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我的青春在田野

——絳縣打造基層干部新媒體矩陣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3-18

記者 余 果

近日,省委網信辦發布《關于表揚山西省第二屆“百佳新媒體賬號”的通報》,絳縣基層干部新媒體矩陣成為5個受表揚傳播矩陣之一,這也是全省唯一入選的縣級新媒體矩陣。絳縣10個鄉鎮的基層干部,分別組成10支網絡助農小分隊,通過新媒體平臺,廣泛宣傳絳縣“土特產”,推送看得見的“好物”,拓寬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宣講黨的理論政策,推送看得懂的“大道理”,提升百姓的知曉率,打通了政策宣傳的“最后一公里”;用鏡頭記錄鄉村美景和文化元素,吸引粉絲點贊觀看,提升“山水絳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去年12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鄉村大舞臺》欄目播發了音樂情景劇《我的青春在田野》。該劇以絳縣基層干部網絡助農的親身經歷為創作原型,講述了年輕人借助新媒體,用自己的一身“武藝”,為該縣農產品站臺吶喊,助力鄉村振興的故事。

冷口鄉“冷口不冷”網絡助農小分隊在討論如何將無人機運用到網絡宣傳上。 記者 陳方斌 攝

播的是“初心”,帶的是“使命”

在絳縣安峪鎮新建的富硒產學研示范中心,兩位到村工作大學生正在手機屏幕前介紹當地的特色水果,直播平臺上,還有不少網友和客商在詢問價格。

“以前都是我們找農戶,現在是農戶找我們拍視頻。”“大家只要有時間,就會來直播。”“沒有辦法排班,只能休息時間做,全靠自覺,大家的積極性非常高。”2023年年初,安峪鎮各村的青年干部、到村工作大學生組成網絡助農小分隊“安峪十四小只”,通過各新媒體平臺,廣泛宣傳具有地域特色的下柏櫻桃、郇王山楂、倉豐草莓等產品,拓寬特優農產品銷售渠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近年來,隨著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平臺的興起,直播、短視頻等影響和改變著群眾的生活,也使得身處基層一線的黨員干部意識到,只有主動出擊,用好各類視頻平臺,才能開啟服務“三農”、服務基層群眾的新路徑。

磨里鎮基層青年干部在拍攝特優農產品宣傳片。 記者 陳方斌 攝

絳縣縣委書記解芳表示,網絡助農小分隊是助力鄉村振興的有益嘗試,旨在培養和造就出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干部。這些基層年輕干部發揮著熟悉網絡的優勢,在農村廣闊的田野上大有作為,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從2022年舉辦“櫻你而美,桃醉其中——絳縣首屆網絡櫻桃文化宣傳活動”開始,全縣10個鄉鎮陸續成立了網絡助農小分隊,并分別在抖音、快手、小紅書、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注冊了個性化的短視頻賬號。有郝莊鄉的“好大一個莊”、橫水鎮的“古韻橫水”、冷口鄉的“冷口不冷”、衛莊鎮的“和美衛莊”、大交鎮的“嗨!大交”、磨里鎮的“云端磨里”……這一支支由鄉鎮基層干部和到村工作大學生組成的網絡助農小分隊,在村落間找尋拍攝題材,發掘特色農產品,梳理產業發展脈絡,記錄農民生產勞作過程,用最樸實的鏡頭語言,展現最真實的鄉村風土人情,書寫著新時代鄉村振興路上的美麗故事。

“我們包村的年輕人,都非常有責任心,針對村里的特色產業,主動要求拍攝視頻,進行土特產宣傳。”剛剛結束“清、拆、改、種、建”拍攝任務的郝莊鄉宣傳干事王利琴表示,每次拍攝最少都有七八個人參與,而且大家都是身兼多職。

一個完整的新媒體產品包含內容與形式。一般情況下,在農產品成熟前兩個禮拜,網絡助農小分隊就開始謀劃,大家集思廣益商定內容與表現形式。“形式要參考最近各個平臺的熱點,跟著熱點走,流量就會多很多。”王利琴說。

新媒體工作有一個特點,就是工作效果立竿見影,能讓青年干部產生自豪感。

去年,“好大一個莊”網絡小分隊在郝莊鄉東牛塢村幫助一位甜瓜種植戶拍了一條視頻,第二天瓜農就回復,他接到一個大訂單,有人要買250公斤的甜瓜,有近一萬元的收入。農戶喜悅的心情,感染了網絡小分隊的每一個人,讓隊員感到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義。

今年,這位瓜農告訴王利琴,經過網絡小分隊的宣傳,他的甜瓜銷路一直非常好,于是他又擴建了一個大棚,增加收益。

郝莊鄉“好大一個莊”網絡助農小分隊基層青年干部在直播。 記者 陳方斌 攝

拉近距離,持續升溫

特色農產品銷售一直是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難題。信息的閉塞,造成很多優質農產品“賣不掉、價不高”。如今,活躍在絳縣鄉村的網絡助農小分隊,一次次將鏡頭對準鄉村的優勢產業和特色農產品,大力宣傳推介,增加曝光度,讓土特產“出圈”、出彩。

去年端午假期,一條“藍莓之約”中英文短視頻帶“火”了大山里的百畝藍莓園,讓前來采摘的游人翻了好幾倍。這條短視頻出自絳縣冷口鄉的“冷口不冷”網絡助農小分隊。

“為了能讓視頻更真實、有趣、接地氣,大家不斷學習優秀作品,在一次次忙碌中對農村有了更深的感情。”畢業于清華大學的選調生張珂說。

值得一提的是,網絡助農小分隊制作的“當胡辣湯偶遇刀削面”“請老人喝羊湯”等20余條短視頻溫情故事,弘揚了傳統文化,傳遞了正能量,促進了鄉風文明建設。

今年,“冷口不冷”網絡助農小分隊計劃開設一個系列欄目,主要是挖掘周圍的好人好事,給大家樹立學習的標桿。同時,與其他小分隊聯合共創視頻,介紹絳縣的10個國保單位。

“我們絳縣網絡助農小分隊現在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以前主要是自己單干,現在是要相互學習,相互合作。”張珂說,“通過聯合共創視頻,把粉絲群體相互疊加,擴大影響力,實現1+1>2的效果。”

為打造網絡宣傳陣地和提升宣傳干部綜合能力,絳縣縣委拿出專項資金150萬元,在全縣10個鄉鎮高標準打造電商培訓中心、基層干部直播間、戶外帳篷露營直播地等場所。

絳縣縣委宣傳部與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新媒體平臺合作,為全縣10個鄉鎮的基層干部、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等200余人,開設《地方媒體“抖音號”如何快速出圈》《地市級媒體的融合轉型升級之路》等網課;組織10個鄉鎮的基層干部和縣融媒體中心記者18人,參加山西農民報舉辦的為期3天的“融媒體新聞人才”培訓班;在山西傳媒學院開辦宣傳系統干部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班,不斷提升宣傳干部的業務能力。

現在,絳縣越來越多的年輕干部愿意走出辦公室,走進每一座村莊、每一戶人家,靜下心來去發現亮點和素材。

絳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薛云濤說:“我們將充分用好基層年輕干部這一關鍵力量,持續加強業務培訓,通過開展每月一主題視頻作品展播、優秀視頻‘流動紅旗’評比等活動,進一步提升各隊伍視頻拍攝的專業性和視頻播放量,切實講好絳縣故事、傳播好絳縣聲音。同時,充分發揮網絡助農新媒體直播間的優勢,把更多具有絳縣特色的農產品、文旅資源宣傳出去、推廣出去,為鄉村振興賦能。”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