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4-23
近年來,萬榮縣堅持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帶領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成效明顯。去年,全縣207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收入6490.52萬元,其中,經營收入5214.27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30萬元以上的村48個,占比23.19%;50萬元以上的村27個,占比13.04%;100萬元以上的村13個,占比6.28%。
一、扎實清理農村“三資”,夯實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基礎
根據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關于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突出問題集中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按照市委部署要求,萬榮縣組織開展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該縣本著“先難后易、依法依規、全面徹底”的工作思路,組織工作專班,對農村集體“三資”進行大起底、大排查,共排查農村集體資產12.69億元、集體經濟承包合同10075份、集體債權2831.23萬元、集體債務3645.10萬元,完善不規范合同155份、化解集體債務1733.54萬元、清收債權339.86萬元、新增資產收費30.51萬元,發現問題134個,涉及111個村377.46萬元。其中,縣農經中心督導整改54個,各鄉鎮自行整改49個,2個問題線索移交紀委監委處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9個。
在全面清理農村集體“三資”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萬榮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為進一步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奠定了堅實制度基礎。積極用好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測平臺,做到農村資金使用、資產資源發包實時化、動態化管理。
加強業務培訓。先后組織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測平臺應用及規范化建設培訓會議4次,累計培訓300余人次,進一步提升農村基層干部對集體“三資”規范化管理水平。
二、因地制宜、多措并舉,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盤活集體“三資”。盤活各種可利用的集體“三資”,通過承包、租賃等方式參與經營,推動集體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以資產生財。如,裴莊鎮沿汾河各村有10萬畝灘涂,2022年以來,該鎮搶抓清理集體“三資”機遇,規范灘涂管理,每年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2000萬元。
統籌使用資金。有效破解財政扶持資金使用“碎片化”的問題,將扶持資金有機整合、統籌使用,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如,皇甫鄉胡村等6個村整合財政扶持資金1000萬余元,成立了山西華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現香菇全產業鏈發展。高村鎮閆景村等3個村整合財政扶持資金150萬元,改造原閆景小學為九號院民宿,每年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15萬元。
鄰村聯合經營。根據相鄰村經濟基礎、區位特征等實際情況,通過聯合發包、租賃等方式,實現經營效益最大化。裴莊鎮岔門口村依托葡萄產業技術成熟等優勢,聯合西孫石村,統籌資金、流轉土地,搭建高標準陽光玫瑰葡萄大棚100座,承包給農戶經營,年產值600余萬元,每年為兩個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各增加30萬元。賈村鄉大甲村、孫家莊村整合農機設備41臺,為周邊村果業生產提供托管服務,每年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20余萬元。
村企合作發展。發揮企業人才、技術、信息、資金、市場等優勢,引導村集體與企業合作,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解店鎮北解村立足城中村區位優勢,利用本村閑置的校舍,與企業聯建共贏,通過興辦創業基地、振興倉儲和發展夜市經濟等多渠道帶動周邊200余名農民務工就業,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4萬余元。王顯鄉范家村、萬泉鄉云頂村等與萬榮縣木之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聯營,走出了一條村企共建共贏的發展新路。
光伏產業帶動。抓住時機,培育新興產業,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近年來,全縣共建成15座村級光伏電站,總規模達864.63kW,不僅解決了55個農民就業問題,還帶動14個項目為村集體經濟年均收入增加5.32萬元。
入股企業分紅。著眼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部分村基礎差、發展途徑單一等問題,鼓勵村集體入股企業、參與分紅。西村鄉聚善村購買中藥材初加工設備,入股一航家庭農場進行分紅,每年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5萬元。
三、激活內在發展動力,有效增強鄉村振興動能
萬榮縣立足當地特色農業產業,在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培育發展集體經濟組織,在西村、通化等8個鄉鎮建立櫻桃、香菇等產業黨支部,讓1200余名黨員在產業發展一線建功立業,有力促進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提質、農民增收。
蘋果產業上,著重發展果業社會化服務,村集體牽頭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統一購買農機,統一提供開溝施肥、迷霧噴藥等社會化服務,既促進果業現代化發展,又帶動集體經濟和果業果農增收。去年,32個村通過社會化服務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00萬余元。
香菇產業上,村集體牽頭建立標準化制棒車間,為菇農進行托管制棒,實現集體經濟與群眾口袋“鼓起來”。立足香菇大棚投資額大、受益面廣的實際,采取縣級統籌布局、鄉村統一建管、菇農分戶經營、群眾零散務工等方式,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建設大棚,群眾租賃經營,推動產業提質、村集體經濟壯大、菇農增收。去年,43個村通過香菇產業為村集體經濟增收600萬余元。
中藥材產業上,村集體出資購買分級選藥和切片初加工等設備,為廣大中藥材種植戶和40余個初加工藥企提供種子提純、藥材分級、切片初加工等服務,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去年,21個村通過中藥材產業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00萬余元。
農旅融合產業上,推動李家大院和孤峰山、飛云樓、后土祠“三大片區”聯動發展,把萬榮蘋果主題公園等8處特色景點以及萬榮古月吾鄉·愛琴海民宿酒店等118個鄉村文化點、民宿點、采摘點串聯成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在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基礎上,萬榮縣用集體經濟成果反哺民生事業。裴莊鎮對農民繳納醫保費實行集體補助,近兩年補助總額達350萬余元。上王信村和西孫石村統籌集體經濟200多萬元提升全村基礎設施,助力美麗鄉村建設,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
張志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