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稷山 打開新空間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3-24

本報記者 解世忠 王新欣

“晉武能源”,折射綠色發展新空間;

“百名院士稷山行”,反射融合發展新空間;

……

“近年來稷山的探索實踐,都是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一次次打開人們思想文化空間的結果?!别⑸娇h委書記吳宣深有體會。

從“以城帶鄉”到“城鄉互補”“城鄉一體”——

稷山國家板棗公園內,觀光小火車緩緩駛過。   本報記者 陳方斌 攝

打開協調發展新空間

城鄉協調,重點在鄉村,關鍵在產業。

一個農場,“藏”著一個未來。

“穿越”晉龍集團蛋雞農場,規?;瘬涿?,科技范爆棚。

任珊珊是晉龍集團品牌蛋事業部經理。記者采訪時,她正和工作人員檢查公司標準化的落實情況。

談起晉龍雞蛋,她如數家珍:從散養走地雞的小農經營,到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再到成為“稷山四寶”之一,一枚小小的雞蛋,實現了華麗“蝶變”。

“沒有成為‘稷山四寶’區域公用品牌前,即使我們產品質量很高,但客戶并不確定我們的雞蛋有那么好,檢測報告是不是真的?!比紊荷盒χ榻B,成為“稷山四寶”后,就相當于有了政府的背書,消費者對晉龍雞蛋的信任度就更高了,銷量隨之逐年上漲。

2022年晉龍雞蛋的電商銷售額為3000多萬元,2024年電商銷售額就猛增到2.4億元。銷售額的躍升,有力印證了“稷山四寶”區域公用品牌對企業發展的加碼加持。

說到加碼加持,任珊珊又舉一例:“去年,縣委、縣政府發放了兩輪‘稷山四寶’消費券,在抖音、快手、淘寶等平臺都可以使用。又拉動了產品的銷量,讓更多的消費者認知‘稷山四寶’?!?/p>

作為當地的頭部品牌,晉龍集團的發展,是稷山蛋雞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其背后,是近年來稷山在蛋雞產業發展上的持續發力。

富硒蛋、葉黃素蛋、可生食蛋,每天從稷山銷往全國的新鮮雞蛋超過1400萬枚。拿晉龍集團來說,其生產銷售的雞蛋,每公斤價格要比市場上其他雞蛋高0.6元到1元,但依舊受到分銷商和消費者的青睞。

初揀、清洗、烘干、儀器檢測、稱重分級……在稷山,每一顆雞蛋都要經過12道工序,才能從車間走向市場。

標準化養殖,是提高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基礎。從“分散”養殖到“入園”養殖,從“自負盈虧”到“利益聯結”,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稷山通過創新利益聯結機制,以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為抓手,推動養殖散戶自主自愿進行適度規模經營,實現更多可持續收益。

稷山還以現代科技體系建設為保障,推進產品質量安全可控;以市場效益提升為動力,推進品牌建設邁上新臺階;以精深加工利用為牽引,推進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完善,使蛋雞產業駛入產業化、規?;⑵放苹l展的快車道。

目前,稷山蛋雞存欄量2300萬只,年產雞蛋2.7億公斤,總產值33億元?!梆⑸诫u蛋”已成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中國雞蛋十大品牌,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

稷山還依托蛋雞養殖延伸出飼料加工、種雞育雛、設備制造、有機肥生產、淘雞屠宰、冷鏈物流等12個關聯產業,形成了以蛋雞養殖為主導的全產業鏈格局。

在稷山,農業生產組織方式正在重構,聯農帶農機制初步成形,農產品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農村、留給農民,農業增產增效的新模式悄然開啟。

毫無疑問,“稷山雞蛋”是“稷山四寶”中最有百姓緣的,此外,“稷山四寶”中的麻花、餅子和棗,也與消費者緣分不淺。

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稷山麻花,是當地走親訪友的“名片”級產品;每年秋季,15萬畝稷山板棗會被發往全國各地;數千名稷山餅子從業者遍布全國十多個省市。

