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清紅緞繡百壽圖:吉祥圖案 寄托祝福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2-23

□記者 楊穎琦 文圖

文物名片

主角:清紅緞繡百壽圖

出生時間:清(公元1616年~公元1912年)

尺寸:通長205厘米、通寬91厘米

藏寶地:運城博物館

中國吉祥文化源遠流長,在藝術展現上更是兼具宏大與精妙。縱觀中國吉祥圖案的演進,從仰韶時期刻在紅陶上的動物紋樣,到明清時期滲透在民眾日常生活中的各式物件,都是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具有納福祈祥與禳災避禍的寓意的紋樣,集中圍繞著“福、祿、壽、喜、財”五大主題。

在運城博物館館藏的清“馮伯母李太孺人八旬榮慶”紅緞繡百壽圖,正是河東先民為我們留下的美好畫卷。這件紅緞繡百壽圖以紅緞打底,再用寶藍色的紗線繡出100個不同字體的壽字,色彩明艷,畫面飽滿,100個小壽字各有千秋,沒有一模一樣的,其中楷、隸、篆、行、草等字體更是無所不包,即使相隔百年依然可以感受到當時送出百壽圖的人們的美好祝愿和心意。

漢字作為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字,不僅單音多義,還具有音、形、意的特征,不僅創造出無數無與倫比的美麗詩篇,還為民間藝術提供了廣闊的創作元素,其中使用最為普遍的就是壽字和福字。

在《尚書·洪范》中曾記載了古人對“五福”的定義:“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長命、富貴、健康寧靜、道德良心得到滿足、得善終這五點,是古人對一生福氣的終極追求,作為祝賀壽誕的“百壽圖”,則代表了人們對益壽延年的普遍向往。

據專家考證,我國的百壽圖在宋朝之前就已出現,在《讀書敏求記·字學百壽圖》里就對其進行了記載:“南宋紹定時靜江令史謂于夫子巖刻百壽字。”到明朝的時候,百壽圖已經十分流行了。明朝正德年間趙壁就編寫過《百壽字》一書,書中記載了24種百壽書;明朝朱國楨的《涌幢小品》則記載了一件家藏的百壽圖:“御史張之,家藏大壽字一幅,自其始祖所遺。字高四尺有七寸,楷書黑文,其點畫中,皆小壽字,白文作別法,滿百無一同者。”由此可知,百壽字在我國的年代已經非常久遠,而且深受人們的喜愛。

記者查閱資料得知,除了象形字、鐘鼎文、鳥文、小篆等各種字體外,百壽圖還輔以太極圖、蝌蚪文、桑葉形、花瓷罐、古彩陶以及垂柳、荷花、壽桃、葫蘆、綠竹、祥云、蛟龍、博古文玩等組成“壽”字形,成為傳統“壽”字吉祥樣式的集中展示。在“壽”字構圖形式中,以單個“壽”字構圖的,字形長的稱“長壽”,圓的稱“圓壽”“團壽”或“花壽”。這些與其說是字,更像是被圖案化了的字符,兼具藝術屬性。另外,在圓形壽紋邊圍飾如意圖案,稱為“如意壽字”;繪五只蝙蝠圍成圓圈,當中一個圓形壽紋,稱為“五福捧壽”;由團壽紋和盤長、蝙蝠組成的圖案,稱為“福壽綿長”等。這些壽字圖紋多用于祝壽場面,貼在門上、墻上及各種用具上,甚至印在老人的衣服、被子、枕頭等上面,以祈福納壽。

一個小小的“壽”字,體現了中國人對生命和生活的熱愛,承載了人們的美好愿望。“壽”是一種祝愿,也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文化,在老人的“壽辰”之日,為老人送上一幅百壽圖,表達對老人的敬意和感恩,豈不美哉!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