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稷山玉壁城相關遺址稱謂考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3-27

□安新明

玉壁大戰是古代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擺下十里戰場,設立吳壁、蒲壁等8個壁壘,是7千人打敗10萬人的守城之戰。此文僅就古戰場上尚存的遺址尸骨“坑”,做一深析研究。

玉壁古戰場的前沿陣地遺址上已無萬人殺戮的痕跡,但有一處明顯的尸骨堆仍清晰可見。在東邊的崖上,有一堆坐南朝北的萬千尸骨形成的小崖咀,相傳名為“萬人坑”。雖說是坑,但它尤高,細看周圍環境,它不應該是坑,而是土崖上面塌陷成的一個直徑10多米的圓狀堆形,白骨層層疊加,離深溝底還有數十米,是懸在崖頂的,讓人看了十分心寒。

當時,死亡將士達7萬人,如果扔到溝底坑里,那不就是為攻城的人馬墊坡道嗎,反而對方更容易往上攻了。

因此,這么多尸骨應該是壘起來的,并且是脫掉衣服壘的,因為雙方打仗時冬天來臨,衣服是稀缺的物資,是守城將士急需之裝。現場尸體應該是交錯碼放,越壘越高。研究史料,這個應該叫“京觀”。古代為炫耀武功、聚集敵尸、封土而成的高冢。明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筑為京觀,以彰武功于萬世”,以及史書載有“京觀謂高丘也,觀,闕型也”。古人殺賊,戰捷陳尸,必筑京觀,古之戰場所在有之。依據這樣的史記理說,稷山玉壁古城的尸壘應該不叫坑了,并且設在最高處讓攻城的高歡將士看,以示戰績卓著震懾對方。

“京觀”通常為土丘或土臺,之后若干年建成闕門(古代牌坊),兼具紀念碑與刑場功能。如燕國故都易縣遺址,現存數十座“骷髏臺”,以首級堆砌而成。晉楚邲之戰(公元前597年)中,楚國首次提出筑京觀,但楚莊王以“止戈為武”理念拒絕,成為儒家推崇的仁德典范。隋煬帝三次征高句麗失敗,高句麗將隋軍尸骨筑京觀,唐太宗東征時曾下令拆毀并收殮遺骸。

“京觀”有炫耀武力、震懾與懲戒等作用。勝利的一方將敵軍尸體堆成丘,形成視覺沖擊,彰顯戰功,也因此“京觀”被視為對敵方的極端警告。楚莊王提到“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鯨鯢而封之,以為大戮”,即通過封尸示懲,震懾潛在反抗者。北魏拓跋珪在參合陂之戰后屠殺四五萬燕軍并筑京觀,亦為震懾后燕。

“京觀”還有羞辱戰敗方之意,將尸體封土成冢,既是對敵方士兵的踐踏,也是對其家屬的侮辱。例如西秦赫連勃擊敗南涼后,積尸封土為“髑髏臺”。

“京觀”被視為野蠻行徑,唐太宗、明太祖等均曾下令清理歷代京觀,改葬遺骸。如《資治通鑒》記載唐太宗詔令:“諸州有京觀處,無問新舊,宜悉削,深埋之。”

“京觀”多以“六”為度量單位,如《漢書》記載王莽所筑京觀“方六丈,高六尺”,頂部立旗標明“反虜逆賊鯨鯢”。隋末淺水原之戰中,薛舉亦按此規制筑京觀。一般的尸骨“冢”,是以六計算的長寬高,或六尺,或六丈。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稷山縣玉壁古戰遺址里“萬人坑”的表述不太準確,應為“萬尸冢”京觀為好。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