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多彩工藝品 點滴傳“西廂”

——《西廂記》研究學者雷建德江南尋“寶”側記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6-10


南京博物院館藏的宜興剪紙《西廂記》

運城晚報訊 近日,著名《西廂記》研究學者、永濟普救寺文化顧問雷建德輾轉南京、揚州、蘇州、無錫四地,深入探訪剪紙、木雕、彩塑、泥人、瓷器筆筒等非遺技藝中的《西廂記》藝術遺存館藏。

雷建德此次考察行程中,在《西廂記》相關剪紙作品方面收獲頗豐。他先是收藏了揚州系列剪紙《西廂記》,后又在南京博物院邂逅了館藏的宜興《西廂記》剪紙作品。該作品以精湛的技藝與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此次考察剪紙藝術的一大亮點。

雷建德在南京博物院發現一幅宜興剪紙(縱86cm,橫44cm),以精細鏤空技法再現“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等經典場景。其構圖疏密有致,線條如行云流水。

雷建德在揚州也發現了西廂記主題剪紙《傳書》。剪紙是民間情感的“無字書”。這些作品將“崔張”愛情從文本轉化為視覺符號,成為百姓生活的美學啟蒙。

在蘇州,雷建德來到了建于1912年的同里崇本堂。這座具有清代建筑風格的古宅以雕刻藝術著稱,正廳木窗腰板上刻有全套14幅《西廂記》的故事。

從“張生驚艷”到“終成眷屬”,14幅畫面以“連環畫”形式展現,每幅僅手掌大小,上面的人物卻神態畢現,衣紋褶皺處可見刀工之精。窗板縱向排列于廳堂,暗合“步步高升”吉兆,體現明清工匠將戲曲敘事融入建筑祈福的智慧。

在揚州,雷建德專程前往位于邗江區文昌西路的揚州博物館,找到了《西廂記》木雕拓圖。木雕讓《西廂記》從舞臺走進生活空間,成為江南民居的精神裝飾。

無錫惠山泥人同樣吸引了雷建德的目光。無錫惠山泥人是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古鎮特產,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相傳已有400年的歷史。雷建德此次專程尋訪惠山泥人潘(潘政)工作室制作的《西廂記》泥人作品,果然找到了《西廂記》人物泥人像。惠山泥人的工藝特色是采用惠山特有黑泥,“三分坯七分彩”,人物面部模印細膩,衣飾則手工捏塑,裙裾飄然。


王木東、蒲廷瑛夫婦創作的彩塑作品《西廂記》

在無錫博物院,雷建德發現了藝術名家王木東、蒲廷瑛夫婦創作的彩塑作品《西廂記》。作品融入了寫實性表現技法,人物造型注重比例與結構,表情神態刻畫清晰細膩,色彩明麗,恰到好處。

以《西廂記》為題材的作品,是康熙時期文人瓷器的經典代表。在無錫博物院,雷建德發現了清康熙青花開光人物紋筆筒·西廂記。直徑18厘米的筆筒,外壁以青花開光形式分繪西廂記的4個情節,“泥金報捷”(張生科舉高中)、“錦字傳情”(書信傳情)、“鄭恒求配”(鄭恒逼婚)、“張生榮歸”(衣錦還鄉),畫面構圖嚴謹,人物神態生動。

另一高13.5厘米的早期康熙筆筒,通景描繪“佛殿奇逢”——張生與崔鶯鶯在普救寺初遇,鶯鶯以袖遮面欲折花枝,紅娘持扇立于其間,山石皴法及人物比例體現康熙早期風格。

雷建德告訴記者,此次江南之行收獲頗豐,為他的網上博物館增加了新的內容,也為將來在更大范圍內的展覽、傳播家鄉文化提供了更精彩的展品。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