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薛瑄故里:真儒賢哲的文化原鄉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2-24

南俊

一代廉吏 千秋真儒

那天,和朋友一行六人,懷著崇敬的心情,驅車來到平原村。剛進村口,一座高高聳立的石碑特別引人注目,碑面上刻寫“真儒里”三字。后來查資料得知,“真儒里”系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山西提督學校按察副使陳棐所題,河津知縣所立。1987年,平原村將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董其武題字“薛文清公故里”置于碑額,建成此碑樓。

▲薛瑄紀念館     本版攝影 記者 薛麗娟 

走進村里,巷道里的墻頭小詩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們,墻頭詩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朗朗上口,內容大都涉及清廉、節儉、重教、育人等,時時處處警示教育著平原村的村民和子孫后代。讓人不由感嘆,平原村真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底蘊和人文傳承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在薛瑄廣場,我們遇到了薛瑄第十九代孫、萬榮薛氏研究會副會長薛吉生,他帶領我們首先參觀了薛瑄紀念館。

薛吉生老先生雖80歲高齡,但聲音洪亮,口齒清楚,思維敏捷。他根據紀念館中圖片展示的內容、大量的資料信息,向我們詳細描述了薛瑄執法公正、鐵面無私、不畏強權,堅持正義的感人事跡;闡述了薛瑄的廉政思想、理學思想、教育思想、家風家教;介紹了薛瑄故里的人文古跡、風景名勝、民俗風情;樹立了薛瑄忠國愛民、廉潔奉公、光明俊偉、澤被后世的千秋風范。

薛瑄,字德溫,號敬軒,生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八月初十,卒于天順八年(1464)六月十五日,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亦是一位秉公執法、光明俊偉的名臣清官。他一生為官清廉,施政精簡,操存廉慎,履行端方,忠國愛民,剛正不阿,蔑視權貴,為民請命,時稱“鐵漢公”,有“南京好官”“河東大布衣”“真儒”“薛河東”等美譽。

薛瑄在我國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他繼承修正“程朱理學”,提出“理在氣中,決不可分先后”的觀點,是唯心主義到客觀唯物主義的重大發展,因而成為明清以來世所公認的鴻哲巨儒、理學大師。

薛瑄一生有20多年從事教育事業,反對空談,注重躬行實踐,提出了“學貴踐履”“知行統一”“以行驗知”等觀點,堅持“致知而力行、居敬以窮理、由經以求道”的教育方針。他開創和締造了“河東學派”,由于其致力于開課授業,桃李遍天下,此后河東文脈鼎盛,科第連甲。

薛瑄一生廣識博覽,治學醇正,著述宏富,思致高妙,詩風高古。清代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中評說:“明代醇儒,瑄為第一。而其文章雅正,具有典型,絕不以俚語破格……”其思想品德和治學精神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清廉律己 名垂青史

宣德三年(1428),薛瑄奉旨入朝,被任命為廣東道監察御史,監沅州銀場。那里是朝廷生產銀子鑄造貨幣的地方,官員們都視其為“肥差”。薛瑄自知肩上擔子的分量,故而一上任便在州府門前掛出了警示牌:有雪松還勁,無魚水自清,??沅州銀似海,豈敢忘清貧!表明防腐拒貪,立言踐行。在沅州三年間,他走訪民情,整治貪官污吏,廢除了許多弊政,為民減賦,深受沅州人民的擁戴!

還有一個故事,小中見大,令人感動。薛瑄任滿,將要返京。州府內的一些官員和銀場職員,為表達敬重和感恩,悄悄地把薛瑄坐騎上的鐵馬鐙換成了銀馬鐙。薛瑄發現后,便讓隨從把銀馬鐙用布包起來,執意換回。隨從到府上見那對鐵馬鐙被裝在貴重的盒子里,擺置在府衙廊下留作紀念,教育警示地方官員。可按照薛瑄吩咐,一定要換回來馬鐙,于是當面打開布包一看,銀馬鐙中夾著一張紙條,上寫:為官清如湘江淡,報國心似烈日濃,?莫言白筆南征久,贏得歸囊一物空。大家頓時醒悟,薛瑄留下的這首詩,就是在沅州最好的紀念。

正統六年(1441),薛瑄就任大理寺少卿,參與刑獄案件審理。其中一案,涉及王振的侄兒王山,當時宦官專權,滿朝文武討好王振,唯獨薛瑄不肯趨炎附勢,因此觸怒王振,被下大獄,判以死刑。薛瑄在獄中神情自若,手捧《周易》專心致志地誦讀,通政使李錫見他臨危不懼,由衷地贊嘆:“真鐵漢也!”

臨刑前,王振身邊的一個老仆人偷偷哭泣,王振問他何故,老仆說:“聞薛夫子將刑,故泣耳。”王振由此得知,薛瑄是位大得人心的正人君子,擔心處死他引起民憤。剛好朝中老臣上書,要求對薛瑄減刑,王振便順水推舟,將薛瑄免罪釋放,革職歸里。正是:不懼權奸險,力平百姓冤。錚錚傲鐵漢,死生何憾然!

