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2-10
記者 李星星
配置全新設備、升級全新技術、研發全新產品……運城轉型綜改示范區立足主導產業基礎,聚焦“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以企業為科技創新主陣地,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優化產業布局。
2024年,示范區74家規上企業中有31家是新成立的企業,戰新企業數量達53家。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三大主導產業科技創新活力涌流,數字經濟、文化服務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晉創谷·運城”創新驅動平臺加速集聚科技創新資源……科技創新前沿陣地穩步成型。
近日,記者走進示范區內多家企業,探尋企業在科技創新、塑造新質生產力上的種種努力。
項目為基
提升向“新”力
吹灌封一體機、高壓放電檢漏機、異物檢查機、枕式包裝機等設備安裝完畢,工人們逐一進行檢查調試。AGV小車沿著地面上的二維碼指令勻速前進,技術人員一邊聽語音提示一邊在平板上修改程序……這是石藥銀湖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的場景。
設備專員李相君拿著一板2毫升的塑料安瓿向記者展示此條生產線的最終產品,并告訴記者:“以前注射液都是用玻璃瓶裝的,易破損、運輸成本高,生產工序多且容易造成暴露污染。新項目完成后,生產塑料安瓿的工序集中在一臺機器上,一體成型,不需要跨工序、跨空間,不會產生任何污染,生產效率也提升了不少。”

石藥銀湖制藥有限公司是石藥集團旗下以生產制劑產品為主的子公司,是集團大小容量注射劑和中藥制劑的主要生產、銷售及研發基地,是省高新技術企業、省智能制造示范企業。
李相君說的新項目指的是新建塑料安瓿注射液生產線及玻璃安瓿注射液生產線自動化升級改造項目。據悉,該項目新建兩條塑料安瓿生產線,同時對原有的一條玻璃安瓿生產線實施自動化升級改造,總投資7000多萬元,目前已進入設備調試階段,預計2025年3月底投產。
除了該項目,石藥銀湖還投資2個技改項目和1個新建智能化倉庫和標準化廠房項目……設備升級、技術改造已經成為石藥銀湖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法寶。
項目建設的同時,藥品研發也在快節奏進行。
在藥品研發中心,幾名工作人員正在認真做實驗,只見她們將處理后的某注射液樣品一一取樣放置在檢測設備內,一段時間后,儀器屏幕上就顯示出了檢測結果。
研發負責人郭良告訴記者:“現在做的是產品的臨床配伍穩定性實驗,目的是考察產品在臨床配制、存放和使用過程中的質量變化情況,確保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談及公司在藥品研發上的改變,從業10余年的郭良很有感觸。“較早之前,藥品的市場規模和用量是關注的重點,也主要是為了解決公眾最基礎的用藥需求。但隨著生物醫藥行業的不斷發展,群眾越來越關注藥品的臨床價值和療效。研發高品質、療效好的創新藥,才是我們未來的工作重點,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郭良表示。
產品為核
鍛造競爭力
中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眾多色澤鮮亮、或高或矮的全新設備分散在毛坯制作、機械加工等車間內,機器轟鳴聲中,人機交互完美上演,原材料制備、配料、熔煉、制粉、成型、燒結、機加工、表面處理、充磁、檢驗等10余道工序精確分工、有序協作。

