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0-29
□楊金貴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山路、人家、白云、紅葉,寥寥數語,濃濃情思,構成一幅絢麗優美的山林深秋風景畫。據說,每年深秋時節,平陸縣曹川鎮劉嶺村的鴻佳莊園及其周邊的三道灣和馬泉溝,都能欣賞到老杜筆下的盛秋美景。

鴻佳莊園 記者 茹雅 攝
一
2024年霜降過后第一個周末,天空罩著一層輕紗般的薄霧,太陽隱去了夏日的干燥和初秋的矯情,灑向大地的是縷縷溫潤、柔和的暖光。我和幾位好友一同乘車,開啟了前往劉嶺村一帶賞秋的旅程。車子沿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緩緩而行,車上的人歡聲笑語,憧憬著即將邂逅的深秋美景。
我們從運城市區出發,出行一路順暢,大約一個半小時左右,車子就開到了曹川鎮通往夏縣祁家河的岔道口。公路兩旁的山谷里,就已經有秋的氣息撲面而來,黃的、紅的,不同的色彩若隱若現,零零星星點綴在山坡的綠林中。
車子再往前行幾分鐘,穿過劉嶺村口爬坡而上,眼前便是一片彩色的世界。公路旁車子堆成了一條長龍,前來觀秋的游客成群結隊,絡繹不絕,有的來自河南,有的來自運城市區……一個個興致勃勃地沉醉在這深秋的懷抱里。有的帶著孩子近距離欣賞那斑斕多彩的樹葉,有的高舉手機攝取遠處的美景,有的擺起姿勢與紅葉樹合影,有的捧著樹枝放到鼻前聞香。所有的游客似乎都在用眼捕捉每一處美景,用心感受每一縷清香。那種愜意,那種輕松,那種快樂,那種高興,在這山野田頭奏出一曲優美的和聲。
我和朋友沿著山坡小徑漫步而上,同樣陶醉在這深秋的美景之中。舉目遠眺,天地間仿佛被神奇的畫筆渲染,紅色、黃色、橙色、褐色……一叢叢、一垛垛,斑斕多彩,點綴著壯美山河。仔細觀察,這里的樹種既沒有葉子易變紅的楓樹、紅葉李、雞爪槭,也沒有易發黃的銀杏、梧桐、懸鈴木、黃連木,而是差不多一色的野生紅櫨。但因光照、溫度、營養、水分的不同,樹中的葉綠素、葉黃素、花青素等化學成分的含量不同,有的樹葉像燃燒的火炬,紅得熱烈奔放;有的如金色的小餅,黃得璀璨耀眼;有的則還保持著原有的本色,遲遲不肯隨秋而去。
秋風微微吹過,有的葉子便從枝頭往下掉落,顯得那樣安詳,那樣自如,那樣輕松,那樣坦然。沒有悲觀,沒有怯懦,沒有煩躁,更沒有抱怨。這也是一種自然景觀,是生命的沉淀與內斂,是生命的升華與禮贊!
深秋時節大自然的色彩最為豐富,層次最為分明,置身于這多彩的山林之中,呼吸著秋氣的清爽,品嚼著秋味的香濃,領略著秋韻的美妙,分享著秋景的風光,感受著季節的更替,體悟著生命的回響,心靈得以清凈,思緒得以飛揚。葉綠而紅是一種華麗的歸宿,為滋養著新的生命而張揚。
二
觀過紅葉,大家心情舒暢。我們一起走進劉嶺村的鴻佳莊園,感受深秋的另一番景象。
鴻佳莊園是劉嶺村青年農民張小俊在振興鄉村的探索中,歷經十多年,投資上百萬,開創的一處農家休閑旅游打卡地,宛如世外桃源,清靜而幽雅;又似洞天福地,繁華而熱鬧。
步入鴻佳莊園,蒼翠茂密的修竹整齊地排在小路的一旁,仿佛歡迎游人的隊列。竹葉在微風中沙沙作響,似乎在向人們傳遞著輕柔的問候聲。小巧玲瓏的迎客亭敞開胸懷,把友好向游人釋放。時已深秋,小亭周圍的春花、夏卉均已凋落,但仍有秋菊、雞冠花等向旅客展示出生機和活力。
沿著磨盤小道而下,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映入眼簾,令人心境開闊,清爽舒暢。大片的五味子和野葡萄種植園格外搶眼,雖然是深秋時節,五味子和野葡萄籽收葉枯,但那堅毅的藤蔓仍嚴實地纏繞在支架上,積攢著來年的力量,展示出一種生命的氣象。觀望著一排排齊整的構架,打量著一根根不屈的藤條,瑪瑙般晶瑩剔透的五味子,水晶般靈光寶氣的野葡萄仿佛就在眼前,輕輕摘一顆放入口中,那酸甜的滋味瞬間在舌尖蔓延,讓人回味無窮。
