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青史流芳“高公渡”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8-21

□楊繼紅

高應聘,生卒年月不詳,字志尹,號玉田,稷山縣白池村人,約明嘉靖至萬歷年間在世,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辛未科進士。

據康熙版《稷山縣志》記載,高應聘進士及第后,授官江蘇吳縣知縣。高應聘赴任吳縣時,車夫等都不知道他是一位知縣。一路上,高應聘每天以餅子作為一日三餐,不解衣,不下車,不住宿,清晨五更時分就讓車夫趕路,風餐露宿,獨行千里,沿途州縣官員竟無人知曉。

在任時,他整治弊端之政、清除奸佞之徒,對不法權貴嚴懲不貸,毫不畏懼。當時,吳縣與太湖相鄰的渡口處多賊寇,劫匪橫行,為保護群眾和行人的安全,高應聘安排官兵在渡口輪流值守,使行旅無后顧之憂。于是,吳縣群眾為了感謝他的功德,將該渡口稱作“高公渡”。

有一次,高應聘外出。適逢大雨,他身披一件蓑衣、手里抱著文書走在大路上,看見一輛驢車路過,就讓驢車車夫把送他到縣衙,車夫不知道他是誰。等到了縣衙,役吏前來迎接他入內。這時,他脫去蓑衣,露出官服,車夫見后大吃一驚,打算棄車而走。高應聘急忙叫住他,并付給他車錢。百姓聽說這件事后,紛紛稱贊高應聘清廉愛民。

由于衙門辦事的人員少,陳年積案多,高應聘任職期間,便親自審閱卷宗,經過數月,清理完所有積案。他每天辦完公事后就讀書寫字,為了防止別人登門請謁,在公務之外的時間常宿于官署,很少回家。高應聘身居“銓衡重地”,深知官賢與否關系重大,他以“用賢報國為己任”,謝絕請托,平時沒有公事同僚都見不到他。天黑后,他秉燭讀書,或是在黑暗中獨坐冥思,疲憊至極才睡,常常廢寢忘食。

吳縣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家鄉,范仲淹曾在此購置義田,用于周濟家鄉貧苦民眾。明朝時,義田幾乎被吳縣豪門大族占盡,而各任縣令對此皆置若罔聞。高應聘到任后,依法從豪門大族手里收回被占據的義田,并因地制宜,安排各鄉有德有才、受群眾信任的人士進行管理。而他,卻因收義田之事,被仇者誣陷中傷,辭官返鄉。從此,他每日講藝課文、賑災濟貧,深受鄉親們的推崇與尊敬。

返鄉后,高應聘以德為上、以善為本的課子治家之道,對后世影響深遠。他的兒子高穎,字法億,號懷玉,官至陜西雒南知縣;孫子高世昌,生員,河間府通判,著有《林泉逸集》;曾孫高暄,字楚石,庠生,著有《汾崖集》六卷。時至今日,其家族依然英才輩出,后裔在國內外各領域都取得了一些成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