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6-04
中國傳統建筑因其構建華麗、大氣磅礴而聞名于世,是人類建筑史上舉足輕重的瑰寶,其從形制、色彩、規模、結構、部件等各方面均嚴格遵照傳統等級禮法,繁文縟節如恒河沙數。
屋頂被梁思成稱為“中國建筑物之冠冕”,屋頂的等級秩序體現了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從圖解到實景,我們可以將屋頂的基本形式及等級由低到高分為:硬山頂、懸山頂、歇山頂、廡殿頂。
硬山頂

硬山頂是規格最低的屋頂形制,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屋面與山墻齊平,造型簡單樸素,廣泛應用于民用住宅建筑中。
永濟扁鵲廟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內有扁鵲及古代十大名醫彩塑。正殿為明代遺構,單檐硬山頂,磚構臺基,有前廊,面闊五間,塑有“神醫扁鵲”金身座像。
郭村泰山廟大殿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殿坐北朝南,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斗拱四鋪作單下昂。大殿無欄額,前檐明間和次間施粗圓木通面額,上施斗栱七朵為四鋪作單下昂。稍間無補間,為明清改建。

▲郭村泰山廟大殿
懸山頂

懸山頂又名不廈兩頭造、挑山、出山,是中國古代民居常見的屋頂樣式,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其特征是:各條桁或檁不像硬山那樣封在兩端的山墻面中,而是直接伸到山墻以外,以支托懸挑于外的屋面部分。在古代,懸山頂等級上僅高于硬山頂,用于民間建筑。
埝堆玉皇廟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典型的元代建筑。該古建筑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現存正殿形制古樸、結構簡潔,現存戲臺為垣曲縣幸存的唯一一座元代戲臺。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斗栱四鋪作單下昂,前檐施圓木大額,梁架結構為四椽栿通達。
二郎廟北殿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單檐懸山頂,體量雖小,但建筑現狀保存較完整,柱頭卷剎、斗栱和梁架等造型優美。尤其是其斗栱古樸、構架簡煉,展示出強烈的時代美感,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反映了元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和地方建筑手法,是難得的建筑實物標本。

▲埝堆玉皇廟
歇山頂

歇山頂又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由于其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其常用于宮殿中的次要建筑。
夏縣文廟大成殿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廟始建于宋,明清時期屢次增建修葺,是山西明代文廟大成殿中的代表作之一。其面闊七間,進深八椽,單檐歇山頂,筒板瓦屋面,琉璃剪邊,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和社會價值。
芮城城隍廟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殿為廟內主殿,創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間,單檐歇山頂。走進大殿,殿內梁架結構精美,整體形制古樸典雅,斗拱碩大,拱瓣清晰,是典型的宋代規制。
解州關帝廟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宇坐北朝南,布局沿襲了前朝后寢、中軸對稱遺構的宮廷式布局,是我國現存創建最早、規模最大、布局最全的關帝廟。崇寧殿為奉祀關帝的主殿,面寬七間,進深八椽,為重檐歇山琉璃屋頂。
池神廟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北朝南,現存建筑有三大殿、奏衍樓、海光樓、道院、望湖亭等。其中三大殿為重檐歇山頂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五椽,分別祭祀東西池神、風洞之神和條山之神。

▲芮城城隍廟大殿
廡殿頂

廡殿頂是傳統建筑中屋頂規格最高的,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一說戧脊)共五脊組成,因此又稱五脊殿。由于屋頂有四面斜坡,故又稱四阿頂,多用于宮殿、壇廟等高等級建筑。
萬榮稷王廟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北宋,中國現存唯一一座宋代廡殿頂建筑。正殿無通長大梁承托,俗稱“無梁殿”。
永樂宮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建筑群坐北朝南,依次排列有宮門、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五座建筑,除宮門為清代所建,其余皆為元代遺構。三清殿又名無極殿,冠于全宮之首,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八架椽,單檐廡殿頂,為國內現存規制極高的元代宮廷式建筑。

▲萬榮稷王廟
中國古建筑屋頂的等級秩序從圖解到實景都得到了清晰的體現,不僅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也展現了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魅力。市文物保護中心供稿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