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4-21
運城的清晨,在大街小巷,總能遇到手拿餅子的行人,湊近一看,他們的餅子里時常還夾著鹵肉、雞蛋、香腸、麻辣串等,當冒著熱氣的鹵肉與青辣椒、蒜瓣一起夾進餅內,光是一旁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我市地處北緯35度,是世界小麥生產黃金帶,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運城小麥產量常年穩占山西省的半壁江山。半圓餅、油酥餅、石子餅、蔥花餅……在運城,舜帝燒餅的種類多樣,口感豐富。新鮮出爐的餅子冒著熱氣,融合面香、油香于一體,還未入口,就覺得香氣撲鼻。

稷山縣稷谷園面粉廠的自動流水線上,打包好的面粉被運送至出口。本報記者陳方斌 攝
近年來,為進一步推動美食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我市積極打造“四菜一湯一餅”特色美食品牌。其中,“一餅”指的是舜帝燒餅,它包括半圓餅、油酥餅、蔥花餅、石子餅等,是我市美食的一大特色。近日,記者走進我市幾家舜帝燒餅店,探訪這種古老面食在當下的鮮活面貌。

位于稷山縣城北物流園內的稷山餅子生產(研發)基地。
本報記者陳方斌 攝

打餅師傅將半圓餅投入爐膛。本報記者陳方斌 攝
面粉廠與餅子鋪的雙向奔赴
凌晨5點,在稷山縣翟店鎮小寧村一家名為南吳口蛋娃餅子快捷店的店面里,5個打餅師傅已經準備就緒,開始揉面、打餅。他們手中的面團經過4個小時的餳發,逐漸變得鼓脹,一旁的電爐爐火也早已燒得通紅。隨后,師傅將發酵好的面團拍打成半圓形狀,精準投入爐膛。
這種餅子講究的是火候,火候不到,餅子的口感相差甚遠。“稷山餅子主要包括半圓餅、三角餅和圓餅,圓餅也就是油酥餅。這種餅子要想做得好吃,和面是關鍵,也要掌握住火候。我和妻子一般是在前一天晚上12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之間開始和面,不能用發酵粉,餳發4個小時,第二天由師傅們揉面打餅。”今年55歲的任新生是這家店的老板,他從十幾歲就開始打餅,多年以來,打餅的技藝、手法已經深深烙印在他的腦子里。
“老板,要三個半圓餅。”說話間,準備前往鹽湖區的吳先生停好車后,便和朋友直奔店里,“我知道這家餅子店好吃,今天路過,就順便買一點當早飯。”吳先生笑著說。
據任新生介紹,來這里吃餅子的主要是過路司機和游客,大部分是慕名而來,回頭客非常多。說罷,他打開手機微信,“今天就有不少外地的單子,你看,北京市昌平區的賈先生要了10個半圓餅,天津市西青區的朱女士要了20個圓餅,山東濟南的今天還沒來得及發……這些顧客有些是在外地工作的稷山人,有些是游客,回去后覺得好吃,便又聯系我再買一點。”任新生說,“裝餅子的袋子上,都印著我們店里的聯系方式,顧客想要購買,隨時能聯系上我。餅子做好后,便由快遞車裝載著發往外地,可以保存一個禮拜。”
在任新生的身后,一輛卡車緩緩停下,司機白先生開始卸貨。“這是棉籽油,我們一般5天給他們店里送一次,一次最少10桶,一桶是20升。”白先生一邊卸貨一邊說,“我們主要是給稷山的餅子店、麻花店送油,光是餅子店大概就有100來家。棉籽油做出來的餅子好吃,和其他油做出來口感不一樣。”
除了和面技巧和使用的油以外,在任新生看來,面粉也十分重要。他一直選用當地一家面粉廠——稷山縣稷谷園面粉廠的優質面粉。這家面粉廠最大程度保留了小麥的營養成分和原始麥香,用這樣的面粉做出的餅,口感醇厚,麥香四溢。
隨后,記者來到任新生所說的稷山縣稷谷園面粉廠。一進門,就聽到機器的轟鳴聲,“小麥進倉后,14個磨粉機同時工作,將小麥磨成面粉,面粉從面罐中出來后,直接就可以裝袋了,整個過程只需要兩三個人。”面粉廠負責人李淑芳介紹。
