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6-11
□姚振平

前幾天,住在縣城的姐姐打電話讓我下樓到小區門口:原來是姐姐讓哥哥給我們一家送她包的粽子來了。
望著哥哥遠去的背影,提著沉甸甸的散發著清香的粽子,我不由得思緒萬千……
每年端午節,姐姐總是精心挑選米、粽葉和紅棗,自己動手包粽子。我曾經問姐姐:“您為什么不購買現成的,這多省事呀?”姐姐笑著說:“你說我包的和市場買的哪個好吃?”我回答:“當然是姐姐包的粽子好吃,又大又實在。”
這一點也不是客套話,因為姐姐包粽子有幾十年歷史了,早已游刃有余。這還得從母親說起。
小時候過端午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母親總會包粽子給全家人吃。姐姐是個細心人,吃苦耐勞。母親包粽子的時候,她總是一邊看,一邊留意每個細節。接著,她就開始學著包起來。剛開始,不是餡放得多少不合適,就是包的粽子樣子太“丑”,但她不甘失敗,總會向母親虛心請教。母親看她挺有耐心,就手把手教她,把技巧和方法一五一十、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了她。
光說不練不行,性格開朗的姐姐肯吃苦,不甘落后,無論干什么,都要干出個子丑寅卯來。粽子包不好,就一直包,纏著母親不放,請求指點迷津。熟能生巧,就這樣,經過多次實踐和揣摩,她把母親包粽子的真經取回來了。她制作的三角粽子棱角分明,聞起來香噴噴、吃起來甜滋滋的,真讓人回味無窮,欲罷不能,在我們看來,一點也不亞于市面上買到的粽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母親總在街坊鄰居面前,夸贊她的女兒能干。
后來母親去世了,每逢端午節,姐姐仍然會保持這一習慣:親手包粽子。她說,一是為了紀念母親,二是為了讓一家人過好端午節。
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姐姐包粽子的習慣雷打不動。她說,端午節是民間傳統節日,現在國家還規定了法定假期,就是為了讓人們記住屈原,發揚、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姐姐對我們最好,有什么好吃的總是忘不了讓我們品嘗。后來,我終于明白了:姐姐給我們送粽子,那不只是她的一片愛心,還是她的一片真情,更是她的一種愛國情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