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1-22
記者 魏 濛
前幾日,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緊急接診了4名急性心?;颊?,在各救治單元的無縫銜接與聯動救治下,開通綠色通道,以最快速度介入手術,開通閉塞的冠狀動脈,恢復血運重建,4名患者均成功得到救治。
近期氣溫的下降不僅帶來了寒冷,也增加了心梗的發生風險。尤其隨著天氣轉涼,急性心血管疾病進入高發期,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一大隱患。數據顯示,心血管病的死亡率高居我國疾病死亡的首位,我國每年發生心梗的患者約有100萬人,每3名未得到及時救治的急性心?;颊呔陀幸蝗怂劳?,死亡率超過30%。我國發生心梗的平均年齡為62歲,但近幾年來,50歲以下的中青年群體心梗發病率逐年上升,而年輕人發生心梗情況往往比老年人更為兇險。
很多人以為心梗離自己很遠,其實它正悄無聲息地潛伏著,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搞偷襲”!11月20日是中國心梗救治日,了解和掌握心梗的預防與急救知識,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急性心梗的誘發原因有哪些?人們應該如何預防?來看看市中心醫院心內科行政主任屈艷玲的解答。
警惕“不良習慣”
近日,40歲的王先生在早晨上班路上突發劇烈胸痛,來醫院就診。來院的時候,他血壓下降,心電圖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情況十分危急,即刻進行冠脈造影檢查提示,他的冠狀動脈三支血管都有病變,其中一支完全閉塞,另外兩支嚴重狹窄。當即,醫生通過放置一枚支架,開通了閉塞的血管,癥狀立刻獲得緩解。事后,家屬介紹,王先生雖然只有40歲,但已經有18年的煙齡,每天至少抽一包煙,平時工作壓力比較大,經常熬夜,喜歡重口味飲食。這些諸多的不良生活習慣可能導致了王先生的血管很早就出現了問題,而他平時也不愿進行體檢,本次突發急性心梗,幸虧及時就醫,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心肌梗死,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種急癥。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出現急性阻塞,心肌缺乏血液供應出現壞死,繼而心臟功能受損的一種威脅生命的疾病?!鼻G玲介紹,隨著人們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變,冠心病逐漸向年輕化發展。其中,飲食結構不合理、作息不規律、久坐不動等多種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冠心病及其嚴重并發癥的常見誘因。
屈艷玲說,很多情況都會引發心梗,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注意。尤其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即便在沒有基礎病的基礎上,如果長期維持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大大地增加猝死的風險。所以,要盡早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護心臟健康。
暴飲暴食。暴飲暴食不利于身體健康,尤其是在大量進食油膩肥厚味重食物后,人體的血脂濃度會快速升高,長此以往可導致血液變得很黏稠,這對于血管狹窄者來講,是十分危險的。
高鹽飲食。正常情況下,心臟通過血管泵出血液時會產生一氧化氮,起到放松血管的作用,順暢血流。如果食鹽過量就會阻礙一氧化氮的釋放,妨礙血管擴張的能力,導致血壓增高,增加心梗風險。
抽煙嗜酒。吸煙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不僅會損傷肺部,還可進入循環系統,損害血管內皮,促進脂類物質在血管壁上沉積,從而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梗風險。
飲酒容易引起冠狀動脈痙攣或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使冠狀動脈血液灌注不足;嗜酒會增加交感神經張力,造成血壓升高,增加血管損傷風險,誘發心梗。
過度勞累。經常陷于過度勞累的狀態中,是最容易患上心梗的,因為體力透支后,身體就處于緊張負重的狀態,此時不但身體已經透支,而且心臟也有很重的負擔,如果患者已經存在血管狹窄的問題,那么此時心肌突然高強度活動,就會導致心肌缺血,嚴重的話就會引發心肌梗塞。
不吃早飯。有研究發現,長期不吃早餐的人,發生血脂、血糖異常的比例高于規律吃早餐的人,從而增加心梗等風險。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不吃早飯可能出現低血糖,嚴重時可伴隨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導致血管痙攣,從而可能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不愛運動。運動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促進一些代謝廢物及時排出體外,有益身體健康。但若長期不運動,不僅會影響代謝,還會使人的全身血管血容量減少,心臟功能減退,增加高血壓、冠心病等的風險。