走在稷山的大街小巷,帶有“稷山四寶”標識的麻花、餅子店面煥然一新,師傅們服裝統一,讓人眼前一亮;《“稷山四寶”技術標準體系》,讓土特產的生產控制有標準、質量追溯有依據;科技文化節、農民豐收節等活動讓稷山國家板棗公園人流如織;稷山農耕文明史和稷山麻花的文化故事、制作技藝等在直播間海量傳播……

隨著品牌的傳播和口碑的持續提升,“稷山四寶”不斷發展壯大,年產值超過50億元,帶動就業十余萬人,占到全縣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成為富民支柱產業之一。

“稷山四寶”推出之前,這些土特產各自為戰,沒有品牌沖擊力,難有大作為。

“稷山四寶”系統集成、推出叫響之后,形成“產業共同體”,彰顯“拳頭效應”,老字號“鶴發”添“新顏”,品牌引領出圈出彩。

產業發展,重點在服務,根本在創新。

“社會化服務托管,讓我們小農戶不愁田地沒人種、沒人管,既省心省力,還能在外安心打工多賺錢?!别⒎彐偽餮Υ宕迕裥l忍宗說。

稷山縣糧食播種面積71.5萬畝,糧食年產量2.72億公斤?,F有農資供應、農技指導、農機服務、糧食烘干及銷售等各類服務組織1844個,從業人員5200余人,農業托管服務面積68.1萬畝,服務農戶6.1萬余戶。

2021年11月,稷山被確定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h里立足產業特色,緊緊圍繞服務模式創建、服務組織構架、服務技術支撐、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政策支持5個方面,強力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工作,逐步探索出了一條農業現代化新路徑。

“全鏈條托管”“菜單式托管”“多環節托管”等模式,開辟服務小農戶的有效路徑;

“村集體+土地流轉+保底分紅”和“黨支部+整村托管+菜單式服務”等模式,讓村集體、農業公司和農戶多方受益;

推廣新型種子換代技術、防雨大棚技術、換羽技術,積極導入現代科技服務要素,推進服務過程現代化;

搭建各類服務平臺,努力盤活存量設施、技術、人才等,進一步延長農業社會化服務鏈條;

聚焦保險、金融等方面政策,不斷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承載能力;

……

在稷山,服務賦能,創新驅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生全局性歷史性轉折性變化,“田家少閑月”“粒粒皆辛苦”的農村,已然和“休閑”“娛樂”“悠然”這樣的字眼緊密相連。

產業振興,重點在綜合,出路在改革。

走進山西行運鏈網絡科技公司,主播正在直播間帶貨。

李金良是行運鏈公司負責人,之前在浙江從事電商行業。去年秋天,在鄉村e鎮項目的吸引下,這個土生土長的稷山“數字移民”回到家鄉,組建團隊做起了電商銷售。

“我們直播間賣的產品主要是稷山特產,每天都會在抖音和快手平臺上直播。拿‘稷山麻花’來說,一箱有20根,我們每天能銷五六百箱,最多的時候突破1000箱。”李金良說。

談及電商在農產品銷售上的優勢,李金良快人快語:“電商較實體店省去了不少成本,加之在網絡上銷量高,我們的利潤會大一些,員工也可以多分一些?!?/p>

2023年,作為山西唯一入選縣,稷山成為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以下簡稱“農村綜改”)試點。入選以來,稷山把重點聚焦在富民產業、數字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治理四大機制創新上。

李金良所在的基地,就是稷山農村綜改試點項目中“數字鄉村建設”領域的“鄉村e鎮”項目。試點內容以“稷山四寶”及超硬材料產業為基礎、以電子商務深度融合為核心、以配套服務為支撐,打造具有明確產業定位、互聯網應用明顯的空間平臺,旨在推動產業主體、電商、金融、人才等要素科學聚集發展,形成“產業+電商+配套”可持續發展的電商生態體系。

