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放歌河東四十年——馮建國的河東文化情結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1-19

淮戰科

上下五千年來,或歌或賦,或詩或詞,或文或聯,或比或興,吟詠河東的圣賢達貴、文人墨客、詩詞名家連綿不斷。年近古稀的馮建國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堅持抒寫歌詠河東的作家,40余年已出版抒寫宣介河東的作品40多本800余萬字。

馮建國乃臨猗籍人,1956年生于楊妃村,當過農民、工人,做過教師、干部,退休前系運城原國稅局稽查局局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市作協副主席。

21世紀初那會兒,我尚不認識馮先生,但從當時某一期《河東文學》上,看到專門編發的他的一組寫河東歷史文化的散文。其文風樸實,感情真摯,思考深邃,發人深省,字里行間蘊藏著這位河東本土文化學者對腳下這片熱土深沉的愛戀、深切的責任和深情的擔當。篇首配發了一張他坐在黃河邊凝目遠眺的照片,凝重的神情仿佛進入騁懷遠古、思接千載之境。這是我在紙上初識這位寫河東的作家,他的名字深深鐫刻在我腦海里。

2008年初,我和馮先生通過一位共同的朋友相識。朋友剛介紹完,馮先生就說:“早知道名字啦,神交好久了。”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識,心有靈犀一點通!“我也與馮先生神交好久了!”最后,我斗膽請馮先生為我的書稿《位卑未敢忘憂國》作序。沒想到,從不應允給人作序的馮先生竟然破例,欣然應許。翌日一上班,我便腋下夾著磚頭塊般厚的書稿,來到他的工作室,把書稿奉上。大約半個月后,馮先生打電話讓我取書稿和序言。我不但未奉分文潤筆,反得馮先生饋贈的一棕色禮盒——《馮建國河東文化系列叢書經典》。盒里裝的是他出版的《千年河東》(上下冊),《錦繡河東》及續集,外加他和雷建德先生合著的《白話西廂記》。

《千年河東》(上下冊)2003年4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錄了40篇55萬字河東歷史文化散文;《錦繡河東》101篇,寫了運城101處自然風景和名勝古跡,27.6萬字;《錦繡河東(續)》101篇,寫了運城101位歷史名人,23.5萬字,2006年1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常言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100多萬字,又豈是一日一月一年之功呢?可想而知,它凝結了馮先生多少心血和汗水啊!翻著這4本書,我深深地被馮先生熾熱的鄉情和家國情懷感動了!這4本書,為我后來寫作《仰望河東》一書提供了巨大幫助。

《白話西廂記》出版更早,1991年11月第一版。閱其簡歷,之前還與人合作出版過大型畫冊《大河上下》《古河東100名人圖》等。這些足以說明,馮先生至少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致力于研究、抒寫和宣傳推介大美河東了。

正如他在《千年河東》首篇《道觀永樂宮》開頭就寫道的那樣,“我們不應該忘記我們腳下的這片黃土地。這里曾是舉世矚目的地方,這里曾演繹了全世界最燦爛的文明。今天,當我們穿越時間的隧道、邁開雙腳走進這片神奇的土地時,我們為這些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而驕傲。歷史給這里過多的偏愛,給這里儲藏著寶貴的財富。不要吝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用真誠與崇敬去采擷遺留在這片土地上的文明碎片”。

是的,他沒有忘記這片黃土地,他為之驕傲,更為之擔當、盡責。為此,他毫不吝嗇時間精力,用真誠與崇敬不遺余力地采擷這片土地上的文明碎片,一次又一次穿行于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在深山古剎的斷壁殘垣間,在荒墳古墓殘碑的只言片語中,在遍布田野的遺址廢墟里,在衰草橫陳的千年古戰場上,流連徘徊,尋尋覓覓,艱難跋涉,小心求證,胸中燃燒的強烈責任感讓他忘記了勞累,忘記了孤獨,忘記了害怕。上班時,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每天4點鐘就爬起來開始寫作,以致形成了生物鐘,一到這個點便自然醒,洗把臉就坐下來提筆抒寫,或敲擊鍵盤,不知疲倦地為河東縱情放歌。

2007年,他抒寫河東歷史人杰的《人中龍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008年,抒寫運城13個縣市區歷史人文、風景名勝的“走遍河東”系列叢書,一縣一卷共13卷,由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

2010年,繼當年《白話西廂記》后再度聚焦普救寺的《普救寺傳奇》,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2年,解讀宣介兩百年企業的《中華老字號福同惠》,由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

2013年,寫關公的《萬世人極關云長》,寫故鄉寫親情的《人世間》,由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

2014年,揭秘“安史之亂”河東元素的《禍起大河東》,主筆的《河東婚俗文化》,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5年,抒寫運城企業家成長之路的《云山之路》,由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

一兩年一本甚至一年兩本,這是多么豐碩的成果!誠如他在“走遍河東”系列叢書后記《走遍河東情未了》里寫道的那樣:“幾年間,我又一次失去了常人的生活習慣,除了上班時間,剩余下漫長的或短暫的夜,星期天與節假日,甚至每年的大年初一,都會沉浸在奇妙的河東文化里,常常讓自己有一種似乎不食人間煙火的歷練,甚至連多年的同學與朋友都仿佛覺得我‘怪怪的’,成為異類。正是在這種‘離經叛道’的日子里,我向朋友和出版社交出了自己依然還不甚滿意的‘答卷’。”連大年初一都在醉心創作,足見先生抒寫河東之癡。

