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2-19
□記者 王捷 文圖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摘自《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篇中的經典名句,我們至今熟稔于胸。舜帝、傅說、膠鬲等人歷經艱苦終獲成功的奮斗精神,一直激勵著很多人。

河東成語典故園“傅說版筑”雕塑
其中,殷商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傅說,就出生于我們運城平陸縣。他還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被譽為“圣人”的人,是傅氏家族的始祖。傅說在平陸傅巖筑墻,因此傅巖也被稱為“圣人澗村”。“傅說版筑”的典故,就發生在圣人澗、傅巖一帶,為我們記錄了他從一名打墻工人成長為商朝名相的傳奇故事,也向我們傳遞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與智慧。
版筑,指我國古代修建墻體的一種技術,即筑土墻,把土夾在兩塊木板中間,用杵搗堅實,形成墻,來阻遏洪水的侵蝕。傅說的生平事跡,多見于秦漢以前的文獻記載,如屈原《離騷》等。在《尚書·說命》《史記·殷本紀》等文獻中,較為詳細地記述了一段圣君賢臣惺惺相惜的傳奇佳話,頗有意趣。
約3600年前,傅說生于傅巖,是一個以版筑打墻為生的奴隸。彼時的商朝,自湯建立以來一直衰微。高宗武丁初即帝位,一直恭默不言,靜思治理天下之道。許是他的至誠感動天地,一日,忽然夢見上天賜下一忠臣來輔佐他,這忠臣說自己姓傅名說,“傅”是宰相太傅,“說”通悅,是喜悅歡樂之意。
醒來后的武丁非常高興,他認為這是上天的指引,國家需要這樣一位能夠讓百姓歡悅的傅相,便根據夢中所見描述,讓人畫出圖像,到處尋訪。后來,他來到傅巖,看到有一人正在此筑墻,發現這人與夢中人一樣,就立刻召其前來,談論治國安民之道。
傅說對治理國家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賢良忠義,也讓武丁確信他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于是任命他做宰相,輔助處理國事。自此,殷商再次繁榮昌盛起來,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史稱“武丁中興”。又因在傅巖從事版筑,故傅說以傅為姓,根據一些古籍、文物及傅氏家譜等記載,他是傅氏家族的始祖。
傅說成為宰相后,充分利用自己發明的版筑技術,把城墻夯筑得更加結實,也為殷商后來開疆拓土穩固了根本。他發明的“版筑”術,是我國建筑科學史上的巨大進步。
在輔佐殷商高宗武丁的50余年間,傅說選賢任能,廣施仁政,安撫百姓。他首創了“干支”紀時,還編歷書、指導農時、大造象形文字,促進文化發展,為推動當時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不僅如此,他還留下了《說命》三篇,其中“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的名句,直到現在依然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武丁尊他為“圣人”,這也是我國最早見于文獻的“圣人”記載。
在《荀子·非相》中,描述傅說“身如植鰭”,意思是他背曲如魚鰭之狀。而他有如此成果,不禁讓人想起老話“人不可貌相”“英雄不問出處”。
“傅說版筑”亦作“夢得良弼”“舉于版筑”。傅說從奴隸到宰相、從平民到圣人的勵志過程,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人才的重視,也展示了個人奮斗的重要性。武丁的求賢若渴、唯才是舉,傅說的才能智慧、積極進取,對后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它既提醒人們,要珍惜人才,選賢任能,更激勵了我們,無論起點如何,只要有才華和智慧,就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腳踏實地、修煉好自己,這樣待機會來時,才不會溜走。
傅說在平陸留下了許多遺跡,《平陸縣志》多有記載,如傳為傅說筑城之處的傅巖;他去世后,被葬于平陸中條山麓馬趵泉下,也就是現在的部官鎮柴莊村;后人在他版筑之地建立了傅說祠;他曾隱居的山洞被稱為圣人窟;圣人窟前那條小河被稱為圣人澗……這些遺跡,不僅見證了傅說的生平,也成為后人緬懷紀念他的重要場所。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傅說誕辰日,平陸縣委、縣政府和當地傅氏宗親聯誼會都會組織大規模的紀念祭祀活動,以表達對這位偉大歷史人物的敬仰與緬懷?。
值得一提的是,《平陸縣志》曾記載“平陸七賢八景”,即古代平陸七位圣賢和八處景致。傅說與許由、巢父、虞君、宮之奇、百里奚、周倉位列“七賢”。傅說曾經版筑之地傅巖,也有“傅巖霽雪”之美景,成為“古八景”之一。
勵志的傅說,可以說是千古賢臣榜樣,幾千年來激勵了無數身處困境的有志之士。相信,依托豐厚的歷史遺存和燦爛的文化底蘊,這份不斷超越自我的人生智慧會繼續激勵并啟迪一代又一代人。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