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鹽池神廟三大殿池鹽文化與建筑藝術的雄渾交響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3-27

□記者 韓立 文/圖

走進鹽池神廟,三座巍峨的殿宇——鹽池神廟三大殿便映入眼簾。其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罕見的建筑布局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向世人訴說著往昔的輝煌。作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是池鹽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與文化傳承的杰出典范。


鹽池神廟三大殿

千年溯源 

從唐代敕建到后世增輝

鹽,自遠古起,便是人們生活中無可替代的關鍵物資。在漫長的歲月里,它不僅為百姓日常飲食增添滋味,更是支撐國家財政的重要支柱。在那個生產(chǎn)力有限的時代,鹽池的存在,無疑是大自然慷慨的饋贈,故而“鹽池之神”被人們視作福澤的象征,受到人們的頂禮膜拜。

鹽池神廟的歷史,可追溯至唐朝大歷十二年(公元777年)。當時,唐代宗李豫賜運城鹽池為“寶應靈慶池”,封鹽池之神為“靈慶公”,并在鹽池岸邊的臥云崗上敕建池神祠。自唐之后,宋、元、明、清等朝代不斷對鹽池神廟進行增修完善。

鹽池神廟的主體建筑三大殿是在明清遺構修建而成,屬明清建筑風格。最近的一次整體修繕是1986年~1996年,運城鹽化局對鹽池神廟三大殿落架大修,并對周邊進行建設。2016年~2019年,又對鹽池神廟進行了整體修繕,其中包括對三大殿屋頂整體翻修。

獨特布局 

三殿并尊,自然崇拜的建筑表達

在我國眾多的現(xiàn)存祠廟中,鹽池神廟三大殿的建筑布局獨樹一幟,十分罕見。從東到西,依次分布著“雨師太陽神祠”“靈慶公神祠”和“條山風洞神祠”。不同于傳統(tǒng)中國古建筑沿中軸線均衡對稱、凸顯主次尊卑的設計風格,這三大殿橫向排列,處于并列尊位,規(guī)模與形制都極為相近。

古代人們的生存高度依賴自然,鹽池的產(chǎn)鹽過程更是如此。鹽池、太陽、風等自然條件在河東池鹽的生產(chǎn)中相互協(xié)作,缺一不可。對于靠天吃飯、依賴鹽池生存的人們來說,大自然的力量神秘而強大,它既能賜予豐饒的鹽產(chǎn),讓人們得以維持生計、開展貿(mào)易,又可能因風云變幻、氣候無常,導致鹽產(chǎn)受損,危及生存。所以,人們對大自然滿是感恩與敬畏,這種情感深深融入了鹽池神廟的建筑布局之中。三大殿的排列方式,正是對這一特殊生產(chǎn)條件的生動體現(xiàn),其中也飽含著中華先人對大自然風調(diào)雨順的殷切祈愿。

此外,三大殿的主殿與次殿建筑構件檐與檐相互穿插,形成獨特的勾心斗角建筑美學特征。在古代,人們?yōu)榱嗽谟邢薜馁Y源條件下生存,彼此之間需要緊密合作,這種檐與檐相互穿插的設計,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體現(xiàn)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信任的美好寓意,就如同人們在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中相互扶持一樣,象征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共生的關系。

巍峨殿宇 

重檐歇山頂?shù)淖鹳F與靈動

踏入鹽池神廟,三大殿便以其雄渾的氣勢撞入眼簾。它們穩(wěn)穩(wěn)建在用青磚包砌而成、高五六尺的素方形臺基之上,宛如歷史的巨人,歷經(jīng)風雨仍堅毅佇立。殿前那寬敞的“月臺”,是高等級古建筑的顯著標志。

月臺三面由望柱望板圍砌,其上雕刻精致,從元、明、清流傳下來的吉祥圖案紛繁多樣,日月星辰見證著歲月的流轉,山石樹木象征著生命的堅韌,龍鳳呈祥寓意著尊貴與繁榮,花鳥禽獸則展現(xiàn)著自然的生機。這些圖案無一不寄寓著人們對吉祥如意、平安富貴的美好祈愿。而前面那十一級神道臺階,也叫踏跺,莊重典雅,每一步踏上,都似能感受到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當你立于三大殿前,仰頭凝望這雄偉建筑,內(nèi)心會油然而生對古人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的贊嘆,殿宇間相互呼應,共同勾勒出池神廟的核心景觀,它們不僅是建筑,更是人們精神信仰的寄托。

中大殿規(guī)模宏大,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四周回廊環(huán)繞。屋面覆蓋著琉璃筒板瓦,精美的脊飾與吻獸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重檐歇山頂設計更是凸顯尊貴,在古代等級森嚴的建筑體系里,它僅次于重檐廡殿頂,足見規(guī)格之高。古代,鹽池的生產(chǎn)關乎生存,鹽池的豐收依賴于自然的恩賜,陽光、風雨等每一樣都不可或缺。所以,這樣宏偉且規(guī)格極高的建筑,不僅是為了彰顯威嚴,更是人們對天地自然表達感恩與敬畏的一種方式。他們希望通過這樣莊重的建筑,祈求自然的庇佑,讓鹽池生產(chǎn)順遂,確保人們生活安穩(wěn)。

