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12
近日,絳縣安峪鎮居民王先生再次踏上出國務工之路,目的地是印度尼西亞。這次,他在一家中國企業做回轉窯看火工,負責掌握回轉窯的燃燒情況和爐內溫度,平均每月可以獲得1.4萬元的工資。
這是王先生回鄉休息半年后,再次接觸的國外項目,雖說和第一次的工作大差不差,但他的務工心態已截然不同,由之前的忐忑不安變為充滿信心。

就業有新路
2021年,在同村人的介紹下,王先生從山西永之巖人力資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永之巖)負責人王紅艷處,了解到出國務工這一就業途徑,并進行了詳細溝通。
“當時,我們村有人出國務工,我打聽了一下,發現福利待遇還不錯。仔細溝通后發現,除了固定工資以外,還有各種補助,辦簽證這些流程也不用自己操心,省事又省心,是一個就業的好選擇。”王先生說。
在永之巖的牽線下,王先生前往印度尼西亞打工。“人生地不熟。剛開始我特別想家,不太適應。但當地有不少中國人,大家在一起工作、生活,慢慢就堅持下來了。”王先生說,住宿條件不錯,食堂的飯菜也是中國菜,營養均衡。廠內還有娛樂活動場所,供大家健身、休閑,閑暇時間不出廠門便可樂在其中。
食宿有保障,休閑娛樂也有好去處,王先生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他說:“我的工作是三班倒,其實不咋累。每個月花得不多,主要是買一些生活用品,逢年過節還有補貼,我覺得這份工作挺好的。”
廠內還有一個小醫院,常見的小病都能醫治。“如果生病比較嚴重,廠里會派車帶員工去當地的大醫院,翻譯也一起去,不用擔心溝通問題。”王先生說。
在這樣的環境中,王先生安心工作,定期帶薪休假,他的工作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服務有保障
在絳縣,像王先生一樣出國務工的不在少數,單是今年,絳縣人社部門就舉行了兩次出國務工歡送儀式。
“出國前,我們專門為務工人員開展了勞動維權培訓,讓大家知道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懂得保護自己,也提醒相關負責人一定要重視務工人員的勞動安全保護。逢年過節,我們也會開展慰問活動,為務工人員的家庭送去慰問品及節日祝福,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絳縣就業服務中心負責人說,目前,該縣出國務工洽談業務已經輻射到周邊縣城,乃至臨汾市。
在絳縣的對外勞務輸出工作中,永之巖發揮著重要作用。
該公司是經市人社局認證的對外勞動輸出組織單位,是絳縣一家辦理出國勞務工作、國內工作介紹和國內企業派遣的綜合性人力資源機構,可為有需求的務工人員辦理相關業務。
“我們對接的項目,90%以上都是中國企業在援建‘一帶一路’國家投建的分公司,不論是福利待遇還是人身安全,都有保障。目前,主要招聘基礎建筑鋼筋工、泥瓦工等普工,技術、管理人員,以及鋼廠、鐵廠、電廠調試運行人員。”王紅艷說,“市、縣兩級人社部門提供了大力支持,不僅有相應的補貼,還免費提供洽談場地和宣傳物品,幫助我們不斷發展壯大。”
“去幾個月了,能適應嗎?工資每月到手多少?”“4個月,快回國了。”王紅艷的微信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對話。
這是人社部門和人力資源機構攜手建立的全方位幫扶機制。從前期的人員輸送安排,到工作中的貼心服務,再到維護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都切實讓他們感受到了來自家鄉的保障和溫暖。
(記者 郝麗莎)
記者手記
見到王先生時,他正和永之巖負責人王紅艷在絳縣零工市場大廳溝通出國事宜。當天,他向記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剛接觸出國務工時,王先生心存猶豫、忐忑不安,不知道這一選擇是否可行。但是經過認真了解和溝通,他了解到永之巖是經人社局認證的有資質、有實力、有信譽、有經驗的對外勞務輸出組織單位,能夠精準對接對外勞務輸出項目,值得信賴。
同時,人社部門和人力資源機構還建立了一套涵蓋輸送、服務和維權的全方位幫扶機制,從崗前培訓到簽訂合同,再到合法維權,出國務工的一切事宜都不用擔心,拎包即走,這些暖心服務也讓王先生安全感十足。
從王先生的口中得知,他出國務工后,帶動了同村10余人外出,還有不少夫妻同去的。對他們而言,雖然不舍暫別熟悉的家鄉、親人,但能安全地、實實在在地賺到高工資,能讓家人的生活變得更好,很值得。
人社部門牽線搭橋,人力資源機構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各類勞動者出國務工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群眾就業有了“薪”路。 記者 郝麗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