走過磨盤小道,便是今年新修的一條水泥路。路兩旁可以看到有野菊花質樸而堅韌地盛開著,散發出清甜的幽香。每隔幾米就有一處利用農村過去盛酒裝醋的瓦缸筑起的小景,每個缸上都寫有大“福”字,寓意著幸福之人游福地,一生幸福。
順路走上坡項,一面別致的彩繪文化墻十分醒目。“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北宋哲學家、理學家、詩人邵雍的《山村詠懷》書寫在莊園的石壁上,簡直就是鴻佳莊園及周邊環境最好的解說詞。舉目四望,山間的村落、炊煙,與園里的亭臺、山花,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畫圖,給人一種閑適的心情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盡管這首詩是作者寫于是年三月,但詩中的意境之妙,讓春夏秋冬在鴻佳莊園皆可感受到。
鴻佳莊園的高坡上是一片平地,似乎一點也沒有受霜降的影響。白嫩的蘿卜、翠綠的白菜,青青的芫荽等蔬菜,依然在田間齊整地生長著,綠油油的葉子在秋陽的照射下,閃耀著生命的光彩。山坡的樹林中不時傳來鳥兒的歌聲,仿佛在與這美麗的秋景和鳴,那樣和諧,那樣清雅,那樣舒暢。
三
午飯時刻,游山的人大多聚集在這里就餐,好不熱鬧。飯食全都帶有秋天的味道,農村大嫂精心曬制的豆瓣醬、腌制的咸韭菜、泡出的秋辣椒,這些小菜都能勾起我們這代人小時候的回憶。主菜有清炒南瓜絲、白蘿卜炒粉條、炒土雞蛋、清炒白豆腐,每道小炒食材都是秋天的收獲之物,妥妥的農村味,滿滿的家鄉情。兩道大菜,一是柴火雞,用自家養的山坡大公雞作原料。當柴火在爐膛中點燃,慢燉的時光便悄然開啟。那跳動的火焰溫柔地擁抱著鐵鍋,將大公雞的香味和營養一點一點釋放到湯里。香氣彌漫在整個廚房,令人聞之垂涎。柴火雞吃起來的確非同一般,軟而不散,筋而不柴,清香利口,爽齒潤喉。尤其是那湯,喝一口就能美到心里。還有一道大菜叫扣肉,是用山間農家養的豬肉做的,既不同于飯店的梅菜扣肉,也與別處的紅燒扣肉不一樣。色澤清亮但不濃烈,肉片肥大但不過厚,一上桌便可聞到山野鄉村獨有的清香。入口肥而不膩,咸香中略帶些許清淡的酸味,恰到好處地刺激著味蕾。每一片扣肉都承載著鄉村的質樸與醇厚,在口中徐徐化開,余味悠長,久而不散。鴻佳莊園大嫂們用柴火蒸的油卷饃被稱為“平陸油窩窩”,那才叫一絕,麥香味十足,不用任何配菜,吃起來都滿口泛香。溫熱后的軟饃夾上炒制的豆瓣醬或鹽漬的秋辣椒,大口嚼來那更是一種無法形容的美和爽。
劉嶺村一帶的深秋是多彩的、華美的、壯觀的,鴻佳莊園的秋天更是清新的、優雅的、迷人的。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飯一菜都承載著歲月的故事和自然的饋贈,都蘊含著濃濃的鄉愁和悠悠的鄉情。離開劉嶺村鴻佳莊園,我和朋友們的心中都有一種眷戀與不舍。那如詩如畫的秋景,那充滿希望的田園,那淳樸善良的村民,那寧靜祥和的氛圍,都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底。劉嶺村的秋天是一次美好的邂逅,是一段難忘的回憶,是一種心儀的牽掛,我們在這里留下了對這片土地和村民真誠的贊許和敬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