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經過30多年的探索,“夏樂西瓜”品牌創始人田紅衛得出結論——

種瓜,可以不倒茬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6-03

記者 范 娜

俗話說,種瓜不倒茬,種了也白搭。

說起西瓜,口感鮮、果肉多、汁水甜的“夏樂西瓜”已成為夏季水果市場的“銷量擔當”。然而,為了找到種瓜不倒茬的方法,“夏樂西瓜”品牌創始人田紅衛進行了為期30多年的探索,如今,他終于成功解鎖了種瓜不倒茬的密碼。

日前,記者前往夏縣,深入“夏樂西瓜”種植試驗田、育苗大棚,以及部分瓜農的瓜田,詳細了解種瓜人背后所付出的努力與實踐。

為不倒茬,探索不止

走進“夏樂西瓜”種植試驗大棚,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展現在眼前。郁郁蔥蔥的瓜蔓纏繞交織在一起,一個個圓滾滾的西瓜靜靜地躺在地上,它們大小均勻,翠綠的表皮中帶著隱約的花紋。

田紅衛在試驗棚內觀察西瓜長勢。記者 金玉敏 攝

看著這些成熟的西瓜,聞著西瓜的陣陣清甜,夏縣宏偉瓜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夏縣夏樂精品瓜業協會會長、山西夏樂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田紅衛說:“今年是我們探索不倒茬種瓜的第3年,如今這個大棚的種植很成功。”

為何要探索不倒茬種瓜?

“因為種過西瓜的土壤里會有一種鐮刀菌,這種病菌會導致西瓜產生枯萎病,第二年再種的時候就會死秧,進而造成西瓜大幅度減產。”田紅衛說,他種瓜30多年,探索不倒茬種瓜也持續了30多年。

1991年,田紅衛開始種植西瓜。從那會兒開始,他就注意到,種西瓜每年都要換地,不倒茬的地會出現很多問題。1992年,田紅衛嘗試用農藥給土壤消毒的方式進行西瓜不輪作種植,但因太過復雜而失敗。

隨后的時間里,田紅衛又相繼嘗試用傳統的嫁接方法來實現西瓜不輪作種植。“用南瓜苗嫁接西瓜,植株長勢很旺,不好管理。用葫蘆苗嫁接的西瓜,砧木退化,品質不好。”田紅衛說,之后他又采取了換土的方式。

“換土就是今年在這塊地種西瓜,明年把這塊地的土挖走,換成新的土。挖土、換土的過程很麻煩,成本也很高,就又放棄了。”接二連三的失敗,并沒有讓田紅衛氣餒。

2020年,他聽聞有機質無土栽培,可以改良西瓜種植土壤,就從山東引進這種有機質,但西瓜種植以后,問題又出現了。“采用這種模式,地下面要鋪一層塑料布。給瓜田澆水后,水又滲不下去,造成瓜苗根部腐爛。”田紅衛說,他一直在尋求解決辦法,但找到的每一個辦法,都存在不足。他種瓜只能輪作,種一年換一個地方,反而成為最簡單的辦法。

但常年輪作導致的結果就是,周邊能種瓜的土地越來越少,而且新流轉的地租金也越來越高,已經從上世紀90年代的一畝幾百元租金,漲到如今的一畝地1700元,甚至1800元。

2007年,夏縣宏偉瓜業專業合作社成立。經過發展,社員從剛開始的幾戶,慢慢增加到如今的245戶,從當地種植戶,慢慢擴展到其他縣(市、區)的種植戶。隨著入社社員的增多,加上西瓜每年都需換地的種植特點,當地的土地已遠遠滿足不了西瓜的種植需求,所以瓜農不得不走出去種瓜。

如今,“夏樂西瓜”的種植區域十分廣泛,除了聞喜、鹽湖、永濟、芮城等我市的8個縣(市、區),在省內襄汾、安澤等6個縣也有種植,甚至在陜西、甘肅、云南、海南4個省也建立了“夏樂西瓜”種植基地。

得償所愿,試驗成功

怎樣保證“夏樂西瓜”的核心產區一直有地種瓜?田紅衛和他的團隊仍在苦苦尋找保護這個“大本營”的方法。

202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田紅衛在互聯網上看到臺灣有個種苗公司培育出一種野生西瓜種子,對枯萎病具有較強的抗逆性。他反復琢磨,如果以野生西瓜苗作砧木,用插接法把野生西瓜苗與美都優種苗嫁接起來,不知能不能破解枯萎病?

