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2-04
婁艷萍
李老漢因涉嫌故意傷害罪被羈押,原因是與本村本巷的另一個老漢酒后起了沖突。李老漢本來想的是,打架就是打錢,賠錢就了事了。但沒想到對方告狀了,鑒定為輕傷,并且開出了很高的賠償要求,明擺著就是要讓李老漢“進去”。
李老漢被羈押后因失眠服藥確定為我的心理服務重點談話對象。
第一次談話他就給我講述了他們兩家的“世仇”,他說出去后就“復仇”,需要制造點動靜出來,不能讓人覺得他好欺負。根據我的經驗,只要激發人心底里的善,讓他充滿希望地生活,他就不會作惡。他的一句話讓我有信心改變他,他說自己愛鉆牛角尖。真正鉆牛角尖的人是不自知的,他既然知道自己在鉆牛角尖,那他就可能從牛角尖里出來。談話中,絕大部分時間我都認真傾聽他的講述,我把高墻內每一個人的講述都當作“生命故事”來聽。他說完后,我說:“我們第一次談話,我也不知道說什么能說到你的心里去,今天我只給你講兩個故事,一個是有名的‘六尺巷’的故事,一個是我小時候在雜志上看的外國工程師以德報怨的故事。”“六尺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外國工程師的故事發生在改革開放以后。工程師的家人在南京被殺害了。破案后發現,兇手是一個來自西南地區的年輕人。工程師了解到當地因為貧窮無法讓孩子受教育,選擇了在那個年輕人的家鄉建希望小學,避免悲劇重演。我跟他分享了我小時候的真實感受,我說那個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世界上真的有人想的做的完全出乎我們的想象。講這個故事只是想讓他知道,面對同一件事,有的人可能會做另一種選擇。
因為放心不下,一周后我第二次找他談話。他的思想發生了轉變,他說出去后想邀請村干部、派出所所長與對方和解,不能再讓仇恨在兩家之間傳下去,并問我是否愿意參加,我說當然愿意。他說還想和我談話。
第三次談話整個氣氛就更加友好活潑了,他的精神狀態好了很多。他說在我的“教育”下,被羈押的歲月都是值得的,心寬了很多,想通了很多,睡覺也安穩了,他說他已經不鉆牛角尖了。
談話自然而然說到家人。高墻內許多人能忍受了孤獨寂寞,很大的動力都來自外面奔波的親人。我給他一個“看電影”的視角,讓他站在親人的視角上看他的軌跡。他總結自己,60歲以前只知道發家致富,60歲以后閑下來了,卻迷上喝酒,酒后失言失態,結果進來了。他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說人一無所事事,就會心閑生余事,內心深處覺得自己掙了一點錢,就變得“張狂”。人只要一開始反思自己,巨大的改變就開始了。
我告訴他一些新角度新思維重新審視自己的家庭關系,他說自己更加理解珍惜自己的家人了。老人的眼里淚花閃爍。我甚至能和他開玩笑批評他了,說他作為曾經的致富能手,本該給村里的年輕人作表率,可卻為老不尊打架鬧事,破壞和諧團結,是不是不好啊?他也不嫌棄,說是是是。
過后老人專門寫了一份《心理咨詢訪談后感》,密密麻麻寫了一頁,特別提到了我講的兩個故事,說“不虛此行”。李老漢出去前我最后一次找他談話,想他出去后可能會面對各方面的刺激,希望他能理智地處理各種糾紛。他說剛進來時真有復仇的想法,不過現在已經不那么想了,他想好好生活。
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他說看守所里按時吃飯,按時睡覺,冬暖夏涼,有民警保安全,有醫護保健康,挺好的。這時候我看見他眼睛泛紅了。我說我理解并欣賞他這種活在當下、苦中作樂的精神。他說,這就是他“進修”的結果啊!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