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5-24
本報記者 李宏偉
輕步曼妙,一笑一顰,手眼身法,動作優美協調……隨著蒲劇音樂的伴奏,身著古裝戲服的孩子們在認真地表演戲曲,展現出了自信與美。這是近日聞喜縣禮元中心校裴柏小學開展的一次戲曲課堂實踐活動——排練古裝戲《拾玉鐲》的場景,也是近年來該校開展“戲曲進校園、進課堂”活動的生動寫照。

戲曲進校園,國粹潤童心。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藝術內涵,尤其是蒲劇,作為我市傳統戲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戲曲文化精髓、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近年來,禮元中心校積極開展“戲曲進校園、進課堂”活動,大力推動戲曲在學校的普及和傳播,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從而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和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操,推動“雙減”政策落實落細,并通過蒲劇藝術多種表演形式,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推動學校教育教學的發展,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教育教學新亮點。
夯實戲曲教室硬件,讓學生更有興趣。禮元中心校積極完善戲曲教室教學設施,特聘了山西省蒲劇藝術院的兩名優秀教師,使戲曲在校園里扎下根。同時,該校十分重視環境育人,不斷優化硬件設施,提升改造專門的戲曲教室,將戲曲教室在原先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很大的改善,推動了戲曲教學質量和育人水平的提升。
走進該校的戲曲教室,記者看到,教室里配備了現代化的網絡電視、電腦等多媒體教學設備,地面鋪了防滑地板革,墻上裝了隔音棉,練功欄桿、鏡子、練功海綿墊等設施一應俱全,各種戲曲道具齊全、擺放有序,儼然是一座專業劇團的戲曲排練房。
“我們的教室很漂亮,我喜歡戲曲,喜歡戲曲里的故事,這些對我的學習也有幫助。”裴柏小學五年級學生趙梓桐說。
推出戲曲校本教材,上好不一樣的戲曲課堂。“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雄兵百萬”,戲曲作為國粹藝術,其中蒲劇作為我市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展現出了獨特的中國式“美育”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禮元中心校積極將戲曲文化和聞喜的傳統家風文化相結合,打造出戲曲校園文化特色。今年,該校還總結編撰出了專門的戲曲校本教材,增強學生們對古老戲曲的了解、熟悉與認知。學生們通過校本教材,了解戲曲文化知識、戲曲基本功法,并學習模仿。在傳統戲曲文化的熏陶中,孩子們喜歡戲曲、懂得戲曲、愛上戲曲。
裴柏小學校長董奇峰說,“戲曲進校園、進課堂”活動的開展,增加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豐富了課堂生活,緩解了學習壓力,使學生更加了解地域傳統文化,熱愛地方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培養了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認知素養,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同時在教育教學中,禮元中心校還不斷完善“戲曲進校園、進課堂”的方式和途徑,將地方戲融入學科課堂、學校社團、課后服務,融入學生游戲、學習、運動等實踐中,讓孩子們在各種戲曲活動中收獲成長。
禮元中心校校長王杰表示,“戲曲進校園、進課堂”起到了“以文化人、以藝養心、以戲育人”的良好效果,形成了特有的校園文化氛圍。下一步,在教學實踐中,學校將持續推進“文教融合”工作,探索多元實施路徑,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同時,禮元中心校還將繼續努力,加強戲曲社團建設,為戲曲傳承營造良好的環境,讓古老的戲曲藝術,借助青少年的力量傳播、傳承,煥發新的光彩,厚植學校文化育人的底色。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