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21
□記者 劉凱華
“農事竅門、直播帶貨,這場培訓干貨滿滿。”“感覺不虛此行。”提起鄉里剛剛舉辦的“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參加培訓的農戶們既興奮又滿足。當系統且專業的培訓結束后,來自垣曲縣長直鄉的60名農民學員順利結業,信心滿滿地準備大干一場。
入冬以來,大多數農村進入農閑時節。對于農民來說,這個季節該干什么?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班(玉米班)、高素質農民創新創業培訓班、葡萄園管護機械化技術推廣示范演示培訓會、山楂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班……連日來,記者走訪調查發現,結合各地農業產業實際,全市各地的高素質農民培訓班正在如火如荼開展。
高素質農民培訓,作為培育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途徑,在鄉村人才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年,按照省、市年度實施方案,市農業農村局明確培育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培訓重點,以政策扶持為支撐,大力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
在永濟市卿頭鎮伍塚村,一架造型小巧的自走式打藥機穿行在葡萄藤間,不一會兒又快速返回,平穩流暢的噴灑操作吸引了眾“同學”圍觀,其中就有來自當地的果農晉曉強。“聽到市里要辦機械化技術培訓班,我趕忙報名,好好學習一下規范操作,學好了自己能省不少活,如果有余力,還能給周邊農戶提供服務。”晉曉強高興地說。
這是我市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的一個縮影。今年,市農業農村局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政策扶持為支撐,大力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上萬人。“明年,學有所成的高素質農民把學到的新知識、新技術應用到實際的生產實踐中,他們又將成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頭雁’。”介紹起今年的高素質農民培訓名錄,市農業農村局社會事業促進科負責人彭博坦言,我市如此高密度的農民培訓,旨在逐漸縮短“學農”與“務農”的差距。
“這次的培訓課程涵蓋了農業保險、直播帶貨、生產技術等方面的內容,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專業知識,也開闊了眼界。回去后,一定會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產生活中。”參與聞喜新型經營主體、服務主體帶頭人培育班(玉米班)的學員吳先生告訴記者,培訓中,來自各鄉鎮的農戶學員們認真聽、仔細學,遇到感興趣或不明白的地方,還會積極提問。
跟著本地種田和養殖能手學,跟著農業系統基層干部學,跟著農業龍頭企業、農機專家學。以芮城縣2024年高素質農民培育經營主體型培訓班為例,培訓期間,當地農業農村系統圍繞現代農業高效生態種植、養殖等內容,先后邀請省、市兩級相關行業專家,圍繞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土壤管理、農作物的合理配肥、病蟲草害防治技術等,為學員授課,并針對日常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答疑解惑。
此外,不少培訓班還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雙重“補給”,加強農業實操上的針對性。比如,夏縣水頭鎮的一場培訓中,高級農藝師李欣緊貼產業發展需求,培訓采取“點餐式”遞進方法,滿足他們多元化、個性化、實用化的學習需求。
結合自己所學專業技術,今年秋收,種糧大戶李霞種植的小麥畝產超400公斤。“小麥專家接觸的地塊多,經驗豐富,這是課本上學不到的,取長補短才能達到‘1+1>2’的效果。”李霞說,去年參加的農民培訓讓她掌握了更多“一噴三防”的要點,才有了今年的豐產。
顯然,人才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因素和動力保障。全市農業農村系統構建配套培訓體系、實施產業扶持措施、廣泛開展各類農民培訓,旨在讓更多“新農人”在鄉村創業中成長為“興農人”。據了解,原計劃總計培訓8174人,目前正在開設或完成的培訓班有152個,預計11月底完成全部培訓任務。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