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6-24
在芮城縣陌南鎮東夭村,一塊智慧大屏實時顯示著全村人口、耕地、監控等信息,村民通過微信公眾號就能辦理證明開具、參與“隨手拍”監督;朱呂村日間照料中心飄出飯菜香,幾位獲評“好婆婆”的老人被讓到前排免費用餐,盤子里盛滿當季時令菜;學張村電動“小喜車”文明婚禮上,彩帶輕揚的電動車隊穿村而過,新人笑立車座向道賀鄉親致意,孩童追著車尾嬉鬧奔跑……
這些生動場景,正是芮城縣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的生動縮影。

芮城縣扎實有力推動“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縣委“1544”工作矩陣落實落地,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全面重塑、治理能力整體躍升。圖為芮城縣城航拍圖。
今年以來,芮城縣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樹牢“大抓基層、抓實基層”鮮明導向,錨定兩年創建期,以“八個更加”為目標,以組織優勢向治理效能轉化為標尺,構建起縣委統籌、專班攻堅、基層創新的三級治理引擎,全域全面啟動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創建工作,推動“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縣委“1544”工作矩陣落實落地,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全面重塑、治理能力整體躍升。
貫通“三級鏈條”,打造協同攻堅新引擎

學張鄉斜口村打造菊花小鎮,發展菊花產業,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從而帶動集體經濟發展。圖為斜口村菊花小鎮全景。
走進蔡村黨群服務中心,2000平方米的空間內,便民服務大廳、數字鄉村指揮室、矛盾調解室等十余個功能區井然有序。這樣大規模的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由廢棄小學改造而成,變身為集政務服務、產業調度、文化傳播于一體的“鄉村會客廳”。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黨建引領是關鍵。創建示范區是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在2025年2月21日召開的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專題會上,芮城縣委書記尚玉良定下目標:通過兩年攻堅,實現基層政權更加牢固、治理機制更加完善、共同富裕成果更加豐碩等“八個更加”,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芮城縣陌南鎮莊上村積極探索綠色能源轉型,走出一條“零碳”發展的創新之路,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矚目的“中國零碳村鎮示范村”。圖為莊上村航拍圖。
芮城縣委第一時間出臺《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實施方案》,對照創建工作任務,設立8個工作專班,明確23項重點任務36條具體舉措:農村黨組織帶頭人平均年齡降至45歲,大專以上學歷占比90%以上;村均集體經濟收入2025年突破50萬元;每萬名城鎮常住人口配備18名社區工作者……一組組量化指標,勾勒出清晰的“施工圖”。
縣級專班“系統推”。縣委成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縣委書記任總召集人,各縣直單位為成員,下設8個工作專班。基礎工作、作風建設、強基賦能、集體經濟等專班分兵把口,實行“清單制管理、項目化推進、責任化落實”。“我們建立‘周整理、月調度、季匯總、半年推進、年度總結’閉環機制,確保不漏一項、不落一崗。”芮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軍田介紹。

芮城縣是產糧大縣,今年小麥種植面積達到49.7萬畝。夏收時節,當地黨委、政府積極做好農機調度、技術服務等工作,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圖為收割機收割小麥的場景。
鄉鎮實踐“創特色”。各鄉鎮立足實際探索路徑:學張鄉推行“飛地經營”模式,村均集體經濟達63萬元;大王鎮打破行政區劃限制,集中各村力量打造香椿產業“飛入地”,建成17座大棚和加工車間,帶動全鎮集體經濟從124.6萬元躍升至300萬元;永樂鎮蔡村創新“五股聯動”——土地入股企業、保底入股合作社、集股辦加工廠、分股租商鋪、重股再投資,年集體經濟收入超316萬元。
村級末梢“深扎根”。在最小治理單元,黨建優勢轉化為服務效能。東夭村搭建數字鄉村平臺,AI監控實現獨居老人異常行為預警;興耀村建立“黨建+法治+網格”模式,網格員化身“移動宣傳員”,線上推送政策、線下入戶調解;美團外賣黨支部設立“騎士之家”,引導騎手認領民情收集員、食品監督員等七大崗位,成為流動的“治理探頭”。“以前送餐來去匆匆,現在我們是社區治理的‘眼睛’和‘耳朵’。”騎手黨員張師傅說。
“六一”兒童節前,芮城縣民政局邀請40余名留守兒童到芮城縣消防科普教育館開展免費研學活動。
激發“紅色動能”,培育基層善治新樣本
仲夏的東張聯村姜田里,半人高的姜苗郁郁蔥蔥。駐村工作人員劉娟妮與技術員踩著田埂蹲進苗叢,輕輕撥開密葉查看根系。“須根比上周多了一倍!”技術員捏著沾泥的根須贊嘆。十余名種植戶湊近細看青翠的苗稈,有人伸手比量著高度笑嘆:“這長勢,秋收有指望了!”