說干就干。當年11月,田紅衛引進了一批野生西瓜種子,然后在12月開始育苗,把野生西瓜苗的根莖與美都優種苗的小芽進行嫁接。2022年2月初,嫁接好的小苗被移栽入一個已經種過10年西瓜的大棚。當年5月10日,這批嫁接西瓜成熟了。

田紅衛在育苗大棚里觀察秧苗長勢。記者 金玉敏 攝

“效果很好,那次試驗很成功。”夏縣夏樂精品瓜業協會副會長王江林詳細解釋了試驗成功的標準:一是不死苗,嫁接苗的移栽成活率是百分之百;二是嫁接苗商品西瓜的品質與產量完全達到了自根苗生產的夏樂西瓜的標準。

這次試驗給夏縣宏偉瓜業專業合作社、夏樂精品瓜業協會的瓜農們帶來了極大的驚喜。就這樣,在2023年,嫁接西瓜從前一年的6畝試驗田,一下子擴大到了2000畝。

瓜農王春治的24畝瓜田就在其中。

王春治種瓜13年,雖然已經“吃”到了種瓜的紅利,但每年找地、換地、建棚、撤棚也讓他和家人受夠了這種“甜蜜的負擔”。2023年,他在尉郭鄉中衛村流轉了24畝地種瓜。今年春天,在夏樂精品瓜業協會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他仍在這塊地種瓜。

采訪當天,記者走進他的西瓜大棚,一個個又大又圓的西瓜已經進入成熟期,長勢喜人的西瓜安然地臥在瓜蔓中,處處散發著濃郁的豐收氣息。

今年應用不倒茬技術種植的西瓜喜獲豐收。記者 金玉敏 攝

“嫁接苗比普通苗成本要高些,普通苗成本是一株0.6元,嫁接苗的成本要翻一倍,一株1.2元。”王春治接著說,成本雖高,但相較于換地,它仍有明顯的優越性。

他很保守地算了一筆賬:嫁接苗成本雖高,但不用倒茬換地的優勢減少了瓜農的生產成本,一方面,流轉土地費用每畝地降低了至少700元;另一方面,搭建的瓜棚可以連續使用5年左右,每年也為一畝地降低了800元成本。這樣一年下來,一畝地能為他們降低1500元成本。

降本,就是增效。去年9月,田紅衛和他的團隊研發出的“夏樂西瓜優種嫁接種植技術”在全省“五小”創新大賽中,被省總工會、共青團山西省委員會、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授予優秀成果二等獎。如今,該技術正在申報新型實用專利。

打造基地,加速推廣

夏樂西瓜優種嫁接種植技術的研發,讓瓜農看到了希望,也讓田紅衛建設一個現代農業夏樂西瓜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的想法即將變為現實。

“今年,我們計劃推廣1萬畝嫁接西瓜。”田紅衛說,但現在的育苗速度跟不上,不論是設施,還是嫁接專業人員都很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迫切需要一個優種壯苗的培育基地。

田紅衛和他的團隊一直想在夏縣建一個現代農業夏樂西瓜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建設標準化種植基地,需要穩定的種植隊伍、優質的品種,以及一定規模的集中連片耕地。

“以前種瓜,一年換一個地方,固定不下來,所以這個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建在哪一直定不了。”王江林說,除了這個因素外,其他的準備工作都已到位了。

在隊伍建設方面,“夏樂西瓜”在夏縣的種植面積達4萬畝,正是因為有一支非常穩定的種瓜隊伍。夏樂精品瓜業協會已培育了2600多名職業瓜農。

加上季節性務工人員4000多人,現在夏縣的種瓜隊伍常年保持在6000人以上。隊伍穩定了,才能保證西瓜的品質穩定和產量穩定,進而保證種植基地的穩定和西瓜產業的穩定。

如今,克服了倒茬問題的夏樂西瓜優種嫁接種植技術已臻成熟,正在申請市級地方標準。

對于“夏樂西瓜”產業下一步的發展,田紅衛的規劃是,先打造現代農業夏樂西瓜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而后進一步創建山西省西瓜產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此后再擴大到建設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西瓜產業核心示范區。

之所以敢制定如此長遠的規劃,背后有著“田紅衛們”多年努力的鋪墊。

2007年夏縣宏偉瓜業專業合作社成立,當年注冊的“夏樂”商標,被認定為全省重點保護商標;2015年成立的夏縣夏樂精品瓜業協會,成為為瓜農提供一體化、全過程服務的社會化服務組織;2018年成立的山西夏樂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著重于開拓市場,全方位推介、宣傳、銷售“夏樂西瓜”;2023年成立的山西夏樂肥業有限公司,專門生產“夏樂西瓜”專用肥,迭代升級、產供銷一體化,實現了綠色優質高效閉環運營,推動兩個“三品一標”落地落細,提檔升級……

“我們將以‘合作社+協會+公司+惠農服務站+基地農戶+互聯網平臺+夏樂肥業’的模式,打造一個閉環運營管理平臺,組建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讓各個經營主體展現出‘1+1大于2’的效果。目前,我們正在申報山西省農業產業化省級示范聯合體。相信,我們的‘夏樂西瓜’將來會走得更遠。”田紅衛憧憬地說。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