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臨猗:精雕“水產”特色藍圖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3-25

記者 范 娜

甲魚、大閘蟹、小龍蝦……這些在我們餐桌上被視為高檔美食的水產品,竟然都產自本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來,臨近黃河的臨猗人民利用黃河灘涂,組建水產養殖合作社和農業養殖公司,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水產品,品牌逐漸在全國打響。

近日,記者來到臨猗黃河灘涂,近距離了解當地水產養殖在“精”與“特”方面的創新性做法,以及臨猗以水產養殖為立足點,精心繪制特色產業藍圖的新畫卷。

水產養殖業蓬勃發展

在位于孫吉鎮薛公村黃河灘的大閘蟹養殖基地,一方一方的養殖池塘令人應接不暇。其中有一方池塘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四周被嚴密地插上了約50公分高、表面光滑的板子。

薛公村黃河灘大閘蟹養殖基地,張俊為小閘蟹投料。

基地負責人張俊解釋道:“這是防逃板,3月初,我們在里面投放了5000斤蟹苗,插上防逃板,小閘蟹就爬不上來。”

湊近一看,果然有些調皮的小閘蟹已經爬出了池塘,在岸邊悠閑地曬太陽,透過清澈的水面,甚至還能看到一些小閘蟹在水草里嬉戲。

張俊介紹說,這個養殖池塘占地15畝,里面的水草都是他們專門種的。他的基地在薛公黃河灘涂共有500多畝、50多個這樣的大閘蟹養殖池塘。

“再過一個月,我們會把這些小閘蟹放到蓮菜地里。”張俊說,今年,他準備做個試驗,把大閘蟹和蓮菜放在一起進行試養。現在要做的就是每天早晚及時投料。

張俊的大閘蟹養殖基地屬于山西薛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他只是該公司的水產養殖經營者之一。

山西薛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現有黃河灘涂養殖面積將近2000畝,主要養殖黃河大閘蟹、小龍蝦和鱸魚、羅非魚等,其中大閘蟹養殖面積1000畝。

“我們采取標準化養殖塘的模式,引進了南方水產品和管理新技術,利用黃河水進行養殖,為大家的餐桌提供安全綠色的水產品。”山西薛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薛公村黨總支書記程俊懷說,公司致力于提高養殖科技含量,促進經濟收益提高,招聘了浙江、安徽、湖北等南方水產養殖專家,養殖現已形成規模,發展前景很好。此外,公司注冊了“薛公黃河大閘蟹”和“薛公黃河灘”兩個品牌。去年,公司榮獲“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稱號。

臨猗是傳統的農業大縣,有耕地面積150萬畝,黃河從該縣西部流過,全縣灘涂面積8萬畝左右,宜漁面積2萬多畝,主要分布在孫吉鎮、角杯鎮、東張鎮的黃河灘涂地帶。

近年來,沿黃群眾利用黃河灘涂,先后組建了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和農業公司,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黃河水產品,且很多水產品已經被打造成品牌產品,擺上了全國人民的餐桌。

2023年,臨猗縣水產養殖面積1875畝,產量165噸,主要有大閘蟹、黃河甲魚、小龍蝦、鱸魚、羅非魚、澳洲龍蝦等品種。今年,臨猗縣水產養殖面積已增加到2025畝,臨猗水產養殖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蓮蝦混養”成效顯著

大閘蟹,只是張俊水產養殖的一個種類,最令張俊自豪的是,他的養殖基地經過3年多的試驗,已成功探索出“蓮蝦混養”的養殖模式。

薛公村黃河灘“蓮蝦混養”基地,挖掘機在修挖水渠。

走進張俊的“蓮蝦混養”基地,入目是生長在淤泥中雜亂無章的枯萎蓮菜稈。然而,張俊卻表示,別看這些蓮菜地現在看起來荒涼,它們內部正孕育著新的種子呢。再過一個月,這些種子就會發芽。待到七八月份,滿塘盛開的荷花將取代這片荒涼。

在一片蓮菜地旁,一輛挖掘機正在忙碌地作業,隨著它的推進,一條環繞蓮菜地的水渠逐漸清晰地呈現出來。

“這條水渠就是專門為小龍蝦生長修的。小龍蝦活動的水域比蓮菜生長的水域深,所以我們挖的水渠一般都在70公分深,挖好后注水,再把蝦苗放進去養。”張俊介紹道,每年,順著黃河水漂過來的魚卵和蟲卵,會孵化出小魚和小蟲,這些恰好可以成為小龍蝦的食物。如此一來,蓮菜除蟲的用藥量減少了,小龍蝦的人工喂養也相對少了,然而收益卻增多了,可謂一舉多得。

3年前,張俊在3畝—50畝不等的蓮菜田里進行“蓮蝦混養”試驗,直到去年才取得成功。今年,他準備擴大“蓮蝦混養”面積,“目前,我的基地現在共有1000多畝地在進行‘蓮蝦混養’。”張俊說。