面對“手機閱讀”洶涌成勢的時代大潮,為了心中的愛——大美河東被更多的人知曉,已是花甲之年的馮先生也趕時髦創辦了“古運新城”微信公眾號,先后開設了“河東演義”“運城人物”“故事里的運城”“旅游”“鄉土風情”“美食”“隨筆”“企業文化”等欄目,從不同層面、視角全方位向網友展現古老厚重的河東、風光秀美的河東、物華天寶的河東、人杰地靈的河東、美味誘人的河東、熱誠友善的河東、多姿多彩的河東……

他組建了“古運新城”聯誼會,引領一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采風,一起抒寫河東,文章在“古運新城”公眾號上發表。他年年策劃組織全國性征文征聯活動,吸引大江南北作者共寫河東,盡己力集眾智,拓展提升運城的影響力、吸引力、知名度、美譽度。今年,“年味兒”詩歌散文征稿剛落下帷幕擇優匯編成冊,就又緊鑼密鼓啟動了“三管銀杏源杯”全國散文詩歌楹聯大獎賽。他胸懷寬廣,從不因人選文,堅持以質論獎,此次“銀杏源杯”全國散文詩歌楹聯大獎賽以3名外地作者拔得頭籌圓滿收官,展現了河東自古以來的開放、豪邁、大氣。

源遠流長、底蘊深厚、輝煌燦爛的河東歷史文化,是挖不盡的寶藏,賦予馮建國先生無比的抒寫自信與底氣;得天獨厚、風景如畫的河東山水,滋養著他腦海中的靈感、筆下的靈氣;星羅棋布、盡顯先民智慧的名勝古跡,啟迪著他深邃的文化思考;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新運城,不僅讓他激情澎湃、壯心不已,還成為其筆下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

2019年,他又推出《關公傳略》(中州古籍出版社);2021年,出版《關公述評》(山西經濟出版社);2022年,出版《印象運城——來運城一定要去的30個地方》(山西人民出版社)。今年,他還有兩本書稿已送到出版社審核。

除去自己出版的書,馮先生還先后擔任《炎黃春秋》萬榮專刊、鹽湖專刊,《神州印象》稷山專刊,《河東故事會》等刊物總撰稿,策劃為福同惠、銀杏源、運城賓館等企業編撰企業文化宣傳冊,助力企業文化,凝聚企業精神,用引人入勝的文字推介運城名優特產和美食佳肴;他熱情謳歌先后榮獲山西省勞動模范、道德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百名優秀母親,榮登“中國好人榜”的楊春霞女士,義務為楊春霞和她的迎春餐館撰寫了多篇宣介文章;他深切緬懷27年收養59名孤殘孩子,資助530余名貧困家庭,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慈善中華行慈善愛心大使等榮譽的陳玉芳,聯合精睿印務有限公司公益為陳玉芳編印了《永遠的懷念》紀念冊……只要宣傳運城,只要是激揚清風正氣,傳播正能量,馮先生必當不辭勞苦,竭盡全力。“古運新城”微信公眾號上,更是兩三天就發一篇,至今已編發1100多期,勤耕不輟的精神實在令人嘆服和欽佩!

對于深深眷戀的河東,他似乎有著傾訴不完的話語,總是激情四射,神采飛揚,滔滔不絕,變換角度寫、變換題材寫、變換體裁寫、變換口吻寫。用散文寫完河東山水、13個縣市區名勝后,他又《詩頌運城八景》《詞繪運城八景》《詞寫運城十座名山》《詩寫運城十三縣》。一座鹽池,變換手法、角度,他先后寫了《運城鹽池賦》《鹽池頌》《鹽池廣場游記》《運城鹽池,怎一個美字了得?》《走近運城鹽池,讀懂華夏母親湖》《百里銀湖民族根 千秋盬池運城魂》等10余篇文章。總之,他不停抒寫,抒寫不停。寫人文間寫山水,寫山水間寫古跡,寫古跡間寫人物,寫人物間寫美食,寫罷古人寫今人,河東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在《鄉土創作是為何 碼字百萬快樂多》一文開篇,馮先生引用了詩人艾青《我愛這土地》中的名句。毋庸諱言,這句詩也正是他深厚家國情懷的最好詮釋,是他主動擔當寫河東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動力源泉。他寫道“也許正是我小時候記住了這句詩,才使得我四十多年來始終不渝,匍匐在腳下這片土地上,堅持我手寫我心,描繪和歌頌我們可愛的家鄉”。2024年元旦,馮建國先生在《古運新城》新年致辭中爆料,想把40多年寫給河東的文字,歸集成12卷本的《遇見運城》出版。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當比一浪強。希望更多的河東兒女以馮建國為范,知責在心,擔責在肩,為“國寶第一市,天下好運城”抒寫出更多精彩華章,讓河東美名傳揚天下!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