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2-05
□齊雪霞
當我看到《讀書是教師最好的成長方式》這本書時,覺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讀書”的字眼,記憶中從上學當學生到工作當老師,聽的最多的、說的最多的就是“好好讀書”;陌生的是自己讀書時的狀態與心態,自己讀書后的態度與行動。思考自己讀書的種種,不由自主有了這樣的感悟:其實,更多的時候,只有書中的文字與自己的經歷產生情感共鳴,激發自己做出改變并付諸行動之時,自己才真正行走在成長的路途上。
回顧自己閱讀過的書籍,從《走出大漠的女孩》到《第56號教室的奇跡》,從《非暴力溝通》到《經營幸福的家》,從《正面管教》到《少有人走的路》等,再結合自己20多年教學的經歷,有了這樣的發現:我們的學生、我們周圍的人,包括我們自己,都需要“被看見”。被看見,其實,是每個人內心的根本需求。渴望被老師“看見”,渴望被家人“看見”,渴望被領導“看見”——被老師看見,會激發無窮的學習熱情與創造潛能;被家人看見,會產生更多的幸福感;被領導“看見”,會消除掉長年累月積壓下來的職業倦怠,以更有創造力的方式進入到工作中。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有一種目光,注視著你,審視著你,是為了看你是否符合他對你的期待;另一種目光,注視著你,是想看見你的真實存在。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為了活出你自己,而當你能夠被看見的時候,你的真實自我會被照亮,你會自然而然地變得更好?!备鶕R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一個人在滿足了低一級的需求后,自然會有更高一級的需求,“被看見”其實就是渴望有人愛自己、重視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期待。
作為一名老師,不禁要問:曾經多少次自己給予了學生“被看見”的機會?未來多少次自己可以給予學生“被看見”的機會?該怎樣讓與自己有幸相識的每位學生“被看見”呢?我想這需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需要有一顆海納百川的胸懷,需要有一種換位思考的習慣,需要有一顆愛人即愛己的心境,需要有巧妙賞識的智慧,需要有持之以恒學習的毅力,需要有時常“回頭看”的意識,需要有不斷克服自身不足的勇氣,需要有努力去發現更多孤勇者的信心……
除了善于積極主動去發現、去“看見”,還要為每位同學創造“被看見”的機會:在每一次課堂提問時,在每一次分工勞動時,在每一次規范書寫時,在每一次舉行升旗儀式時,在每一次搜集資料時,在每一次小組合作時,在每一次集體活動時……這日常生活學習的點點滴滴就是學生“被看見”的舞臺,我們需要讓聚光燈照在每一位學生的身上。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钡拇_,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讀書,需要思考,更需要付諸行動。就讓我們與學生一起在讀書中思考、在思考中努力、在努力中改進、在改進中成長吧!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