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5-24
王天源
教育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發展為根本目的,充分發掘人自身的潛能,關注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教育好每個學生。
發掘學生的潛能,就要從學生的“心理”開始。充分把握學生成長的心理趨勢,通過心理測試、心理課程、心理咨詢、專題講座、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引導學生激活自我、激勵學生磨礪自我、促進學生完善自我。開發心理潛能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它保證的是學生快樂、順利地度過心理斷乳期和心理危險期,使學生能夠悅納自我,能與人溝通分享,培養良好的生活能力、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自省、自立、自覺、自主。
發掘學生的潛能,就要有潛能教育的“課程”支撐。潛能教育是一種教育觀念的深層變革,它是在課程體系中“滲透”和“充分表達”的,“量身打造”一套適合潛能教育必不可少。除了開設心理健康課這樣的“重頭戲”外,還應建立以常規課、綜合實踐課、研究性學習和學科興趣活動構成的多層次、交叉性、立體化的課程體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社會實踐活動課會成為挖掘潛能的“大金礦”,豐富多彩的學科課外活動和學生社團活動延伸和擴展也是發掘學生潛能的“妙招”,會給學生提供一個鍛煉能力、展示自我的平臺。
發掘學生的潛能,就要為學生提供發展的“多元”途徑。要看到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特長,努力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綜合性、發展性、開放性地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學生個性成長和潛能的發揮。
作為教師,就要積極創造適合每個學生發展的教育。只要有愛心、肯付出、勤動腦,就可以教育好每個孩子,就一定能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