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2-06
□楊啟鰲

資料圖
歲月不居,溪水長流。不經意間,我從工作崗位退休已有十余載了,現在也是一個古稀老人了。人老喜歡回憶往事,我也不例外,眼前的事記不住,過往的事如電影。回首往事,有平凡小事,也有感人故事。
1972年,二弟隨鰲光榮地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我感覺臉上光彩了許多。當時,我是村里的村干部,正帶領全村民兵在城西、村南地修引黃灌渠,引夾馬口黃河水澆地。那是農業大干快上、興修水利的火紅年代,我們處在黃河灌區的中心,心中有著對農業美好前景的向往,也有著帶領社員勤勞致富的美好愿景。那時,年輕氣盛,在修渠時,我帶頭干重活、干苦活、干臟活、干難活。干活期間,熱一陣、冷一陣、出汗一陣,不知道防寒保暖,白天連軸轉,夜晚加班干。因為爭時間趕進度,有點感冒我就沒注意,一度發燒到了39℃。大家勸我休息去看病治療,但為了起好表率作用,不耽誤修渠工程進度,我又撐了兩三天,結果身體發出警告,突然暈倒在引黃渠道工地上……
突如其來的意外,把大隊干部和群眾都驚呆了,我這個近一米八的大個子說倒下就倒下了。大隊黨支部書記孫改名和村委干部許曉琴,負責將我送回家中。當時,村里醫生不敢接收,本家舅父和母親便將我送到舅父親戚所在的虞鄉城醫院,經仇立春醫生檢查,確診我因耽誤了治療期,由初期感冒發展為“大葉肺炎”。我的身體十分虛弱,每一次呼吸都像拉風匣子“呼哧呼哧”的,異常艱難。經過集中服藥、打針、輸液,在醫生全力治療下,我很快恢復了。可那時家里很窮,雖然病好了,但花了很多醫藥費,日常開支便沒了著落,母親很是焦慮。身體恢復后,我又積極投身于大隊的各項工作中。
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經濟非常困難的艱苦歲月,我擔任大隊民兵營營長,并兼任村黨支部副書記及村委會副主任,在當地老百姓眼里就是一名頭前人。頭前人是榮耀,但也是責任擔當。村里紅白喜事,你要幫助社員料理;鄰里糾紛,你要積極處理;生產勞動,你要帶頭。因為你是一名鄉村共產黨員,是“頭前人”啊!我家里兄弟姊妹眾多,但多數年齡小,都還在學校上學,家里缺勞力,掙不下工分,分不下錢,全家生活艱難,幾乎年年都是生產隊的欠款戶。記得修渠那年過年前,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外祖母和母親養的豬,可這也沒賣幾個錢,加上我之前治療重病時的開銷,過年實在經濟緊張。
年終歲末,縣政府、民政局領導前來村里調查了解情況,聽到群眾反映我帶領民兵修渠患病的事跡后,決定照顧我這個困難戶家庭,給予慰問金一百元錢。村民們很同情我們,經大隊干部研究后,一致同意。那時的一百元錢,可是一家人全年勞動分紅啊,分量很重的,可以辦很多的事情。領導在征求我個人意見時,我聽了很激動,也很感動,可想了想,我對領導們說:“還是把這一百元給比我更困難的社員吧!”在場的公社領導和村干部們聽了我的話都很感動。回到家,我和外祖母、母親說了這件事。外祖母和母親曾跟著外祖父和父親在西安市生活過多年,她們很是通情達理,深明大義,都很理解我的決定。
人常說,好過的日子,難過的年。到了臘月,總要購置年貨過個年吧!實在沒有辦法,母親和外祖母只好拉下臉面,找有錢的親朋借錢。恰巧這時,縣廣播站廣播了我不要縣政府民政局照顧,將照顧的錢轉給了更困難社員的事跡,村里人都很感動。村里老年人聽到廣播,又見我母親和外祖母在村里借錢,便問:“縣里領導照顧你家,給錢,你娃不要,讓給了別人家。你們母子倆又在滿巷借錢哩,這是圖了個啥?”母親和外祖母忙給大家解釋:“我娃是頭前人,是村干部嘛,帶頭做好事哩,是為村里人辦事哩。”老年人聽了后,說:“你娃心眼好,積福行善,給后輩造福哩……”
第二年,經村黨支部干部、公社黨委領導推薦,縣委領導研究決定抽調我到縣委工作。我被安排下鄉擔任工作隊隊員,開始了社教工作。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