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6-03
記者 余 果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公布了2023年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項目單位備案名單,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薛金良技能大師工作室”榜上有名。這標志著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培養培訓、等級評價、技能競賽、帶徒傳技、技能攻關、交流協作等工作又邁上了新臺階,將為后期充分發揮高技能人才在行業內、產業內、區域內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奠定堅實基礎。
據了解,“薛金良技能大師工作室”于2012年成立,現有成員20人。工作室領銜人薛金良曾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三晉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薛金良專注模具制造24年,憑借精湛的技藝,帶領團隊積極參與重大項目,不斷進行課題攻關、技術創新。談及自己成功的原因,薛金良認為,這是內因與外因相互促進的結果。
外因:好的平臺催人進步
“首先,永濟電機廠這個平臺很重要,好的平臺催人進步。”走在永濟電機的“勞模大道”上,薛金良向記者細數廠里的勞動模范,傳遞團結進步的團隊精神。
永濟電機“勞模大道”展現了建企以來的勞模代表以及他們的先進事跡。在永濟電機這片熱土上,永電人披荊斬棘、頑強拼搏,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輝煌,營造了“尊重勞模、學習勞模、爭當勞模”的良好氛圍,激發和凝聚了廣大員工創新變革的昂揚斗志和繼續奮斗的強大動力。
一大批勞模在崗位上建功立業,他們是時代先鋒,為永濟電機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造性勞動詮釋了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人家通過努力,獲得榮譽,產生了示范效應,咱看見了,也想進步。”薛金良說,“咱就主動找先進、找模范,人家也傾囊相授。”
薛金良先后多次參加山西省與全國的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一步步脫穎而出。
“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獲得了榮譽,繼而約束自己,責任心也慢慢增強,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工作也會精益求精。”薛金良說。
內因:心里要有那股子勁
“現在我的主要工作一方面是研究模具制造工藝,解決一些生產上的難題,另一方面就是發揮‘傳幫帶’作用,帶徒弟。”薛金良說。
薛金良結合鉗工工種特點和青年員工的技能水平,創新培訓方法和授課技巧,使青年員工技能水平快速提升。
這些青年員工中,任凱與安寧讓薛金良印象深刻。
在一次工廠組織的技能比賽上,安寧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任凱第二名。“當時,我是賽事組織者之一,任凱感覺不服氣,就找到我,非要問出個所以然來。我就想,這個人以后肯定能出成績,為啥,任凱心里有那股子勁。”薛金良說。
賽后,薛金良讓任凱拿出相關的檢測工具,比照安寧的作品找到差距,同時分析任凱需要努力的方向。自此以后,任凱見到薛金良后,就一直以師傅尊稱。
“其實很多人一進工廠,都在一個起跑線上。有時候,你比別人多想一步,多努力一點,一直這樣積累,時間長了以后,三年五年、八年十年,你就不一樣了。”安寧說,內因很重要。工作中,自己要有主動性,不能讓別人逼著你進步。內因外因相結合,才能讓人不斷進步,攻堅克難,創造價值。
據了解,任凱目前正在攻關一個流水線上清洗機改造的項目,對其進行自動化升級。預計再有一個月,就可以完成升級改造。屆時,相關的生產效率將會翻倍,節省大量的人力。
“任凱與安寧,他倆一直相互競爭,經常出現這個項目你拿下,那個難題他解決的情況。但是,不管是誰拿下項目,誰解決問題,他倆又相互幫助、相互學習,技能水平越來越高。”薛金良滿意地說。
據了解,薛金良技能大師工作室自成立以來,積極參與重大項目,每年創造經濟價值約為200萬元,多次取得山西省“五小”競賽優秀成果和中車科技創新成果;堅持開展技能傳承,累計培養鉗工技能人才3000人次,其中有4人次獲得山西省技能大賽鉗工第一名,1人次獲得中車技能大賽鉗工第一名。
薛金良表示,將以此榮譽為新的起點,工作室將繼續圍繞“技術創新、攻堅克難、技藝傳承”三大任務,發揮“宣傳臺、加油站、孵化器”三大作用,努力培養更多政治站位高、道德品格優、業務技能強的鉗工(工匠)人才,當好企業發展的“頂梁柱”,為推動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