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2-03
□記者 陳怡霏
下課鈴聲一響,孩子們在喧鬧聲中奔向操場,揮起手中的跳繩,開始練習。這樣的情景在運城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簡稱“運師附小”)隨處可見。“今年來,我們組織了多次體育比賽,包括跳繩、籃球等,充分調動起孩子們的積極性,讓所有孩子參與其中,收獲運動的快樂。”運師附小校長劉俊杰說。
而體育只是其中一個切口。近年來,運師附小不僅在課堂教學上下足功夫,更創新多種考察形式,舉行了語文、數學、英語、體育4門學科素養大賽,以賽促學,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培養他們綜合能力,實現五育并舉育人目標。

繩彩飛揚
以賽促學,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11月下旬,走進校園,數學學科素養大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或單人作答,或小組合作,孩子們在思維迷宮里尋找著蛛絲馬跡,開闊自己的數學視野。
據劉俊杰介紹,今年以來,學校每月都會舉辦一次不同學科的素養大賽,包括集體賽、小組賽、個人賽三個環節,助力孩子由“被動學”轉為“主動學”。
以賽促學的背后,是學校構建的多元教育生態。劉俊杰表示,在賽程設置方面,集體賽主要考察基礎知識,小組賽和個人賽則更注重考察團隊合作和綜合素質;在內容方面,面對不同的孩子,題目會進行個性化定制,分層練習,改變傳統試卷‘一刀切’模式,讓孩子享受比賽,收獲自信。
“我們的目的不是為比拼成績,而是以賽促學,進一步提升孩子們的學科素養,解決他們學習動力不足、知識掌握不牢固、合作意識不強,以及學習視野不夠開闊等問題。”

勇闖“籃”關
花樣翻新,創新考察形式
“狐假虎威、威風八面、面面俱到、到此為止……”在語文素養大賽的現場,六年級的同學們正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成語接龍的挑戰,貢獻著各自的智慧。
“知道這次比賽有成語接龍后,我和朋友們都十分高興,平時休息、玩耍時,我們也不忘練習成語接龍,互相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學生史紫彤說。
除成語接龍外,學唱英文歌、即興演講、詩詞飛花令……各種花樣比拼成為大賽的亮點,激發著同學們的學習內驅力。
“我現在會唱不少英語歌曲了。”“我特別喜歡詩詞飛花令,讓我感到詩詞的韻律美。”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表達著對比賽的感受。
“12月份我們即將舉辦英語素養大賽,這次的主題聚焦在口語表達,增設了口語對話、主題演講等內容,鼓勵孩子勇敢表達,拒絕啞巴英語。”英語教師潘瑤告訴記者。
該校教導處主任羅金玲表示,每次素養大賽的主題都是根據孩子在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弱項和短板確定,比如計算能力欠缺、背誦記憶不夠等,幫助孩子強基礎、補短板,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
激發活力,提升綜合素質
多樣化的考查方式和個性化的內容設置,不僅讓孩子們萌生興趣,還更具活力。
“這次比賽我的速度比往常更快了,還挑戰了更高難度的題目,特別有成就感。”學生邢藝潔說。
“以前跳繩我最多跳50個,現在一分鐘已經可以跳160個以上了。”五年級的滑宇琦分享著自己成長的喜悅。
小學生王思清表示,語文的素養大賽令人陶醉。“我感受到漢字的有趣,古詩詞的韻律,更在小組合作中懂得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大賽帶來的輻射作用還在持續。“比賽中,我認識了很多優秀的朋友,從他們身上我學到很多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張洋睿說。
該校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告訴記者,舉辦素養大賽以后,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行動不拖沓了,學習主動性更強了。
劉俊杰表示,通過以賽促學的模式,我們希望解決孩子在學習中存在的缺乏主動性和持久性的問題,讓孩子在牢固掌握知識的同時,提升能力、涵養品質,成長為思想更敏感、思維更敏銳、行動更敏捷的棟梁之材。
記者感言
通過一場場比賽,孩子們收獲著知識與友誼,更加全面而有個性地成長,令人驚喜。
如何讓孩子主動地、持續地學習是困擾不少教師和家長的難題。運師附小的例子或許可以給我們一點思考,有時轉變一下評價方式,告別“白紙黑字”,或許會有不同的收獲。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