薛瑄紀念館不僅采用剪紙、香燙畫、木版畫、皮影戲等傳統方式宣傳薛瑄的廉政思想,還增加180度紗幕投影、360度全息投影等現代元素,動態化還原薛瑄的生平事跡,讓整個紀念館充滿了新活力。

拜謁家廟 洗禮性靈

走出薛瑄紀念館,右拐步行50米左右,便是薛夫子家廟,每一磚每一瓦都透露出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家廟始建于公元1600年,紅墻青瓦,木質頂梁,歷經400余年略顯滄桑。正殿上方正中是明代天啟年間薛瑄的石刻像,線條精細,眉目逼真。殿中薛瑄塑像拱持笏板,炯目有神,儀容莊嚴。

在正殿神龕兩旁,有兩副楹聯彌足珍貴。一副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傅山所題:“果知復性一言,雖四民二氏,俱許入祠謁夫子;不辯讀書二錄,即兩榜三元,亦虛在世稱士人?!绷硪桓笔乔宕髮W范部鼎所題:“開絕學于胡叔心,陳公甫,王陽明之前,享祀乃堪從孔孟;集大成于西河氏,太史公,文中子之后,毓靈應不愧唐虞?!?/p>

薛老先生釋義:“如果明白復性的重要性,全天下的人,無論士農工商還是釋道之徒,都應當拜謁薛瑄;如果沒有讀過薛瑄的理學著作《讀書錄》《讀書續錄》,即使連中三元,也不能算是讀書人?!笨梢娧Μu復性學說的重要性。

這兩副聯,一方面對薛瑄理學貢獻及思想地位作出了高度的評價,另一方面,著重闡明了薛瑄的復性學說,就是教人們要修身律己,篤實踐履,持之以恒。

薛瑄家廟已成為世人心神向往之地,十多年間,拜謁者不斷。薛老先生介紹,在他接待的人員中,有百十里外騎自行車或徒步拜訪的鄉民,有專程慕名而來的崇拜者,有資深的研究專家學者,還有專習古代思想史的大學生。其中有一位在中國留學的比利時研究生,其背上刺青著“性天通”三個字,表示對薛瑄理學的至高崇拜,令人感慨。特別是近年來,各地機關團體及新聞媒體紛紛前來調研報道,接受廉政教育,盛況空前。

家廟東西廂房陳列著薛瑄史跡功德、從政名言、經典作品,以及社會各界對他的評價等圖文,展示了薛瑄的高風亮節和卓越貢獻。其中的“治國三要、廉政三境、為政三規、執法四要、修身六條、為官七要”,讓人對“真儒里”肅然起敬。

故居終老 直性通天

走出薛夫子家廟,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情,我們來到坐落在村東頭的薛瑄故居,是薛瑄的世居之所。幾百年來,在全體村民和薛氏后裔的保護下,故居基本保持原貌,在門邊一棵大槐樹的映襯下,紅墻青瓦,古樸典雅,給人以肅然起敬之感。

院落不大,和普通舊式民宅一樣,古樸簡約。邁上三級石階,窄小的門樓上懸掛一塊木匾,刻有“文清公故居”五個大字,院內新植的四株松柏,挺拔向上,枝繁葉茂。迎面三間西房,進深也只近丈,墻上掛著薛瑄的手書對聯:“有腳春從心境展,無根花向膽瓶開”。桌上供奉著薛氏始祖奚仲的牌位。南墻上鑲有《示兒》詩,墻角有一書柜,柜前塑有薛瑄教子像,北面窗前有一土炕,無其他陳設,甚是古樸簡陋,給人以寒素之感。

當年,薛瑄就在這個家里為父母守孝,丁憂期滿,朝廷宣旨催其赴京授職,已近不惑之年的他,從此邁出家門,踏入仕途。在20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他始終秉持如故居門庭那樣的儉樸真實,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終成一代廉吏,千秋真儒。

薛瑄先后在這里生活了近20年。公元1464年,76歲的薛瑄自知大限已到,勉力正襟端坐,提筆寫下“土床羊褥紙屏風,睡覺東窗日影紅。七十六年無一事,此心惟覺性天通”的詩句,“通”字最后一筆未寫完,就溘然長逝。

明代真儒里,河東布衣堂。幾百年來,歷經歲月的滄桑,風雨的洗禮,更顯得那么矯健和榮光。這就是鑄就薛瑄品德和靈魂最有說服力的見證。正是:文清故居一小院,安守清貧出圣賢。身居陋室懷天下,明心見性頌清廉。

薛瑄畢生精勤儉樸,樂守清貧,不為世俗纏身,常以修身明志為要,特別是對居住條件不求奢華,認為“治居室當有序而知足,不可以欲速盡美累其心”。他不論在何地都保持著清廉作風,過著清貧的生活,盡管遇到很多困難,出現過“屋漏更遭連夜雨”的困境,但都動搖不了他恬淡寡欲、安貧樂道、精進學養、天地為心的人生志節和精神追求,令人敬佩。

鴻哲巨儒如星光燦爛,此次平原村所見所聞,讓筆者深受感動和鼓舞,薛瑄的自廉、自省、自警、自勵,將不斷激勵著后人傳承德孝廉,弘揚真善美,將美好永存,將忠誠銘刻。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