救治無效,撒手人寰。聽聞噩耗,我十分震驚,一個人靜靜地呆了半晌。一個好端端的人怎么說走就走了呢?當時他的兩個孩子正在上大學,家庭負擔最重的時候,他轟然倒下。這實在太不幸了!我的心緒十分凌亂,往事一幕幕涌入腦海,淚水不自覺流了下來……
而今馮老師已離世8年有余,他的孩子也已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生活充滿了不可預知性,而今已是物是人非,生命中一個個熟悉的身影已離我而遠去了,人世間再也見不到我那可敬的馮老師了。一直到現在,我時常會想起馮老師的音容笑貌與諄諄教誨。
馮老師已不再是我勾勒的那個簡單的身影,他已成為我思想深處的坐標。他教會我的數學思維方式,已成為生活中的一束理性之光,至今溫暖明亮。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