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多措并舉壯大集體經濟

——芮城縣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調查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5-27

張志斌

近年來,芮城縣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為目標,堅持黨建引領、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夯實農民共同富裕的經濟基礎。

2023年,全縣145個行政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5234.17萬元。其中,經營收入3830.45萬元,占比73.18%;收入30萬元以上的村62個,占比42.76%;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32個,占比22.07%;有10個村收入突破了100萬元。

芮城縣的具體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多措并舉,不斷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芮城縣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創新思路,挖掘潛力,在實踐中探索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多種路徑。

(一)清理盤活集體“三資”,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根據全市統一安排部署,芮城縣把開展農村資產、資源、資金“清化收”工作作為壯大集體經濟的底線任務,引導各村“兩委”“從不規范合同中挖潛力,在陳年舊賬中淘‘金子’,向新增資源要效益”。通過扎實開展“清化收”工作,全縣共整改問題合同2536份,為集體挽回損失430.85萬元;共化解農村債務1091.24萬元;新增土地資源2187.91畝,收回發包金110.96萬元。去年,全縣有35個村通過盤活集體“三資”,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東壚鄉曹莊村過去“三資”底數不清、管理混亂,集體土地長期低價發包,集體經濟收入受到影響。2022年8月,該村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清理村”,由省紀委領導包聯,迅速摸清了“三資”底數,對新增集體資源進行規范化管理,重新發包集體土地資源收入159.95萬元。陌南鎮東窯村對900畝河灘地進行公開發包、公開競標,使土地承包價格大幅增長,每畝地每年承包費由過去的200元增至930元,僅此一項,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65.7萬元。

(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芮城縣把鼓勵農村黨組織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影響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重要舉措,將村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合作社的經濟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村集體以資金或土地參股,引導社員以土地或資金入股,結合本村實際情況確定合作社經營業務。截至目前,全縣已有51個村黨組織領辦了專業合作社。陽城鎮永豐村曾是省定貧困村,2021年末,在駐村工作隊幫扶下,村黨支部向有關部門申報了養蠶和蠶絲被加工項目,投資80萬元。項目建成投產后,解決了15個村民的就業問題,每年還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4.5萬元。2022年5月,村黨支部領辦了果蔬種植合作社,依托合作社與山東魯順食品有限公司簽訂招商引資意向,與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共同投資1000萬元,實施蘋果初加工和銷售項目。2023年10月,該項目建成投產,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150個,每年可為集體經濟增加收入20萬元。南磑鎮東張聯村黨支部領辦農民種植合作社,將村民1600畝閑置耕地集中流轉給合作社,統一種糧食,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0萬余元。

(三)實行農業托管服務,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芮城縣積極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村集體與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簽訂合同,負責動員組織群眾、流轉土地、協調矛盾等工作,將全村零散的土地整合打包交給社會化服務組織全程托管,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目前,全縣已有29個村實行了農業托管服務。2022年5月,學張鄉窟垛村與山西云豐格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農業生產托管合作協議,村集體引導農民主動配合并自主加入村合作社,參與農業生產托管。每季農作物收獲時,由雙方組織專人分類匯總產量并核算分紅。在扣抵農戶保底款和公司生產成本投入后,由村集體與托管主體在核定產量基數的基礎上,按5∶5進行第一次分紅,超出產量基數部分,由農戶、村集體、托管主體按1∶2∶7進行第二次分紅。這樣,既提高了托管主體的經營積極性,又提高了農戶收入水平,也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2023年,窟垛村托管耕地2000余畝,給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40萬余元。

(四)村企合作、入股分紅,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近年來,芮城縣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全面摸清集體家底,鼓勵村集體以資金、土地等形式入股本地企業,參與分紅,實現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雙提高”。目前,全縣有28個村依靠村企合作、入股分紅,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永樂鎮蔡村以村集體75畝土地折價入股山西北煤晉南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每年以高于銀行存款利率保底分紅,為集體經濟增加收入40萬余元;該村集體還以土地和廠房入股益農菊花加工廠和中藥材加工廠,讓初級農產品在加工中增值,每年為集體經濟增加收入30萬余元。古魏鎮王夭村把村集體荒坡、機動田1000余畝租賃給光伏發電企業,每年給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44萬元,96家脫貧戶也有了土地流轉收入。

