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4-02
□記者 薛麗娟 楊穎琦

張銳鋒先生在鸛雀樓前留念
近日,“黃河龍門 天梯之約”全國作家采風活動在河津啟幕,來自五湖四海的知名作家們齊聚黃河之畔,與浪濤共鳴,同文明對話。
在這場文學之約中,一位身著黑色皮衣,周身散發著獨特魅力,且談吐間滿是風趣與智慧的作家,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贏得大家的一致喜愛。他,便是新散文作家代表、著名作家張銳鋒。從奔騰不息的黃河文化,到充滿創造力的文學創作,再到潛力無限的運城文旅發展,在這場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他收獲了對運城這座城市全新的認知。
張銳鋒在文學領域耕耘多年,成就卓著。尤其他的散文風格獨樹一幟,以深邃的思想內涵和細膩入微、直抵人心的筆觸,俘獲了大量讀者。《隱沒的王國》《別人的宮殿》等作品持續暢銷,新作《古靈魂》更以獨特視角引發廣泛關注與熱議。他筆下的文字如黃河水般奔涌,既有歷史縱深的雄渾,又有生命體驗的細膩。
而參與此次“黃河龍門 天梯之約”采風活動,張銳鋒內心有不少感慨。
在他眼中,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其蘊含的精神力量源遠流長。
運城地區作為晉國文化的核心區域,在黃河文化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晉國從一片小小的區域逐漸崛起,通過一系列政治、軍事行動不斷擴張領土。從“曲沃代翼”的政治變革到“假虞滅虢”的權謀博弈,從“退避三舍”成就霸業到“三家分晉”七雄奠基……不僅展現了當時復雜的政治局勢和軍事智慧,更反映出運城地區的重要戰略地位。這些重大事件對中國文明的前進產生了深遠影響,為中國歷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河東文明燦爛輝煌,從古至今產生過很多優秀人物,文化氛圍濃厚。”他形象地將河東文明比作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發動機,因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自古以來就展現出強大的創新精神,敢為天下先。
“這里的人們骨子里是‘不安分’的,他們有發現和掌握先機的智慧,有高度的創新精神,有改變生活的欲望……這是一塊不安定、充滿創新的土地。”他認為,運城歷史價值不僅在文物遺跡,更在于其承載的“創新基因”。而這種精神,至今仍在河東人民的血液中流淌、傳承與發揚。
關于文學創作,張銳鋒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他認為,文學創作不能被傳統文體邊界所禁錮,應當努力尋求自我表達的路徑,形成對社會獨特且深刻的認知。在創作過程中,要善于挖掘新的理念,穿透事物的表面現象,著力培養敏銳的洞察力,充分釋放自身在語言運用、發現問題等方面的能力。他以自身創作歷程為例,娓娓道來在創作過程中如何不斷探索與創新,從不同的視角去審視生活中的點滴,感悟世界的多彩,進而創作出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作品。
對于運城的年輕作家們,張銳鋒提出厚望:“與平庸作斗爭,讓自己成為想要的樣子。”
他觀察到,運城文人常因“學而優則仕”,是十分優秀和多面的,而且追求完美、面面俱到。文學有時需要孤注一擲的勇氣,他建議年輕作家不要受過多的傳統觀念和知識束縛,要敢于突破自我認知,大膽地抒發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同時,要珍視和利用運城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從中汲取靈感,將地域文化與個人創作相結合,講好運城故事。
當談及此次活動的舉辦地河津時,張銳鋒回憶道,上一次來河津還是40多年前,如今故地重游,其市容市貌早已煥然一新,街道整潔有序,高樓林立,交通也愈發便利。運城的發展不僅是城市建設的勝利,更是文化基因的延續,從歷史晉國開疆拓土到當代人突破桎梏、敢為人先,始終一脈相傳。而城市這種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也為文學創作提供了生動的素材。作為作家,可用手中之筆記錄下這些變遷,展現時代的獨特風貌。
在此次采風過程中,張銳鋒深入河津、永濟的歷史文化名勝,近距離感受那些傳世名篇的誕生瞬間。
這些歷史遺跡和古建名勝也讓他印象深刻:“運城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關鍵是如何讓這么好的東西宣傳出去。”希望在當下文商旅融合發展的時代浪潮中,運城進一步強化推廣力度,搭建多樣化的宣傳平臺,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示運城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
文明的本質是故事的傳承。“大故事框架+小敘事單元”構建體驗體系,讓游客在參與、思考中完成文化認同。運城擁有池鹽文化、關公文化等極具特色的文化資源,要立足于此,深度挖掘其文化內涵。
邀請歷史、文化、民俗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對運城的歷史文化展開深入研究與解讀,探尋那些塵封在歲月里鮮為人知的故事,挖掘出更多更珍貴的文化價值。以這些動人的故事為紐帶,巧妙串聯起文旅發展的脈絡,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避免陷入同質化發展。
正如張銳鋒所言,從魚躍龍門的傳說到現代城市的崛起,古老文明與現代活力在此碰撞,運城這片土地承載的文化密碼,恰是賦能城市發展的引擎,亦是激活時代價值的關鍵。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