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6-10
天氣是熱的。我已有三四日不曾回老家了。今日歸來,但見院中蒜苗一片枯黃,心下思忖:這蒜苗竟如此不耐旱嗎?正自疑惑,母親的視頻忽地打來,問我何時回家,說是院里的菜秧該澆水了。我告以實情,說其他菜秧尚可,獨蒜苗干得發黃,待日頭偏西再澆不遲。母親在視頻那頭笑了,道是蒜非旱黃,原是到了收獲時節——小滿,蒜已停止生長,根也死了,拔去便是。
午后暑氣稍退,我便動手除蒜。挖出的蒜頭,竟不及人家的蒜瓣大,不免有些泄氣。晚間回城,將“收成”示于母親。她倒說能長這般大已屬不易:“人家九十月下種,我們臘月才種,本只圖個蒜苗吃,如今還結出蒜頭來,該知足了。”接著又說出一番道理來:“你沒種過地,不曉得莊稼的脾性。何時種,何時收,皆有定數。違了農時,任你怎樣澆水施肥,也是徒勞。”
人生豈非如是?我們常以為努力便能扭轉乾坤,殊不知天地運行自有其序。播種時若躊躇,收獲時便只能空嘆。那些春日里貪眠的,秋來只好餓著肚子數落葉。農事如此,人生亦然。
二十歲上當讀書的年紀,偏要去追逐銅臭;三十歲上該成家的時節,卻沉湎于嬉游;四十歲上需沉淀的光景,反倒焦慮起來。錯過了時令,便如臘月下種的蒜,無論如何侍弄,終難成器。
老農深諳天時,曉得何時該作何事。他們不會冬日里盼麥浪,也不會盛夏望梅開。而我們這些城里人,總想著人定勝天,以為勤能補拙,可以填平一切時機的溝壑。
與鄰居張叔聊天時常聽他說:“莊稼不哄人,你哄地一時,地哄你一季。”他從不搶種,也不誤收,年年的收成總是村里頂好的。問其訣竅,他便指著天上云彩道:看天吃飯,順時而行。
人生路上,我們常如不懂農事的城里人,在錯誤的時辰做著看似正確的事。少年時急著老成,中年時渴慕青春,老年時又追悔不已。我們違背了生命的節氣,結果徒勞無功。
把玩著手中這些發育不良的蒜頭,忽然明白了母親的智慧。并非所有付出都有預期的回報,關鍵在于是否在對的時辰做了對的事。人生無捷徑,但有次序。違了次序,便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天已黑透,我收拾起這些小小的蒜頭。它們雖不飽滿,終是土地的饋贈。母親說得是,我該知足。畢竟,在錯誤的時令里還能有所收獲,已是老天的額外恩典了。
從今往后,我愿做個懂得節氣的農人,在人生的四季里,該下種時下種,該等待時等待,該收獲時感恩。不再強求,不再違逆,只靜靜地,順著時光的河流,漂向屬于我的那片海。
(張愛民)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