這里,農業裝上“數字引擎”,生產方式、組織方式和經營方式在升級,傳統農業邊界得以拓展。

除“數字鄉村建設”外,稷山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堅持以板棗、蛋雞產業為主導,扎實推進農產品深加工、農文旅融合、預制菜等產業發展;在鄉村人才綜合提升方面,加快技術培訓、能人培育體系建設,組建產業人才工作室等,不斷壯大鄉村人才隊伍;在鄉村治理提質增效方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健全村級組織運行機制,提升自治、法治、德治水平。

在稷山,隨著農村綜改15個試點項目的有序推進,農村正成為人才的沃土,農業正成為向往的產業,農民正成為羨慕的職業。

“稷山四寶”“社會化服務”“農村綜改”,正打開城鄉協調發展新空間:思路在變——既“補齊短板”,又“厚植優勢”;動力在變——既“以城帶鄉”,又“城鄉一體”;質量在變——既“有效供給”,又“提升體驗”。

過去,農業農村發展更多從“三農”內部展開;如今,以協調發展理念為引領,稷山更多從城鄉融合上想辦法,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著力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從“延鏈循環”到“低碳循環”“體系循環”——

打開綠色發展新空間

稷山工業由洗煤、焦化、冶金、煤化工為家底逐步發展壯大,綠色發展尤為重要。

向“低碳循環”要綠色!

草木清新,萬物并秀。

來到位于稷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西東方資源公司,伴隨著大型機械設備的轟鳴聲,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東方資源是一家集選煤、焦化、燒結、冶煉等于一體的綜合型循環經濟企業,年產高碳錳鐵55萬噸、中低碳錳鐵20萬噸,約占全國50%的市場份額,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錳鐵生產企業,也是國內能夠采用多種工藝生產全系列錳合金的重點企業之一。

“從原先的高碳錳鐵到中低碳錳鐵,公司研發轉爐投入了2億元。2021年10月決定干,僅用半年多時間項目就投產。這項技術國外沒有,國內的和我們的也不一樣,可以說是闖無人區,公司因此得以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公司技術研發部部長王志強說,“轉爐投用后,生產方式不一樣了,效率高了,能耗卻低了。僅此產品,一年產值就可達20億元?!?/p>

在東方資源,技術研發人員分布于車間一線,方便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公司會時不時組織他們參加學術會議,也會聘請行業一流專家當顧問,最大程度為他們提供便利的研發條件。

在106萬噸焦化配套干熄焦項目現場,隨著一聲鳴笛,裝滿高溫焦炭的焦罐緩緩進入熄焦塔,與低溫惰性氣體接觸,變成常溫冷焦炭后排出。

“與傳統濕法熄焦相比,干熄焦把成品焦炭的余熱變成了自用熱能和電能,不僅回收利用了余熱,還降低了碳排放指標,增加了經濟效益?!蓖踔緩娊榻B說,該項目可實現年回收蒸汽6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萬噸。

優化資源配置、延伸產業鏈條,始終是東方資源發展的基本思路。選煤滿足焦化生產需求,焦炭和燒結礦為錳鐵高爐生產提供原料,焦爐煤氣和高爐煤氣為自備電廠提供清潔能源,發電滿足全公司用電需求,高爐冶煉的高碳錳鐵50%經過吹氧脫碳后成為中低碳錳鐵,富錳渣全部供給精煉生產使用,精煉過程中產生的廢渣為礦棉生產提供原料,礦棉生產的粒狀棉50%以上供給吸音板使用……

產業環環相連,副產品全部回收,工業廢水和冶金廢渣全部循環處理再利用,各項污染物均實現達標排放——東方資源形成了產業鏈條相互對接、運行過程低碳環保的低成本、高效益生產經營格局。

在稷山,經過持續設備更新和技術創新,更多企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提高,尤其是生態效益的提升。

向“轉變方式”要綠色!

