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1-22
高 超
近年來,音樂、舞蹈、美術、戲劇、戲曲等藝術形式不斷融入思政課堂,增強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與感召力。當前“藝術+大思政”模式正成為思政實踐的新亮點,為新時代思政教育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生命力。
藝術賦能思政教育的核心是發(fā)揮藝術與“大思政課”協(xié)同育人效應。以美育為載體,賦予“思政小課堂”青春活力的同時,也讓“大思政課”更加深刻、廣泛地觸及學生的內心。學校可密切結合當前社會需求,構建全方位“藝術+思政”協(xié)同育人新格局,為青年學子提供正確價值觀引領,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用藝術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服務社會發(fā)展。
藝術融入學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實施手段是創(chuàng)造性地將藝術資源轉化為思政教育內容,賦予思政課堂藝術趣味性,從而提升學生美育素養(yǎng)、增強其思想政治覺悟和價值認同。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或外校的藝術專業(yè)資源,積極與藝術院校、文化機構達成合作,整合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的各類藝術資源,共同開發(fā)適合思政課堂的美育內容。教師可以在思政課中引入藝術相關的案例、故事或人物,通過作品分析、片段賞析、背景講解、角色扮演、情境式教學、參與式體驗等多樣化方式與思政主題轉化融合,講解與藝術體驗相輔相成,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思政主題,提高藝術思政育人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使思政教育變得更加生動、具體和富有感染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參與熱情,并通過舞臺呈現、藝術展演等形式,達到美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在“大思政課”的框架下,時下,學校創(chuàng)新思政育人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貼近青年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在實踐中以藝為媒,全方位激發(fā)美育思政育人新動能,積極探索、培育“藝術+思政”長效育人機制,達到了以美潤心、以美育人思政教育的目的。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