芮城縣聚焦民生需求,打造“黨建+志愿服務”品牌,引導志愿者在基層治理中積極發揮作用。圖為芮城縣愛心公益志愿者協會志愿者為陽祖小學學生過兒童節。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東張聯村立足長遠謀劃,錨定特色農業培育方向,以生姜產業為突破口夯實增收根基,組織村組干部赴山東生姜主產區開展專項考察,系統學習選種育苗、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全周期技術。首期開辟20畝示范田,引進優質品種及標準化種植模式進行本土化驗證,并聯合農技專家組建技術服務隊,全程指導土壤改良、水肥管理等關鍵環節。
東張聯村的破題實踐,正是芮城縣系統性重構基層治理體系的生動縮影。

芮城縣以“黨建+”為破題之匙,不斷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圖為近日美團外賣黨支部為美團騎手發放藿香正氣水。
支部領航壯大集體經濟。村黨支部成為強村富民的“火車頭”。蔡村黨委領辦田園歸居中藥材合作社,流轉撂荒坡地種植中藥材,收益按合作社、村集體、村民8∶1∶1分紅,年增收20余萬元;東張聯村黨支部牽頭流轉土地1600畝,發展規模化種植,合作社年收益超80萬元,帶動村集體經濟連續兩年破百萬;針對經濟薄弱村,縣委推廣“飛地經濟”,將金盆村作為“飛入地”,集中規劃打造占地200畝的大王香椿特色產業示范園,建成的香椿大棚交由“飛出地”——大王鎮所轄另外11個村黨支部經營管理,農民增收與集體經濟壯大實現雙贏。
新領域黨建破壁融合。針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芮城縣委社會工作部實施“三抓”策略:新經濟組織抓規上、新社會組織抓規模、新就業群體抓規范服務。美團外賣黨支部聯合商戶為“紅騎證”小哥提供餐飲、理發優惠;大禹生物公司黨支部推動9名黨員高管“雙向進入”,建立院士工作站,申報專利超百項;愛心公益志愿者協會黨支部發起“幸福午餐”項目,深入鄉村為留守老人烹制飯菜,惠及5000余人次。

芮城縣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教育引導人民群眾自覺踐行文明婚嫁新風尚。圖為學張鄉新人騎電動“小喜車”迎親,節儉環保婚禮獲群眾點贊。
數字賦能治理現代化。陌南鎮東夭村打造數字鄉村平臺,黨務村務“云公開”,AI監控自動識別村內異常行為;學張鄉推行“網格+智治”,實行科學準確、口徑一致、公開共享的管理模式,優化“三務”公開制度,規范村級事務管理;永樂鎮蔡村依托數字化平臺,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全村人口、車輛、益農等信息實現全覆蓋,建成全景監控系統,實現鄉村治理“一屏掌控”;縣委政法委推動1955個公共視頻監控聯網,提升社會治安防控精度。“鼠標巡邏、探頭站崗”成為芮城鄉村治理新風景。
聚焦“塑形鑄魂”,繪就長治久安新圖景

在基層治理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涵養家風民風、村風社風。圖為陽城鎮組織村里老人觀看稀有戲種公益性演出。
西陌鎮調解室內,李蕊芳面對贍養糾紛三方:抹淚的老太太、沉默的兒子、別過臉的兒媳。她先向兒子、兒媳出示《民法典》贍養條款:“法律要求子女必須履行贍養義務。”接著對老人溫言道:“年輕人工作負擔重,精力確實有限。”經數次調解,李蕊芳引導各方書面列出訴求,并最終達成可操作的協議。
芮城縣聚焦“塑形鑄魂”雙輪驅動,系統構建長治久安新生態。制度塑形強筋骨。全域推行標準化《村規民約》,剛性約束婚喪嫁娶流程及支出標準;建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協同機制,嚴控宴席規模與流程,遏制鋪張攀比之風。法治固本筑根基。實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覆蓋所有行政村,健全矛盾糾紛分級調處體系,推動信訪問題源頭化解。文化鑄魂潤民心。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資源,打造融合型宣教陣地;創新數字化文化載體,打造非遺傳承村、戲劇文化村、楹聯文化村、書法藝術村等。長效賦能激活力。將移風易俗納入基層考核,推行文明積分與信用體系聯動機制,實現善治行為可量化、可持續、可轉化。

