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琺華人物云龍瓶:明代晉南獨有藝術的璀璨盛放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8-20

文物名片

主角:琺華人物云龍瓶

出生時間: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出生地:蒲州

尺寸:高53厘米、口徑21厘米、底徑17.8厘米

藏寶地:運城博物館

“藍如藍寶石、紫如紫水晶、黃如金珀、綠如翡翠……”單單這幾個形容詞,就足以想象到這些顏色有多么華美艷麗。而這些顏色,全都是人們對琺華釉色的美好形容。

僅“琺華”二字,就給人一種雍容華貴、氣質優雅的美感。琺華器始于元而盛于明,是明代中期以后晉南一帶盛行的具有特殊裝飾效果的陶器,是山西人民獨創的藝術形態,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有著獨特的歷史地位。

本期為大家推薦的,正是運城博物館珍藏的一件瑰寶——琺華人物云龍瓶。穿越近400年風雨,其仍以絢麗奪目的模樣面對世人,展示了明代晉南一帶尤其是蒲州琺華器的獨特魅力。

琺華,也叫“琺花”“法華”“粉花”等。琺華器色彩艷麗華貴卻不張揚,線條生動、形象簡練,造型莊重大方、立體感十足,具有獨特的山西地域風格。查詢資料可知,“琺華”一詞源自《法華經》,全稱為《大乘妙法蓮華經》,因其莊嚴華美,得名“琺華”。明中期以后,琺華器從建筑構件走向庭堂,其精美程度不言而喻。

琺華器的制作工藝可謂極為精湛,哪怕已過去幾百年,如今的我們還能一窺其面容。琺華器是特殊的傳統裝飾工藝美術品,屬硬陶,燒結僅高出陶器100℃左右,與唐三彩相類,為低溫釉陶瓷。裝飾方法采用彩畫中立粉技術,在胎表面用特制帶管的泥漿袋,勾勒成凸線紋飾輪廓,后分別以藍、白、黃、紫、綠、孔雀藍釉彩,填出底子和花紋色彩,入窯燒成。

琺華器的器型有瓶、罐、缽等,常見的紋飾有花鳥、云龍、人物等,色彩濃艷,紋飾具有立體感。清末民初的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一書中就提到:“琺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大抵皆北方窯,蒲州一帶所出者最佳。”這也足見蒲州燒造琺華器在歷史上的重要影響和地位。

運城博物館的這件明代琺華人物云龍瓶,泥質為紅陶胎體,整體成六方盤口,長頸,雙鋪首耳,鼓腹,腹下漸收,平底。其周身通施琺華釉,用乳釘紋分隔為二十四區,由上至下分別為淺浮雕人物、云龍、花卉圖案紋飾,立體感十足。即使歷經數百年,整件文物的顏色依舊透亮鮮艷。

在博物館燈光的映襯下,琺華人物云龍瓶更顯耀眼,參觀的游客總會不自覺地被它抓住目光。仔細觀察瓶身,人物造型生動,兩腿交叉,右手高高舉起,擺著pose,仿佛正在隨著音樂起舞。瓶身上面的云龍同樣栩栩如生,形體剛健有力,蓄勢待發,仿佛正躍躍欲試,要一飛沖天。

無論是形態還是色澤,這件珍品都具有獨特的地域風格,充分展現了蒲州一帶高超的琺華器燒造技術。蒲州窯琺華器以北方文化為背景,糅合了北方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樸實與深厚、粗獷與豪放,又不失細膩,將這些審美和兼容并蓄的民族情結都印刻在了陶瓷之上。越過漫漫歷史,蒲州窯琺華器以特殊的生動氣韻和地方特色,在陶器發展史上獨樹一幟,華美盛放。

這不禁讓人想象,它剛被匠人精心燒制出來時,又是何等的耀眼。瓶身上的每一分精雕細琢,好似衍生出一股神秘力量,把我們帶回明代,帶到曾經制作它的匠人身旁,看著匠人在有限的瓶身上,小心翼翼又胸有成竹地“創作”著無限可能。琺華耀世千載,在窯火中涅槃重生,歷經歲月滄桑,將匠人身上那份追求極致、堅定執著、踏實勤勉的工匠精神,帶到了今天。

如今的琺華器,與推光漆、澄泥硯被譽為“山西三寶”。作為中國陶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曾經的它是蒲州、河東乃至山西獨特的文化符號,未來,它依舊會帶著這份深層次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核,繼續散發耀眼奪目的光彩。

 王捷 文圖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