寒冷刺激。人體在受到寒冷刺激時,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會快速提高工作強度,以產生足夠的熱量去抵御寒冷,如果血管狹窄患者突然血流速度加快,心肌無法立刻接受這樣的高強度工作,就會出現急性心梗,因此,建議大家平時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
識別早期信號
15日凌晨,家住中心城區72歲的董老先生感覺胸部悶痛,癥狀持續3小時一直得不到緩解,緊急送醫后經診斷,考慮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冠心病患者尤其應該了解誘發心肌梗死的高危信號。如果出現胸口出現疼痛,有瀕死感、壓迫感,持續5分鐘—15分鐘,同時伴有出汗、惡心等癥狀,就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的發生。
“心梗的到來通常并非毫無預警。事實上,很多人在心梗發生前的幾天甚至幾周內會經歷一系列先兆癥狀?!鼻G玲說,如果能早期識別這些信號,及時就醫,就可能避免致命的后果。
胸部不適。胸部不適是最常見的前兆之一。許多心?;颊咴诎l作前會感到胸部有壓迫感、悶脹或鈍痛,這種不適感可能持續幾分鐘或反復出現。與劇烈疼痛不同,這些不適有時會被忽視,尤其是在患者認為可以忍受或認為是其他健康問題時。這類癥狀常與心肌缺血有關,反映出冠狀動脈血流受阻,并可能在活動后加重或在休息時緩解。
上半身疼痛。上半身的疼痛或不適也需要引起注意。心梗的疼痛并不總是局限于胸部,有時會輻射到肩膀、手臂、背部、頸部或下巴,尤其是左側。不同于急性劇烈疼痛,這種擴散的疼痛可能呈現為鈍痛或酸痛,患者容易誤以為是肌肉勞損或消化不良。
呼吸急促。呼吸急促是另一重要癥狀。心梗發作前,有些人可能在沒有明顯活動的情況下感到呼吸困難,甚至需要用力呼吸。這個癥狀通常伴隨胸部不適,并可能在休息時加重,尤其在睡覺平躺時更為明顯。
消化道不適。消化道不適也是潛在信號之一,特別是在女性患者中更為常見。表現為上腹疼痛、惡心、胃灼熱或嘔吐,容易與胃腸疾病混淆,導致延誤就醫。這些癥狀通常與心肌血液灌注量不足有關,尤其是在冠狀動脈病變導致的微循環障礙時。
突發極度疲勞感。突發的極度疲勞或虛弱感也值得重視。許多患者在心梗發作前會經歷難以解釋的全身疲憊,即便是進行輕微活動,也會感到筋疲力盡,這種疲勞感可能持續數天。特別是女性,研究表明她們在心梗前幾周更可能經歷這種不尋常的疲勞。
冒冷汗、心慌。冷汗、頭暈和心慌等自主神經癥狀也常被報告,特別是在心梗即將發作時。這種冷汗往往與情緒上的不安或瀕死感同時出現,患者可能感到極度不適甚至恐慌。
腹部疼痛。急性心肌梗死發作的前幾天可能會出現上腹脹痛,并且常伴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有的患者會誤以為是“胃痛”,而沒有引起警惕。
屈愛玲表示,數據顯示,絕大多數急性心?;颊叨疾皇峭ㄟ^撥打120急救熱線前往醫院的,而是選擇自行駕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來到醫院,往往在到醫院的路程中就可能會發生因心臟驟停導致的猝死事件等悲劇。她提醒,患者出現胸痛、胸悶等癥狀,應立即撥打120急救熱線。這是因為急救車輛配備了醫務人員以及搶救設備和藥品,能最大程度地保證患者救治效率,在快速前往醫院進行救治的路程中更加安全,爭分奪秒地與時間賽跑。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在心血管病一級預防中,健康的生活習慣扮演著重要角色。
“心肌梗死是一種危險的疾病,如果發作,會危及患者生命。為避免心梗的發作,需要科學管理血壓和血脂,確保充足休息,同時,需要進行適當的運動,注意飲食,并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鼻G玲說,心梗早期識別和診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預防心梗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應從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等多個方面進行有效預防,把心梗“拒之門外”。
調整飲食。平時需要保持清淡飲食,盡量避免吃高脂、高糖、高鹽食物,可以適當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保證營養攝入全面、均衡。她建議在日常飲食中,可養成地中海式飲食習慣,即多吃蔬菜、水果、低脂奶制品、家禽、魚類、豆類、堅果和全谷類食物,限制鈉鹽、糖、含糖飲料及紅肉的攝入,食用油以橄欖油等非熱帶植物油為主。
適量運動。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量運動,比如騎自行車、慢跑、打太極等,從而控制體重、加強心臟儲備能力,但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危害身體健康。
戒除煙酒。飲酒、抽煙均對身體不利,會引起小動脈的痙攣,使得血流量減少,還可使得心肌收縮力下降,損害心臟的血管。
定期體檢。一定要定期做身體檢查,心血管方面的檢查尤其重要,如果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更要注意,發現潛在的心血管問題,盡早采取干預措施,把心?!熬苤T外”。
藥物預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可以有效預防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藥物預防就像是給心臟穿上一層防護甲,為控制血壓、血脂上“雙保險”。
控制情緒。焦慮、緊張、激動等情緒會引起血壓上升,導致心臟壓力加大,引發心肌梗死等情況的發生。因此,生活中要控制情緒,避免情緒激動、焦慮等,以免影響健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