(五)依靠龍頭企業帶動,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一是依托中條山陽面坡的自然優勢條件,芮城縣緊緊抓住發展光伏產業的大好機遇,采用“農林光”互補的用地模式,在沿山村發展光伏發電項目,光伏板下種植油牡丹,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共贏。西陌鎮馬窯村利用光伏產業每年為集體經濟帶來34萬余元收益。去年,全縣有30個村通過光伏產業給集體經濟增加收入537萬余元。二是依托溫氏集團進駐芮城發展養殖業的獨特優勢,芮城縣確定了陽城鎮常村、西陌鎮西陌村等6個村與溫氏集團合作,發展以養豬為主的養殖業。以陽城鎮常村為例,投資上百萬元,建設一個存欄660頭的養殖小區,既能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又能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0萬余元。三是依托芮城縣馨園麝業有限公司,東壚鄉曹莊村建設存欄200只高質量林麝養殖基地,實現低投資高回報,每年可為集體經濟帶來22萬余元收益。

(六)農文旅融合發展,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近年來,芮城縣積極引導有獨特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的村集體聯合龍頭企業開發旅游業,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古魏鎮王夭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發展鄉村旅游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2022年7月,王夭村村集體以資金、土地入股,領辦了山西金柏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先后投資100萬元,建設了一個集游樂體驗、研學教育、風味小吃于一體的綜合性親子體驗場所,開業以來,人氣很旺,一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30多萬元,還給村民提供了就業平臺。近一年來,該村正在利用廢舊宅基開發晉南民宿特色農家小院,建設晉南民宿窯洞小院和民俗住宿研學標間房,擴建游樂場,增加娛樂項目,重點打造民俗、康養、農家樂旅游基地,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約60萬元。

二、黨建引領,示范帶動,有力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芮城縣委站位高、謀劃遠,緊密聯系實際,選準發展項目,提升干部素質,狠抓工作落實。

(一)層層加強領導,壓實工作責任。2022年初,縣委、縣政府制訂了《芮城縣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五年行動方案》,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納入縣域經濟發展布局,建立了縣級領導包聯鄉村工作機制,推動工作落實落細;壓實工作責任,實行縣職能部門結對幫扶工作機制,各職能部門主動作為,指導全縣145個村制定了集體經濟發展規劃,確保“一村一策”切實可行;強化鄉鎮主抓,成立工作專班,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分析、逐村研判,有的放矢解決問題;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理事長,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以“頭雁”效應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二)結合村情實際,科學謀劃項目。芮城縣委把項目建設作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載體,要求各鄉鎮按照“內統外聯、因地制宜”的原則,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認真謀劃一批好項目。經過認真調查研究,全縣共謀劃項目358個,其中儲備庫270個,在建38個,投產50個。學張鄉、大王鎮立足當地優勢特色產業,創新思路謀劃發展集體經濟“飛地”產業基地,村與村聯合,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經營管理。學張鄉在斜口村種植菊花2000畝,讓本鄉各村黨組織認領,窟垛村認領了46畝,一年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1萬元。大王鎮在金盆村流轉63畝土地,建起13座香椿大棚,有9個村黨支部認領,每個棚一年為集體經濟增加收入7萬元。

(三)培訓參觀學習,提升干部素質。芮城縣委把提升農村基層干部素質作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重要舉措,在全縣開展“大興學習之風,爭做行家里手”活動。職能部門堅持用“小班制、沉浸式”的方法,逐個鄉鎮對村“兩委”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和到村任職大學生進行業務培訓,主要講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三資”管理、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等內容,全面提升農村基層干部素質。此外,還堅持每年組織兩次鄉村干部到本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好的村莊參觀學習,提高認識,增強信心,尋找差距,謀劃發展。

(四)嚴格考核獎懲,激發創業動力。為了促進全縣農村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芮城縣制定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獎勵暫行辦法》,根據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益年度增加和保持情況,設立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本獎、績效獎和一次性獎,擬定了《村級集體經濟實績專項考核辦法》,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鄉(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和鄉(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及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對工作推進不力、成效不明顯的鄉(鎮)黨委書記實行“一票否優”,并視其情況分別進行函詢、提醒、誡勉、約談,大力營造真抓實干、加快發展、比學趕超、爭創佳績的濃厚氛圍,大大激發了農村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內在動力。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