在山西恒巨環保公司,投資2.6億元的年處理15萬噸廢鉛蓄電池再生利用項目預計二季度完工試產。

寧創財是恒巨環保的董事長,談及項目的落地,他感慨良多:“當時之所以選擇落地稷山,一是看中了這里的地理優勢,位于晉陜交界處,交通便利。二來,這里有東方資源焦爐煤氣的資源優勢,可為公司節約大量成本?!?/p>

“我們將廢電池收集后,進行拆解、破碎、冶煉,加工成符合電瓶要求的合金鉛,然后賣到電瓶廠進行循環利用。”寧創財介紹說,項目采用國際最先進的工藝,可實現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清潔化,變廢為寶,為華北地區廢鉛酸蓄電池綜合回收利用起到示范作用,預計年產值22億元,利稅1.2億元,解決260人就業。

恒巨環保以占地少、單位土地面積產值大、實現從0到1的突破,開辟了減量發展的新賽道。投產后,恒巨環保將成為山西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環保最先進的處理廢鉛電池的企業。

以恒巨環保為標志,稷山制造業新質生產力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邁向系統謀劃和全面布局。

東方資源模式和恒巨環保模式,是稷山經開區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稷山經開區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發展為主線,持續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延伸,強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而今,稷山經開區以東方資源、永東化工等龍頭企業為骨干,形成了“冶煉—余熱發電—工業廢渣—隔音板建材”和“煤焦油—精細化工—針狀焦”的企業內部“小循環”閉環式產業鏈。

培育了以永祥焦化、永東化工為龍頭,以梅山湖科技、華越建材等企業為支撐,實現了焦炭—煤氣、煤焦油—蒸汽—精細化工—碳基新材料—固廢綜合利用的“大循環”產業鏈。

稷山經開區還通過節能降碳、污染物集中治理,實現資源綜合高效利用;推動產能減量置換、余熱余壓回收、發展清潔能源等,尋求資源、能源最大化利用新突破,降低各方面碳排放指標。

此外,稷山經開區堅持以推動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為主攻,協同推進生活固廢處理,大力推動廢舊資源實現循環化利用,形成63萬噸礦棉巖棉、30萬噸廢鋼回收再利用和15萬噸廢舊塑料、130萬噸工業廢渣處理能力。

在稷山,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正在建立,工業固廢實現“吃干榨盡”,工業企業的綠色版圖不斷延展,工業產品的綠色含量持續提升。

向“科創耐心”要綠色!

晉武能源董事長喬會武身著一身便裝,耀眼的陽光撞在他的臉龐上,似乎在賦予他一種磅礴的力量。

“過來散散步、喝喝茶,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喬會武語氣輕快。要知道,幾年前,這樣的日子他連想都不敢想。那個時候,一天忙碌下來,他的臉都是黑的。為掌握好溫度,他和老廠長搬來鋼絲床,長期睡在爐子前。那時候,試驗與生產車間還是在一個未被完全封閉的棚子里。

這樣的轉變,源于8年的埋頭苦干。

8年間,喬會武帶領公司技術人員勤勉自勵,專注于技術突破——

“一個煅燒爐子建了3次都沒成功,小小的成型機試了5次也不過關?!眴虝湔f。

“黏性不夠就添加黏合劑,硬度不夠就替換不同的材料,煤化工領域的材料試了個遍,前后花費上億元?!奔夹g總監史孟水回憶。

8年間,稷山縣委、縣政府不急功近利,不拔苗助長,堅持做好服務,耐心給予晉武能源以鼓勵、支持和培養。

“2016年8月,產品試驗成功,9月份就收到了訂單。產品好了,根本不愁賣?!眴虝湔f,“現在,我們的頂級產品已經論克賣?!?/p>

從“重大沉”到“高精尖”,從“論噸賣”到“論克賣”,在晉武能源,一塊高端鑄造型焦,標注了優質鑄造材料的行業新高度。

推動能源生產和應用革命,關鍵是轉變傳統能源利用方式,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嘗到了科技帶來的紅利,晉武能源持續發力科技創新,高端鑄造型煤產品不斷優化,先后獲得了國家級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31項。

而今,晉武能源的產品長期領跑國內、國際市場,產品遠銷德、日、韓等國,是奔馳、豐田、現代等世界知名企業的長期供應商,已成為核電、航空、航天、高鐵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材料,被中國鑄造協會授予“優質鑄造材料”稱號,參與制定國家相關行業標準。

