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4-10
近日,來自西安的抖音博主“是青木啊”以運城為起點,開啟環中國行。這個被稱為“最早叫中國”的地方,用最質樸的方式,向她展示了文明的延續:玉米地里的石碑、家門口的古代戲臺、香火不斷的解州關帝祖廟,還有街邊1元1個的圈圈饃……
她發現,歷史在運城不只是景點,更是生活本身!

我沒有準備好,但3月我出發了。這次我想環中國行,了解到運城是“最早叫中國”的地方,所以第一站,我想去那里看看。
起先,我覺得運城很遠,因為她是關公故里、國寶第一市,有上百處國家級文化遺產,甚至還有漂浮不沉的“中國死海”。
后來,我覺得運城又很近,因為“歷史上的中國”在這里是生活。高密度散落的古跡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6000多處不可移動的文物,或許在一片玉米地里,又或許在某戶人家的門口。所以,來運城不像是在旅行,更像是去別人家里做客。
這里是柳宗元、王維、司馬光、關漢卿等很多名人的故鄉。但最重要的,她還是關二爺的故鄉。
在解州關帝祖廟,我看到來自各地祈福的人,那也是我第一次親切地感受到,原來忠義之魂在千年后依舊流淌是那樣真實的感覺,它看得見、聽得見。換句話說,我們拜的是神明,又好像是隨時守護在自己身邊的庇護者。
運城的美食不講究排場,但味道真的實在又好吃。
所以入鄉隨俗的第二件事,就是讓饃、面、餅成為舌尖的美味。從1元1個的圈圈饃,到蔥花餅、稷山餅子,各種各樣的面食,有的加紅棗,有的加雞蛋。
中午去吃魚+面的時候店鋪沒開門,于是,我去旁邊點了單人份的搖滾炒雞,沒想到12元錢直接吃到飽。
山西不愧是面食大省,能用簡單的食材做出情懷、做出花樣,何嘗不是一方水土的大智慧!
在運城,我沒有打卡很多景點,而是像這里的普通居民一樣生活。
我去了鹽湖。那天風很大,我又從鐘樓走到老西街,看到了河東道臺衙門,找到了刷新的大白門。市集盡頭還有一家中藥攤位,老板說看上什么隨便選。
傍晚,我在006號燈桿處遇到一個小朋友。剛開始,他只是被我的無人機吸引,后來他跟我說,長大后最想去的城市是杭州。還有晚上打車的時候,我發現出租車上有一尊關公像,借著話頭,司機和我聊起運城的過往,“晉商的由來就是從運鹽開始的……”
我想,旅行也終歸是要留點遺憾的。盡管這天我沒有吃到魚+面,沒有看到鹽湖的落日,但在那些每每與這座城市產生鏈接的時刻,我都覺得,要更認真地活! 記者 趙澤艷 整理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