東大殿和西大殿同樣毫不遜色。二者均面闊三間、進深六椽,采用七架梁通搭前后、通檐用兩柱的結構,并在四周設廊。其屋面同樣由琉璃筒板瓦、脊飾、吻獸構成,與重檐歇山頂相互映襯,展現(xiàn)出建筑風格的統(tǒng)一性。

值得一提的是,三大殿的屋頂設計極為講究,分別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和四條角脊。單檐與重檐的巧妙變化,不僅增加了建筑的靈動之美,更在莊重中彰顯出獨特韻律。每當陽光灑下,琉璃瓦閃爍光芒,殿宇更顯莊嚴肅穆、氣勢恢宏。

脊上藝術 

脊剎、鴟吻與脊獸的文化密碼

脊剎,作為古建筑屋頂?shù)年P鍵元素,在鹽池神廟三大殿中獨具魅力。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宋時期,最初主要用于屋脊收口,穩(wěn)固屋頂結構。鹽池神廟三大殿的脊剎呈三層樓閣式,采用琉璃與鐵的精妙材質(zhì)組合,高高屹立于屋脊之巔。它不僅具有避雷護樓的實用功能,其精美的造型還賦予了建筑更深層次的文化寓意。脊剎兩旁,獅子與大象背負著蘊含“步步高升”“平升三級”“四季平安”等美好祈愿的鐵制圖形,承載著古人對生活的美好向往。

在鹽池神廟三大殿的正脊兩端,矗立著具有清代傳統(tǒng)風格的鴟吻。這些鴟吻造型為龍形,由黃綠相間的琉璃精心燒制而成,威風凜凜地張大口吞噬著屋脊。鴟吻起源于周朝,歷經(jīng)歲月變遷,從早期近似鴟鳥之尾的形狀,逐漸演變成如今的龍吻模樣,并在明清時期趨于定型。在古人眼中,大自然充滿了神秘莫測的力量,火災等災害隨時可能降臨,破壞人們的生活家園。將鴟吻塑造成龍形置于正脊兩端,既體現(xiàn)了古人期望借助龍的威嚴與神通鎮(zhèn)宅驅邪、消災滅火、庇佑建筑及居住者的美好愿望,又彰顯出建筑的尊貴等級與至高無上的地位,成為建筑等級與文化信仰的一種直觀體現(xiàn)。

垂脊之上的垂獸,呈現(xiàn)出尖角龍頭的獨特形狀,采用黃綠相間琉璃燒制而成,垂脊表面裝飾著龍與牡丹相互疊插排列的精美圖案。垂獸內(nèi)部巧妙設置的鐵釘,能夠有效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相交之處的結合部位,確保整個建筑結構的穩(wěn)固性,將實用功能與裝飾藝術完美融合。戧脊之上的戧獸,以獸頭形狀示人,同樣是琉璃燒制的龍頭形象,后面跟著蹲獸,它們承擔著加固屋脊相交位置、防止瓦件掉落的重任,為古建筑的穩(wěn)固貢獻著力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鹽池神廟三大殿中大殿的蹲獸、走獸數(shù)量為五個,分別是龍、鳳、天馬、海馬、獅子(待考),這一數(shù)量體現(xiàn)了較高的建筑等級。

神像、彩畫與藻井 

殿內(nèi)的絢麗華章

三大殿內(nèi)依次供奉著池神、太陽神、風神的神像,它們靜靜佇立、神態(tài)各異、線條流暢、栩栩如生。

抬眼望去,三大殿的彩畫奪目而富有韻味。這些彩畫于2013年重新施工完成,是宋式彩畫的溫婉細膩與旋子彩畫的靈動活潑的巧妙融合,使三大殿在保留歷史韻味的同時,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彩畫圖案豐富多樣,卷草、蓮花、寶珠等寓意吉祥的紋樣分布其中,寄托著古人對美好生活的祈愿。色彩運用上,以青綠彩畫為主調(diào),金柱及梁架空白處則用鐵紅漆通體刷飾,整體色彩搭配和諧,烘托出鹽池神廟清凈肅穆的廟宇氛圍。

中大殿室內(nèi)頂部中心的藻井是一大亮點,內(nèi)繪太極八卦圖形,周邊由正方形方格組成平棋天花板,以綠色為底繪制的寶相花在祥云環(huán)繞下顯得格外華麗。東西大殿雖無藻井,但通體的平棋天花板同樣以綠色為底繪制祥云寶相花,簡潔大氣又不失莊重。這些精美的裝飾不僅提升了殿宇的藝術美感,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整體建筑賦予千年鹽湖別樣的魅力。


網(wǎng)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wǎng)發(fā)布,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wǎng)-運城日報 ”。

凡本網(wǎng)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