晉武能源也成長為山西省高新技術企業、“高端鑄造型煤單項冠軍”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從利潤微薄的小型煤焦企業,到如今員工400余人、出口額2億多元、總產值5億多元的“小巨人”企業,晉武能源加碼高科技、轉型新材料、聚焦高效能,硬是把一塊不起眼的煤,做成了論克賣的碳基新材料,提升高端化轉型的示范力。

在稷山,傳統焦炭產業正孕育新材料、開辟新賽道、創造新價值,從制造邁向“質造”。

近年來,稷山立足培育綠色生產力,統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圍繞合金冶煉、精細化工、超硬材料傳統產業鏈條和碳基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鏈條,持續在建鏈延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推動產業項目成鏈成群,工業經濟正煥新“老家底”、布局新賽道、呈現新勢頭——

東風資源的錳鐵產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永東化工的炭黑名列全國三強;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家,綠色工廠1家,國家級“兩化融合”企業5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家,高新技術企業23家;

經開區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省級綠色低碳循環示范園區和國家D級化工園區。

“錳鐵降碳”“晉武減碳”“恒巨增綠”,正打開綠色發展新空間:空間格局在集約——既有園區內部之間的“低碳循環”,又有園區和社會之間的“體系循環”;產業結構在優化——既有傳統產業的“延鏈循環”,又有新興產業的“增綠循環”;生產方式在轉變——既有小改小革的“降碳循環”,又有科技創新的“擴綠循環”。

以綠色發展為引領,稷山著力打造全產業鏈和全循環模式,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擦亮工業文明的綠色底色,努力實現生態與工業平衡、保護與發展雙贏,進一步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

從“文旅融合”到“多業融合”“無界融合”——

打開融合發展新空間

融合,從“相加”到“相融”。

心靈與腳步共舞,激情與產業齊飛。

2024年5月19日,繼2023年首辦馬拉松賽事之后,稷山馬拉松賽再次如約開跑。4000余名參賽選手用高漲的熱情、暢快的步伐,為“稷馬”定格。

黃愛峰是來自河南鄭州的選手。比賽當天,他以2小時26分53秒的成績率先沖線。在他看來,取得第一名的成績固然令人興奮,但奔跑在別具一格的賽道上,更讓人享受。

“來之前,我就在網上搜索了關于稷山的一些信息,了解了‘稷山四寶’、千年棗林等。真正開跑了之后,發現賽道比想象中還美。我們穿過千年棗林、經過汾河岸畔,看到夢幻般的小火車,邂逅多種珍稀鳥類,非常感動。”黃愛峰說。

從棗樹成林、風景如畫的板棗公園,到汾水相依、水天一色的汾河岸畔,賽道以環城生態旅游觀光道為軸,串聯起稷山國家板棗公園、稷山汾河國家濕地公園,以及稷王廟、大佛寺等6家國保單位,讓一幅幅生態美景“鏈”起來,一幀幀歷史場景“活”起來。

感動黃愛峰的,不只是如畫的賽道,還有熱情的稷山人民。黃愛峰回憶:“除了現場志愿者提供的熱情服務外,我當時還收到稷山一名3年級小學生制作的手工作品,一幅在A4紙上繪就的‘稷山四寶’漫畫,還是3D的,特別漂亮,看得出來非常用心。”

一場馬拉松賽事,整合當地自然資源,融合地方特色文化;邀請知名網絡達人,利用鄉村e鎮現場直播帶貨,讓“稷山四寶”、非遺產品和“稷馬”一同受到關注;通過文體旅商的深度相融,有效拉動相關產業發展,線上觀眾突破千萬人次,單月文旅產業收入突破千萬元。

