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1-08
吳學安
身處網絡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越來越多兒童接觸網絡,從中找尋屬于他們的快樂,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對此,要切實做好預防低齡學生沉迷網絡工作,給孩子打造一片網絡的“藍天”。
“觸網”低齡化凸顯了“00后”“10后”作為數字原住民在使用網絡工具方面的優勢,但也給傳統的教育方式和網絡安全帶來了很大挑戰。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未成年人可以通過網絡汲取知識、拓展視野,當然網絡世界也暗藏風險。青少年群體社會經歷不足,生活習慣尚處于形成階段,面對開放的網絡,缺乏辨別力和自制力。面對虛擬世界,一些成癮性網絡游戲、不良小說、互聯網賭博等,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生的學習進步和身心健康。不少自制力稍差的成人都可能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更何況辨別力、自制力更差的孩子們。
對此,需要推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等網絡環境整治行動的開展,為未成年人營造積極向上、文明健康的網絡氛圍。貫徹落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相關要求,集中整治在首頁首屏、彈窗、熱搜等醒目位置呈現涉未成年人不良內容,嚴管兒童智能設備信息內容安全,防范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對問題突出平臺、機構和賬號從嚴采取處置處罰措施。
要想讓預防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見成效,學校、家庭、社會還需打出“組合拳”,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網絡。家庭和學校都應盡早開展兒童網絡素養教育,并普及網絡安全法治教育。面對孩子對網絡產生的好奇心理,學校和教師應該理性看待,積極引導孩子認識網絡的工具性,讓網絡服務于孩子,方便孩子的生活、學習。家長要盡可能多地陪伴孩子,與孩子進行平等對話和互動,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開發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對孩子上網時間進行合理控制,加強上網行為的引導和監管。家長和教師要有意識培養孩子的自制力、自控力,引導他們學會合理使用網絡,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