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白釉褐花卷葉紋玉壺春瓶:一壺詩意盡風流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0-29

□記者 楊穎琦 文圖

走進運城博物館,不僅可以品讀歷史文脈的厚重,還能欣賞古人生活的意趣。從古拙的陶俑到精致的瓷枕,從秀麗的瓷瓶到精美的磚雕、石雕,無一不顯示出河東人的生活雅趣。


文物名片

主角:白釉褐花卷葉紋玉壺春瓶

出生時間: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尺寸:高24厘米,口徑7.1厘米

藏寶地:運城博物館

當我們站在運城博物館的展柜前,凝視著那一只只精美的瓷瓶時,心中或許會生出萬千疑問:這些瓶子,它們經歷了怎樣的淬煉才得以展現在我們面前?它們又見證了多少歷史的變遷和文化的傳承?在這靜謐的展廳中,燈光灑在瓶身上,讓人忍不住想要揭開那層神秘的面紗。今天,我們走近運城博物館館藏的白釉褐花卷葉紋玉壺春瓶,探一探關于它的千年雅韻。

在古代,玉壺春瓶與梅瓶、賞瓶一起被稱為“瓶中三寶”,其中以玉壺春瓶為首,因其“狀似美人肩,而項短、腹大、口頗侈者”,也被譽為瓷器中的“第一美女”。

玉壺春瓶之名,源于詩意。唐代司空圖的《詩品二十四則·典雅》就書寫了“玉壺買春,賞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的詩句。“玉壺”意指白瓷薄如紙、釉細膩、潔如玉,而“春”則泛指酒窖中的美酒。據《國史補》記載,唐代時,以“春”字來命名酒曾一度成為風尚,“富水春”“若下春”等美酒更是不勝枚舉。“玉壺春瓶”的名字就被人們認為是因此而來。

一件玉壺春瓶,在時代演進中變幻著它的色彩和形態。據專家考證,宋遼金時期,玉壺春瓶的釉色包括白釉、青釉、黑釉、白地黑花等;元、明時主要有青花、釉里紅、白釉;到了清代,又增加了粉彩及其他顏色釉。

而在造型上,玉壺春瓶真正稱得上是瓷器中“第一美女”。兩個左右對稱的“S”形造型、優美柔和的線條、細長的頸部構成了它的基本造型。從宋至清,年代越晚,玉壺春瓶的頸部越短,腹部越大、越圓,圈足越寬,像一滴放大的、即將下墜的水珠,千鈞一發,即將滴落。到元末明初時期,瓶身逐漸厚重圓潤。運城博物館館藏的白釉褐花卷葉紋玉壺春瓶,就是外形過渡變化中的典型樣式。

這件“身姿優美”的瓷瓶高24厘米,口徑7.1厘米,敞口,細長頸,其外形猶如一位姿態優雅的舞者,細長的頸部,圓潤的腹部,微微外撇的圈足,仿佛正在翩翩起舞;又像一位身披錦衣的女子,靜靜地“坐”在我們面前,正在輕輕訴說那古老的故事。

器身的外壁共有3層紋飾,每一層的畫面都清晰可見。頸部以數道弦紋作為裝飾;腹部則繪有流暢的褐色卷葉花紋,如同在瓶身上舒展的綠葉,生動而富有力量感。在中國傳統紋樣文化中,卷葉紋寓意著生命的頑強和繁榮,象征著生生不息、繁榮昌盛,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記者查閱資料得知:隋唐時期,玉壺春瓶就已出現,到了宋代,其造型特點基本確定,定窯、龍泉窯、景德鎮窯等中國著名瓷窯都曾燒制過這種瓷器。宋代時,玉壺春瓶開始固定作為酒器并出現在各種文人雅會上,大宋文人雅士們圍坐在一起,對酒當歌,邀月共飲,成就了大宋文壇的風雅與浪漫。宋元之后,玉壺春瓶的實用性功能逐漸減弱,明清時逐漸變為生活中的陳設瓷,成為書房中、客廳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眾所周知,中國人愛花、賞花。從南北朝時期,人們就將新鮮的花擺放在廳堂,為家中增添一份美麗與生機。隋唐時期,插花藝術日益發展與完善,形式日漸豐富,而玉壺春瓶也成了重要的花器。宋詞“青瑣窗深紅獸暖,燈前共倒金尊。數枝梅浸玉壺春”就是在描述玉壺春瓶插梅的景象,在詞中,清瘦的瓷瓶中插著紅梅幾枝,疏影橫斜,投射在窗前壁上,也投射出主人清雅之好。

一壺詩意盡風流。無論是從它名字的由來,還是從它的用途來看,玉壺春瓶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從內到外都散發出一股濃濃詩意,為日常生活增添了一份獨特的韻味。而它的優雅外形和素淡而生動的紋樣,也一起造就了這件瓷器精品。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