這場馬拉松,不只是一次體育比賽,也是一次生態旅行、一次文化品鑒、一次歷史穿越,還是一次開放交流、一次經濟驅動,更是一次健康點亮、一次美育提升。

在稷山,融合已從“相加”走向賽事、農業、旅游、文化、教育、科技等深度“相融”,業態形態不斷“上新”,“乘數效應”持續顯現。

融合,從“物理”到“化學”。

2024年7月初,稷山國家板棗公園,63歲的陰穩學正在自己的百畝棗園為棗樹搭鋼架棚。

陰穩學棗園的板棗品質上乘,好的情況下,同樣一畝地的效益是普通農戶的10倍。

“沒有建板棗公園前,我自己有棗園30多畝,又承包了幾十畝。剛開始是大田管理,后來建了雨傘棚。板棗公園建成后,我搭起了鋼架棚。目前鋼架棚面積有50多畝,剩下的幾十畝也要全部搭建。”陰穩學介紹說。

為棗樹搭鋼架棚,徹底告別了“靠天吃棗”日子?!坝辛虽摷芘?,棗樹就不怕雨了,產量不受影響,產出來的板棗質量也好。之前一斤板棗能賣14元,去年一斤板棗最多賣到了五六十元?!标幏€學笑著說。

棗賣得好,離不開稷山國家板棗公園的加持。板棗公園的非常“流量”帶來非?!傲袅俊?,非?!傲袅俊睅矸浅!柏斄俊?。

稷山國家板棗公園是山西唯一的林木專類公園,總面積15.3萬畝,其中核心區域5.5萬畝,有千年以上古棗樹1.75萬余棵,500年以上古板棗樹約5萬株,是我國現有古棗樹最多、最密集的地方,入選全國100個最美古樹群,也是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證的“中國最大的千年古樹群”。

稷山國家板棗公園千年古樹核心區為“守望千年,只為棗你”鄉村振興示范區。該區充分挖掘萬畝棗林的生態優勢、千年農遺的文化優勢、板棗種植的產業優勢,對縣域非遺項目、鄉土民俗、地方美食等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目前,示范區已形成童話樂園、特色小吃、非遺展演、星空民宿、溫泉康養、游覽觀光等十大業態28個系列。2024年,稷山入選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

示范區緊盯市場需求,不斷推陳出新,先后舉辦了農民豐收節、馬拉松賽、自行車賽、非遺展演進景區、盛世華燈嘉年華等一系列“農文商體旅”融合的大型活動,持續吸引游客打卡消費。

示范區還通過租金、股金、傭金、薪金等方式,不斷為村民和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讓棗農們吃上旅游飯、掙上旅游錢。

棗花飄香時節,游人徜徉在千年棗林中,淡淡的芳香、清新的空氣,讓人倍感舒適愜意。

這里,有伴著“嗚嗚”汽笛聲、于棗林間穿梭的小火車,有供游客們圍爐煮茶、談天說地的星空庭院,有香味四溢、流光溢彩的“明清小吃一條街”……農文旅深度融合在上演,鄉村振興進行曲在奏響,古老的千年棗園正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業態井噴,活力四射,稷山“棗園”變“棗谷”。183家市場主體拉動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4%,6.5萬農民從事板棗種植業,板棗相關產業總產值10億元以上。

稷山有五大非遺、七大國保、后稷農耕文化、15萬畝板棗園等。過去,一張張好牌握在手中卻不知道怎么打。

近年來,稷山縣委、縣政府在硬件上進行大手筆提升,建成稷山縣國家板棗公園、稷山汾河國家濕地公園,3個國家3A級以上景區,給稷山文旅出圈打下“硬”基礎。同時,舉辦系列創意活動,為稷山文旅出彩提升“軟”實力。

在稷山,“農文商體旅”融合發展,已由“物理反應”升級到“化學反應”,產生裂變、放大、輻射的綜合效益,最大程度釋放“融合紅利”。

融合,從“經濟”到“社會”。

“在這里住著感覺怎么樣?。俊?/p>

“好,非常好,越住越心寬,越住越年輕了?!?/p>

87歲的楊世銘是萬榮縣人,一直以來居住在西安,2018年來到稷山康寧護理院養老。因患有腦梗,楊世銘時常感到頭暈,行走十分困難。住院期間,康寧護理院康復師及護士對其悉心照料,以醫養結合的方式,幫助其進行康復訓練,配合口服藥和輸液治療,恢復情況良好。