磁性能檢驗室內,重約900克、正方體形狀的燒結釹鐵硼有序擺放著,檢測人員將其中一塊套在線圈上,1分鐘后,永磁特性自動測量儀上便顯示出BR、HCJ等指標參數,符合標準便可進入下一道工序。產品檢驗車間內,工人將磁鋼貼著圓環內壁拼接進行擺圈間隙檢測。
全新的設備、多道檢測工序,都是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符合標準。“2024年,公司投資5000余萬元,購置了2臺800公斤的熔煉爐、10臺燒結爐及氣流磨等全新設備。新設備的投用,提升了生產效率,也提升了產品性能。”中磁科技辦公室主任王志剛說。
新設備究竟能讓生產效率提升多少呢?設備維修負責人吳師傅告訴記者:“以前500公斤的燒結爐煉制時間為4小時,現在800公斤的煉制時間也是4小時,可見效率提升了多少。不僅如此,新設備還搭載了全新的自動化系統和攝像頭,工人操作起來更簡單,一旦出現異常,設備不會立即發出警報,安全性能很高。”
設備為基,產品為王。
輪轂電機磁鋼為中磁科技的主要產品。自2003年,中磁科技就開始研發輪轂電機磁鋼,目前已占據全國輪轂電機磁鋼市場份額的30%到40%,成為該細分領域的龍頭老大。
“輪轂電機磁鋼的主要功能在于產生磁場從而促進電機運轉,一般應用在電動自行車上。目前國內知名的電動自行車品牌如雅迪、愛瑪等,90%以上的輪轂電機磁鋼是由我們供應的。近些年,該產品的產值占到公司總產值的70%以上。”王志剛介紹說。
伺服電機磁鋼、汽車電機磁鋼是中磁科技向高端化和高附加值產品轉型的方向。王志剛說:“2018年,公司開始生產伺服電機磁鋼和汽車電機磁鋼,2021年實現批量生產,如今產量逐年穩步增長。這兩類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很大,發展勢頭很猛。”
與此同時,生產可應用于水泵中的稀土永磁磁鋼,是中磁科技的全新嘗試。資料顯示,稀土永磁磁鋼在水泵中的應用,主要通過其強大的磁力驅動水泵的葉輪旋轉,具有能耗低、效率高、運行穩定等特點。
據了解,中磁科技與山西天海泵業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其研發、生產稀土永磁磁鋼,目前第一批產品已經交付,處于試用階段。如果效果良好,將會開始大批量生產。
成果為要
增強吸引力
“晉創谷·運城”鹽湖高新區創新驅動中心的一間辦公室是山西宏明空調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校企合作、推進成果轉化的一個基地。一走進辦公室,記者就看見超導熱太陽能集熱板和光伏光熱一體化裝置的樣品,這是宏明空調研發的全新產品。

據宏明空調副總經理劉國榮介紹,綜合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空氣能等多種能源解決建筑供熱、供冷問題,是目前公司與太原理工大學合作研發的重要內容。超導熱太陽能集熱板通過與空氣源熱泵相結合的智慧供能系統,能夠將太陽能與地熱能結合,實現供熱和供冷。
“超導熱太陽能集熱板的太陽能轉換率能超過70%,可以將夏季、秋季產生的熱量和冬季產生的冷量儲存于土壤中,實現供熱和供冷。供能成本低,節能率可以達到90%。目前,產品已經部分量產,正在給中心城區的一家福利院進行安裝,不久后就會投入使用。”劉國榮說。
該型新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是宏明空調和太原理工大學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一項成果,此項合作依托的正是“晉創谷·運城”創新驅動平臺。
“太原理工大學研發的此項技術我之前就聽說過,但一直未能深入合作。依托‘晉創谷·運城’這個平臺,我們成功對接上了他們的專家團隊,他們負責研發技術,我們負責生產銷售,專家還能依據產品市場需求進行技術革新,這樣能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對我們企業推進產品研發幫助很大。”劉國榮說。
宏明空調聚力技術研發,滿足市場需求。同時,企業良好的發展前景,也吸引了上下游企業入駐其所在的園區。
在示范區的一家園區內,宏明空調擁有4000余平方米的廠房。多道工序在廠房內被有序分工,工人們各司其職。各種型號的空調機組一一擺放在空地上,等待發往全國各地。
“以宏明空調為‘鏈主’企業,我們周邊聚集了貝園宏明(山西)新能源制造有限公司、賽斯流體技術(山西)有限公司、阿姆斯壯(山西)節能裝備有限公司等空調產業鏈企業,這些企業能夠為我們提供配套產品,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形成集約化、規模化、鏈條化發展。”劉國榮說。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項目建設,正成為推動示范區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以企業為主體,科技創新高地正在示范區加速形成。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