既養殖大閘蟹、小龍蝦及各類淡水魚,又種植蓮菜,如今,張俊在黃河灘承包的灘涂地面積已達2800畝。

車輛穿行在他的水產養殖基地,一方方的養殖池塘里點綴著一臺臺藍色制氧機。魚在塘里撲騰,白鷺在空中翱翔。黃色蘆葦蕩中,黑水雞成群結隊在水中嬉戲。風景如畫,令人賞心悅目。

“有鳥,有野生動物,說明這個地方的生態環境好。”張俊說。

近幾年,臨猗縣結合全縣4萬畝蓮菜種植面積的實際,適度發展“蓮漁混養”,推進生態養殖,增加單位面積收入。

同時,臨猗縣農業農村局積極提升養殖企業軟實力,通過規范管理,逐年提高技術人員素質,與山西大學、山西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院校建立技術合作關系,使全縣水產養殖水平有了明顯提升。

如今,臨猗的水產養殖業發生了明顯變化,水產養殖業在基礎設施、節水環保、生長周期等方面都得到顯著改變,水產品的品質和養殖效益得到很大提升。

“我們在薛公村灘涂養殖區建成‘三池兩壩’尾水處理系統,杜絕了養殖尾水直排黃河,實現零排放,且能循環利用,減少了黃河水及地下水采用,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臨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荊曉麗說。

積極探索“蓮鱉混養”

在臨猗黃河邊,除了著名的大閘蟹和小龍蝦外,還有一種非常出名的水產,那就是黃河甲魚,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鱉”。

山西吳王渡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員工將甲魚優質親本投放到種鱉池塘里。

采訪當天,記者來到位于角杯鎮潘侯村的黃河灘時,山西吳王渡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的數名員工正在外塘挑選甲魚優質親本。

在一方水被抽走的泥塘中,身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在泥濘中摸索著,將一只只大甲魚裝進尼龍袋中,然后倒入框里進行沖洗。最后,他們再把這些甲魚一只一只投放到不遠處的一個干凈的種鱉池塘里。

“現在外塘甲魚是休眠期,到4月份結束。”山西吳王渡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裴少增介紹道,剛才挑選的親本都是已經懷上寶寶的雌甲魚。

令人驚訝的是,裴少增僅需看一眼,就能準確地辨別出雌雄甲魚,并且能根據甲魚的年齡推斷出一只甲魚肚子里有多少個卵,以及今年能產下多少個蛋。

寶貴的經驗源自長年累月的積累。自1997年裴少增成立合作社養殖黃河甲魚,至2016年成立山西吳王渡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他在行業中摸爬滾打,克服了很多困難和挑戰,目前,公司甲魚養殖面積達505畝,年產稚鱉50萬只、商品鱉10000公斤以上。他的養殖基地成為華北地區規模較大的黃河甲魚和優質甲魚苗種生產基地。黃河甲魚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吳王渡黃河鱉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在進入公司苗種培育車間前,裴少增在車間門口的地毯上灑了很多消毒水。腳踩消毒水進入車間后,撲面而來的一股熱浪讓我們的眼鏡瞬間變得模糊不清。

“車間是恒溫的,溫度保持在30度左右。”裴少增介紹道,小甲魚從去年5月份就開始在車間培育了,今年“五一”過后就會投放到外面的池塘里。這個車間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培育有10萬只甲魚種苗,公司共有5個這樣的苗種培育車間,總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

如此大的規模離不開臨猗縣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

近年來,圍繞當地水產行業養殖企業少、個體規模大、基礎設施差的特點,臨猗縣農業農村局按照改善基礎強實力的工作思路,從基礎設施改善和技術實力提升兩方面入手,推進水產養殖業健康快速發展。

“要把水產這個小產業做成大文章,就要提升基礎設施硬實力。”荊曉麗說,2021年至今,通過項目扶持,臨猗水產基地的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生產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特別是甲魚溫室育苗基地的建成,使得黃河甲魚的生長周期由四年縮短至一年半,極大地降低了養殖成本,改變了黃河甲魚生長周期長、銷售價格高的局面,為甲魚規模化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結合蓮菜種植面積大和擁有甲魚溫室育苗基地的優勢,今年,我們將開展蓮鱉生態養殖,試驗田占地面積200畝,以掌握‘蓮鱉混養’的技術措施,探索漁菜共生新模式。”荊曉麗說,下一步,臨猗縣要做大做精品牌產業。圍繞黃河甲魚、黃河大閘蟹這兩個特色水產品,從提高單產和質量入手,利用兩年時間實現黃河甲魚產量翻一番和黃河大閘蟹產量年遞增15%,強化“薛公黃河大閘蟹”和“吳王渡黃河鱉”兩個品牌建設,提高臨猗水產品在全國的知名度。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