“現在,我已經可以用助行器行走,頭也不暈不痛了,很滿意?!睏钍楞懧曇艉榱?,眼中是藏不住的喜悅,“一日三餐到點就送到了,吃喝有保障不說,醫護人員的管護非常好。住在這里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兒女們可以安心地去上班了?!?/p>

在康寧護理院,干凈整潔的樓道里幾位閑坐的老人,或閉目養神,或聚坐聊天。“該喝下午茶了?!薄皩④?,哈哈,我贏了?!笨吹贸鰜?,這里的環境給老人們晚年生活帶來了一抹舒適與安逸。

這里,不只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還有人生的長度在延伸、寬度在拓展、幸福度在提升,“養老”華麗轉身“享老”。

康寧護理院是全省第一家醫養結合機構,已形成“樓下看病、樓上養老、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的一體化格局,先后被評為“全國第二批老齡健康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試點機構”“全國敬老文明號”,為全省醫養結合機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行業標準。

與其樂融融的康寧護理院一墻之隔,是稷山居家醫養小區典型代表稷山民樂社區康寧花園小區。在綠藤纏繞的長廊下,陣陣涼風拂去了夏日的炎熱,老人們津津有味地聚在一起玩紙牌,很是愜意。

在家能養老,出門好就醫。在該小區,工作人員會為60歲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檔案,與康寧護理院共享醫療資源。小區全部使用醫用電梯和無障礙通道,客廳、臥室、衛生間分別設有醫療呼叫器,康寧護理院的醫護人員還會24小時為老人們提供醫療保障。這里先后接收入院老人1700余人,為6000余名居家老年人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這一居家養老新模式,為稷山醫養結合又添一抹新亮色。

此外,稷山是首家與大專家COM平臺簽訂“MedBrain”/醫學智慧應用服務合作協議的縣。該縣依托大專家COM平臺,為全縣31萬人完善健康畫像,提供慢病管理服務,實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赫爾健康自我管理,讓群眾看病更加便捷高效,為醫養結合持續提供高端人才和科技支撐。

稷山還通過大專家COM平臺牽線搭橋,開展“百名院士稷山行”活動,邀請高福、饒子和、樊代明、陳君石等院士專家,為稷山公共醫療衛生事業出謀劃策,借院士智慧為慢病治療提供干預方案,推動實現“數字管慢病、健康早干預”,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近年來,稷山立足縣情稟賦,通過“高位推動、典型帶動、城鄉聯動、多元驅動、科技撬動”,走出一條“以醫療護理為保障、以康養服務為支撐、以日常照護為基礎”的縣域醫養結合新路徑,形成“醫中有養、養中有醫、以醫帶養、公衛助養、智慧促養”新格局,建成覆蓋集中式養老、分散式居家養老的醫療便利服務圈,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以醫養結合小切口托舉起民生大幸福。

如今,在醫養結合加碼下,稷山老年人的養老質量更好了,家庭的養老負擔更輕了,縣域的經濟結構更優了,社會的就業率更高了,醫院的醫療資源更足了。

在稷山,融合發展已從“跨界化”向“無界化”演進。

“棗園+”“稷馬+”“養老+”……正打開融合發展新空間:產業融合在拓展——既有文旅融合,也有“農文商體旅”等多業融合;“經社融合”在實踐——既有經濟層面融合,也有經濟和社會融合;“公商融合”在探索——既有公益融合,也有公益和商業融合。

以融合發展理念為引領,稷山著力推進“顏值變產值”“底蘊變底牌”“爆紅變長紅”,努力邁入“氣質美”的新場景,注入“創造力”的新業態,融入“文化味”的新模式,預制更加美好的未來。

“近年來,稷山在經濟社會發展上雖打開一些新空間,但還未實現根本性轉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我們要繼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擁抱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打開更多新空間,推動高質量發展拓維升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實踐。”稷山縣委書記吳宣信心滿滿地表示。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