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9-11
□記者 李婉玉 見習記者 趙澤艷
2024年運城市沿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自駕游活動于今日圓滿落幕,但自帶流量的自駕游團隊所帶來的熱度還在持續。
來自山河四省、京津冀、關中平原城市聯盟的自駕游協會和俱樂部、旅游聯盟成員及旅游網紅達人等300多人齊聚運城,兵分兩路馳騁于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運城段)南北兩線,飽覽運城壯美自然風光、深厚歷史文化遺存。
當前,正值我國首款3A游戲《黑神話:悟空》全球首發帶火山西旅游的時刻,也是我市上下正全力打造山西省旅游熱點門戶之際,本次自駕游活動恰逢其時,頗受關注。

車在畫中走 人在景中行
運城,因地處黃河之東,故稱河東。
打開中國版圖,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是一個壯闊的“幾”字形。運城,處于右下角“幾”字彎內。故,運城,被母親河攬入臂彎,得母親河寵愛,被母親河滋養,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黃河從河津入運城境,由北向南流經萬榮、臨猗、永濟,到芮城風陵渡,折身向東流。隨后,過平陸、夏縣,從垣曲出境。
黃河運城段流長345公里,穿越運城8個縣(市)。
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運城段)建成807公里。其中,主線492公里,涵蓋了沿黃8個縣(市),突破了運城文旅資源多而散、交通不便的瓶頸,串聯起A級景區30家,4A級景區16家。
9月的河東,天藍地綠,秋高氣爽,微風拂面。
車行途中,或穿越叢林,或翻越旱塬草地,或穿過濕地,每一處都是不同的風景。
“車在畫中走,人在景中行。”不同于傳統旅游模式,沿黃自駕游是在行駛中享受隨意輕松的沉浸式慢旅游,走走停停。
串一路風景 承一脈文化
綠隨車移,滿目蒼翠。
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運城段)如同一條線,串起了沿線的優質旅游景點。
河津段,沿線建有5個觀景臺、兩個小游園、1個驛站。
在“禹鑿龍門”“魚躍龍門”的故事發生地——龍門村,游客們近距離看到黃河波濤滾滾,興奮不已。西安兩歲半的雙胞胎小姐妹怡寶和然寶脫口而出:“黃河入海流……”
看到母親河無法淡定的,不只是小孩子,大人同樣。
一個背著單反相機的西安大叔一靠近黃河便激動高歌:“黃河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唉……”
萬榮廟前村,是汾河“一泓清水入黃河”的最后一道關口。
登高遠眺,汾河如玉,黃河似帶,分界明顯,汾黃相交碰撞出黃河一號旅游公路上最壯美的自然景色。在萬榮段,沿線還有兩個驛站、1個房車營地、20個觀景臺和小游園。
在永濟,巍峨的鸛雀樓矗立在黃河岸邊。霞光中,名樓、大河共同組成一幅絕美的畫面。
“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因《西廂記》聲名遠播的普救寺,鶯鶯塔名滿天下,成了蒲州一道獨特的風景。游客們爭相走進“梨花深院”,穿一襲古裝,拍幾張美照。
芮城段,道路沿線共設8個觀景臺、3個驛站,連接起了3處古遺址、5個渡口、7個景區。
頗具傳奇色彩的風陵渡,理所當然地成了此次活動游客們尤其鐘愛的打卡地。
風陵渡地處晉陜豫三省交界處,秦嶺與黃河在此相遇,中華文明在此匯聚。山川與河流的巧妙安排,成就了歷史上黃河全段最古老、最大的一處黃河渡口,也是金庸筆下楊過和小龍女初次相遇的地方。
西侯度遺址距今約243萬年,這里,有中國最早人類用火的證據,是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圣火點燃的地方,它也成為本次活動熱度極高的地方。
永樂宮,這座轟動了整個學術界的大型元代道教宮觀,因精美絕倫的壁畫、珍貴的宮殿建筑、世界文物搬遷史上的奇跡,在這次活動中讓人著迷。
平陸茅津渡,這個因鹽運而生的茅津古渡早已歸于沉寂,但陽光下,古渡的美景依然令人沉醉,曾經的輝煌也讓人們津津樂道。
每當車隊行至沿線觀景臺、驛站,大家停車休憩、合影留念,感受風景與公路的完美結合。
“走這么一條路就能遍覽運城黃河景觀,沿途標識清晰明了,太方便了。”北京一房車自駕游客說。

聚是一團火 散是滿天星
令人心曠神怡的,不僅是美景,更是美景中的獨特人文。
“衙門口/門兒朝南/上邊寫著/明鏡高懸/明鏡高懸/懸公理呀/公理自在人心間……”臨晉縣衙,方言荒誕劇《糊涂案》熱鬧上演,一名陜西自駕游客參與演出,扮作縣太爺審案,引得圍觀群眾大笑不止。
在夏縣,司馬溫公祠的實景演繹“鏡之光·蓮之旅”讓大家頗為動容,其中所傳遞的“以人為鏡、以蓮處事”思想,令人印象深刻。
活動期間,大家還深入沿途的傅作義故居、李家大院、后土祠、黃河大梯子崖、蒲津渡遺址、堆云洞等景點參觀。
一周來,這波自帶流量的自駕游團隊,讓“暢游沿黃美景”的話題在抖音、小紅書、視頻號上也形成一波熱潮。
按照主辦方要求,300多名自駕游參與者紛紛通過制作小視頻、直播等形式,向全國各地的粉絲介紹運城,讓更多的人更直觀、更深入地了解運城的歷史文化和壯美風光。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這大概就是人們所期待的“詩和遠方”。
西安一旅行社負責人王青說,運城獨特的地理環境、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熱情好客的民風民俗,讓人聽了就想來,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收獲超預期。
有外地自駕游協會負責人表示,此次運城沿黃之行回去以后,他將重新整合完善自駕線路,帶更多的朋友來體驗“國寶第一市 天下好運城”的鹽文化、關公文化和黃河文化。
市文旅局負責人表示:“沿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自駕游活動已連續舉辦了3年,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品牌影響力,為建設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精品旅游示范帶提供了有力支撐,也必將成為打造山西省旅游熱點門戶城市的重要手段。全市文旅人將以此為契機,持續打造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自駕游品牌,推動運城市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
攝影 記者 朱超逸丁 金玉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