“我們面粉廠每天生產面粉5萬公斤,每天售出面粉1000袋左右,主要是收購稷山當地農民的小麥。磨出來的面粉,一來新鮮,二來因為設備比較先進,制作過程中面粉不會發燙,可以保持面粉原有的特性,不影響面粉的口感和品質。”李淑芳說,“今天,萬榮一家客戶要了100袋面粉,10點左右剛剛拉走。”
“單就稷山餅子來說,全縣從業戶1200余戶,從業人員近3500人。經營地主要分布在稷山縣、鹽湖區和省內的太原、呂梁、晉中、臨汾以及省外的北京、天津等地,人均年收入8萬元左右。”稷山縣商務局副局長卜麒寶說。
每天上午,當餅子店的焦香還未散盡時,稷山縣稷谷園面粉廠的機器已然轟鳴。這條跨越兩端的麥香紐帶,在稷山,還有很多很多,正是這條紐帶,串起了餅子店與面粉廠多年來的“雙向奔赴”。
街頭滋味與地方文旅的相互成就
上午9時,位于中心城區的東湖農貿市場前車水馬龍、人流涌動,走進早市狹長的過道,叫賣聲、吆喝聲不絕于耳。市場里,有從田間地頭直接到攤位的甜瓜、櫻桃等新鮮果蔬,還有胡辣湯、水煎包、煎餅、圈圈饃、蔥花餅等各式各樣的美食,充滿鮮活氣息的生活場景和熱氣騰騰的煙火氣,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尋覓美食。
清明小長假期間,東湖農貿市場迎來客流高峰。這個曾經只有本地人知曉的早市、這個承載著市井煙火氣的早市,憑借美食、文化與服務的多元融合,搖身一變,成為不少外地游客來運城旅游“打卡”不可錯過的重要一站。
在東湖農貿市場,一家名為胖女聞喜蔥花餅的攤位前總是排著蜿蜒的長隊。湊近一看,只見面團在案板上翻飛,青蔥碎與熱油在鐵板上滋滋作響,一張張金黃的蔥花餅裹著香氣出爐。蔥花餅出爐后,顧客還可以根據需求加入雞蛋或者辣條等,咬起來酥香可口,讓人回味無窮。這家看似平平無奇的小店,如今成了不少游客導航地圖上的必訪坐標。
“以前都是當地人來買早飯,現在天南海北的客人都來排隊,有的時候都買不上。”市民李女士邊打包邊感慨。
“我最喜歡東湖農貿市場的蔥花餅了,它簡直是香蔥愛好者的福音,厚實的面餅裹著一大把蔥花,剛出鍋時遠遠就能聞到餅香。”來自西安的游客曹女士笑著說,“在我來運城之前,我就已經把它列為必須要去打卡、品嘗的美食了。”
在聞喜縣,蔥花餅更是當地的一張美食名片。縣城里的大街小巷,有不少賣蔥花餅的店鋪。這些店鋪各具特色,但都有著共同的特點,那便是堅持傳統工藝,注重品質和口味。
從準備材料到烤制完成,制作蔥花餅過程中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制作蔥花餅,和面很重要,不僅要用溫水,甚至天冷和天熱,對面的軟硬度要求也不同,只有根據氣溫高低來靈活調整,才能把面的延展性充分發揮出來。餅子皮要搟得越薄越好,這樣卷起來的餅子,層次多、口感好,吃起來也更加酥脆。不過,蔥花餅的關鍵還得是蔥,這種介于蔬菜與調料之間的神奇食物,可是蔥花餅的靈魂所在。
正宗的聞喜蔥花餅,其形狀飽滿圓潤,色澤金黃誘人,餅皮酥脆,外焦里嫩,松脆與爽滑并存,令人垂涎。熱氣騰騰的蔥花餅出爐,酥脆掉渣、蔥香四溢,元氣滿滿的一天,就從一個蔥花餅開始了。
蔥花餅,早已成為不少運城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為運城美食的一張重要名片,許多游客來到運城,都會特意品嘗蔥花餅,甚至還有一些游客是專門為了蔥花餅而來的。
食物是最柔軟的文化載體。蔥花餅這一地方小吃,正續寫著古老土地的新故事,演繹著傳統美食在當代的鮮活面貌。這種承載著河東大地煙火氣的餅子,正成為我市文旅版圖上的獨特地標,在撬動文旅發展方面逐步發揮著獨有的作用。
古老技藝與現代電商的碰撞
河東大地,田野里隨處可見風吹麥浪的景象。麥浪翻滾,讓面食成為運城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一塊面團烤成餅子,足以溫暖每一個運城人的清晨。
