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20
□韓馬明
廉政是黨員干部的立身之本、興業之基。歷史更是明鑒,其中不乏一些深刻的教材。
最近讀《西廂記》,筆者從中讀出了廉政的重要性。在王實甫筆下的《西廂記》中,唐朝反軍孫飛虎圍困普救寺,要娶相國之女崔鶯鶯,揚言娶不到崔鶯鶯將燒毀寺廟、殺盡僧侶及信眾,讓美麗的愛情多了一絲血雨腥風。
《西廂記》第二本《崔鶯鶯夜聽琴》的楔子中,鎮守蒲關的白馬將軍杜確說:“今聞丁文雅失政,不守國法,剽掠黎民,我為不知虛實,未敢造次興師。”此一處關于失政而讓民不聊生也。
又第二本的第一折,孫飛虎自述道:“自家姓孫,名彪,字飛虎,方今上德宗即位,天下擾攘。因主將丁文雅失政,俺分統五千人馬,鎮守河橋……我心中想來,當今用武之際,主將尚然不正,我獨廉何為?”此一處又關于因主將失政,而致屬將叛亂也。
杜確說是“他說”,能說明事實,百姓遭到擄掠。孫飛虎說是“當事人說”,能說明事實背后的原因,就是主將不正,致屬將不廉。從這里,可以讀出廉政的重要性,讀出主將廉政的重要性。政治清廉,則政通人和物阜;主將勤政,則上下同心同德。
《論語·子路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就說明了為政者自身端正的重要性。《西廂記》中,丁文雅作為主將,不能正其身,身邊人自然懈怠,不從其令,上行下效,必然失政于民,最終國家受難,百姓受苦。據國學大師陳寅恪考證,《西廂記》印證了當時唐朝蒲州的一個月之亂,即蒲州兵變,主要是前后兩任河中府換防時導致兵變,這正說明了為政者正己身的重要性。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對于當今我們的黨員干部而言,更應當勤政務實、清正廉潔,努力做合格的新時代的好黨員、好干部。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