芮城縣近年來積極探索光伏產業發展新模式,將荒山荒坡變為“金山銀山”。圖為光伏領跑技術基地與藍天白云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綠色能源新畫卷。
鄉風文明浸潤人心。朱呂村創新“一約五會”,村民公約與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聯動,規定婚宴標準;東張聯村編纂《村志》,傳承“牛線線精神”,設立紅色剪紙館;學張鄉舉辦電動“小喜車”婚禮,新人用電動車隊替代奢華婚車。
法治思維扎根基層。興耀村建立“日巡查、周匯總、月研判”機制,充分發揮鄉賢理事會、老黨員調解室的作用,通過拉家常、講政策、擺道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對宅基地糾紛“先協商、再行政、后訴訟”;縣委政法委推動信訪法治化,對合理訴求釋法說理,對纏訪鬧訪依法打擊;縣司法局在綜治中心整合律師、公證等資源,構建“一站式”法律服務平臺。“現在村里辦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了習慣。”興耀村網格員李女士說。

大王鎮打破行政區劃限制,集中各村力量打造香椿產業“飛入地”。圖為大王鎮村級集體經濟聯合發展產業園區。
服務陣地凝聚民心。亞寶社區打造“活力家園·健康社區”品牌,設立“禮儀課堂”“法治課堂”等五大講堂,打造健康科普館、殘疾人康復室;壽圣社區推行“一窗受理、全程代辦”,群眾滿意度100%。“陣地建好更要用活。”古魏鎮王夭村相關負責人說,“我們確保‘大門常開、活動常辦、群眾常來’,這里已是村民離不開的‘紅色地標’。”
如今在芮城縣,文明新風如春雨潤物:朱呂村重陽“敬老宴”溫暖全村老人,學張鄉“圍爐夜話”聽民聲解民憂,愛心公益志愿者協會“小葵花”項目為留守兒童點亮心燈……黨建引領下的善治畫卷,正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治理之道,成于實功。

西陌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提升矛盾糾紛化解能力。圖為品牌調解員李蕊芳在調解室為村民調解糾紛。
芮城以黨建“繡花針”穿起基層治理“千條線”,從蔡村“五股聯動”的產業密碼到東夭村“云上治理”的數字革命,從美團騎手“移動探頭”到朱呂村“一約五會”的文明契約——芮城縣用三級聯動機制破解治理碎片化難題,讓組織力穿透至基層末梢。
正如學張鄉“圍爐夜話”中一位老黨員所言:“黨心民心融在一起,就沒有解不開的疙瘩、跨不過的坎。”這片古魏大地上,黨建引領正催生一場從“治理”到“善治”的深刻蛻變。

開展政策宣傳是基層網格員服務群眾的一項重要職責。圖為南磑鎮東張聯村的網格員給村民講解醫保政策。

西陌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提升矛盾糾紛化解能力。圖為品牌調解員李蕊芳在調解室為村民調解糾紛。

陌南鎮東夭村黨群服務中心內,聯防聯控平臺的智慧大屏實時運行。圖為東夭村村干部幫助村民進行人臉認證。

南磑鎮東張聯村引進山東優質生姜品種進行本土化驗證種植。圖為東張聯村到村工作大學生張瑞杰、駐村干部劉娟妮與村民查看引進的生姜種植情況。

面對干旱天氣,芮城縣干群合力確保“三夏”工作順利推進。圖為東壚鄉東呂村到村工作大學生鄭江帥和村干部在水房檢查設備,保證農田灌溉不受影響。

芮城縣稅務局在“人民之家”(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窗口設立黨員先鋒崗,竭誠為民服務。圖為稅務干部為辦稅群眾宣講政策。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