在位于中心城區涑水街星河廣場的鹽韻石餅村·運城名菜樓,石子餅是該店的一個特色美食,這種餅選用的是平陸縣的小麥和芮城縣的椒葉。開放式的廚房,可以讓顧客欣賞到制作石子餅的每一個環節。廚師們將精選的優質小麥面粉加入適量清水,再加入精鹽、食用堿、胡麻油等調味品和成面團,反復揉勻,然后搟平面團,把秘制餡料均勻鋪在面皮上卷起,分成小劑,再用搟面杖把小劑搟成橢圓形薄餅坯。另一旁,爐子燒熱,上面放上來自中條山的青石,石子加熱好之后,把餅坯放進去蓋住石子,等幾分鐘后,再把餅子翻過來放進去,上焙下烙數分鐘,直至餅色金黃即可。
最終出爐的石子餅,面香四溢,加上特制的辣椒炒蔥、咸菜或者陽城鹵肉,吃起來十分香酥可口。
無論是半圓餅、油酥餅還是石子餅,主要服務的還是運城當地人,但隨著名聲遠揚、外地務工人員的增多,不少餅子店開始探索線上銷售的方式,積極拓展線上市場。
在鹽湖區五曹村,五曹網紅油酥餅的店鋪前,擠滿了前來吃餅子的顧客,“來我們這里的顧客有夏縣的,有鹽湖區和聞喜縣的,也有不少外省的。比如山東、河北、陜西、河南,大部分人是過來玩的,他們可能在刷抖音的時候看到了我們的直播,所以專門過來吃餅子。最近兩年,來我市旅游的人很多,外地的顧客也就隨之多了起來。”該店老板王帥說道。
據王帥介紹,他們店里每天用掉十幾袋面粉,銷售出去2000多個餅子,光是打餅師傅就有11個,大部分是本村村民。主播草草來自鹽湖區,每天下午4:30到晚上8:30之間在店里進行直播,線上每天能有100來單,也就是1000多個餅子。
“我們都是將餅子真空包裝后,再加上冰袋,這樣到顧客手中的時候就能最大程度保鮮。”王帥笑著說。
在稷山,稷山餅子生產研發基地也在探索線上銷售的途徑。
“我們主要的產品是稷山餅子半成品,顧客買回去之后只需要加熱便可以食用了。這是我們設置的稷山餅子的展廳,繼續往里走是自動化生產線,目前處于設備調試階段,預計這個月月底開始投入生產。自動化生產線單日產能較高,半成品餅子可以滿足線上消費需求和大規模市場需求,將會提升稷山餅子的市場占有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該基地負責人說道。
通過技術升級、品牌化運營、現代化管理,該基地不僅解決了傳統作坊的痛點,更實現了文化傳承與商業價值的統一,具備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除了探索線上銷售之外,不少餅子店也開始創新形式,推出更適合現代人口味的餅子。
在稷山縣稷峰東街的天峰餅子店,老板張天峰正在給顧客夾餅子,“除了普通的油酥餅和半圓餅外,我們還有這種辣椒餅(網紅餅),里面混合有海帶絲和牛仔骨,比較辣,更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張天峰笑著說,“除了來店里消費的顧客,還有不少顧客選擇在電話或者微信上預訂,一般就是直接要十來個餅子,在線上,這種辣椒餅也非常受歡迎。”
與南吳口蛋娃餅子快捷店不同,這家店的顧客主要是上班族和學生。“我們店附近有一家學校、兩家醫院。因為上班族和學生是主要消費群體,所以這種辣椒餅十分暢銷。”張天峰介紹。
“下一步,市商務局將積極發揮行業服務管理職能,指導市餐飲住宿行業協會加大‘四菜一湯一餅’推廣力度,用特色餐飲吸引更多消費者來運觀光旅游,助力文商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市商務局市場科科長陳晶磊說道。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街巷深處,此起彼伏的拍打聲是面案與搟面杖的古老對話,這些深植于黃土地的舜帝燒餅制作技藝,在運城人的巧手中傳承著最本真的味覺記憶。現如今,在傳承傳統制作工藝的同時,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與文旅產業融合,拓展線上銷售渠道,才能讓舜帝燒餅這種地方美食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本報記者 王新欣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