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23
□記者 郝麗莎 范楚喬 文圖
初冬的早晨,記者來到位于鹽湖區馮村鄉燕家卓村的紅云超市。超市經營者李望,正在門口和其他村民閑聊。
這個小超市,是李望和愛人多年用心經營的小店。雖然腿腳不便,但憑借著踏實肯干、自立自強,李望用勤勞的雙手撐起了整個家庭,和愛人把一雙兒女撫養成人。

“殘聯給我提供了貸款,幫我創業,還讓我享受了輔助器具補貼。身體的障礙不能阻擋我努力奮斗,雖然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但人生就是要勇往直前,好日子是干出來的。”李望說。
自主創業撐起小家
李望今年59歲,20多年前的一場意外事故導致截肢。
“出事的時候,兩個孩子還小,沒有了收入,家里的生活都成問題。當時想著,年都過不去了。”回憶往昔,李望感慨。
縱有萬般苦,生活仍可期。李望一家人并沒有因此停下前進的步伐,而是調整心態、樂對生活。
打過工、擺過攤、種過地……剛開始,李望還沒有安裝假肢,就拄著雙拐和愛人一起趕集市,擺攤賣水果。不論嚴寒酷暑,他們都風雨無阻。
有了一些積蓄后,二人便前往外地找活干,但由于經驗少賠光了本錢。回鄉后,他們只能繼續靠種地為生。
不過李望在這次外出的經歷中也有所收獲,萌生了創業的念頭。后來,在殘聯惠殘政策的幫扶下,李望在村中心蓋起房子,并開了一家小超市。
“當時十里八鄉還沒有人開超市,我算是第一批。”李望說,既然外地開超市的那么多,這個行業一定有前途。
“不管怎么樣,必須把這個家撐起來。”這個信念,支撐著李望的奮斗意志,他說,“孩子要上學,家里日常生活都要用錢。一定要擺正心態,日子才能過下去。”
在夫妻倆的用心經營下,小超市趕著市場的紅利期賺了些錢。李望便在門店后面蓋起了小院,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后來,李望享受了殘聯的惠殘政策,安裝了髖離斷假肢,不用整日架著拐杖生活、做生意,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惠殘政策助力自強
“老李,最近好嗎?”“好著呢,快來屋里坐會兒。”采訪當天,山西康德誠輔助康復器械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建平見到李望后,熱情地打招呼。
提及殘聯的好政策,李望表示,此前他曾兩次享受輔助器具政策采購項目,今年享受的是殘疾人基本型輔助器具貨幣化補貼政策,受益頗多。
“我之前的假肢有些壞了,正好殘聯有補貼政策,我就提交了申請,9月份換上了新的假肢。”李望說,3次輔助器具惠殘政策,讓他前前后后省了不少錢。
“有了假肢,不用拄拐了,解放了雙手,干活兒方便多了。政策是真好,定點機構工作人員服務也好,殘聯工作人員還經常入戶看我。”李望說,“我正缺個輔助器具,殘聯可是幫了大忙了!”
時光匆匆,李望的兩個孩子現在已長大成人,夫妻倆依舊守著超市,過著自己的生活。
采訪間隙,李望的愛人打完零工回家休息。“根本沒想到能有現在這樣的光景,多虧了殘聯的幫助,日子是越來越好了。”她說,“孩子爸一個人在家守店,我就在附近打個零工。我們還能干,就要靠勞動過上更好的生活,給國家少添點麻煩。”
記者手記
人生難免有不如意,積極的心態和自強的精神,能給予人們重新振作的勇氣和力量。自己奮斗,自強不息,加上黨和政府、殘聯部門的關心與幫助,讓所有的幸福都有了可能。
采訪過程中,李望夫妻倆勤勞肯干、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令人欽佩。他們的經歷,是我市部分殘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縮影。
身體的障礙,沒有擊垮李望的意志,憑著不服輸的勁頭和對家人的愛,他不斷嘗試、勇于拼搏,風風雨雨數十年,闖出了一片別樣的天地。
“我經常和兒女們說,要不是你爸辛苦地一年四季擺攤賣貨,要不是黨和政府、殘聯部門的幫助,哪有咱家的今天?”李望的愛人說。
過去的苦日子,每一個回憶瞬間都寫滿了艱辛和不易,也磨礪出了他們堅強的意志,留給兒女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讓他們知奮斗,更懂感恩。 記者 郝麗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