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3-22
□記者 祁克寧 文/圖
“打開電源開關,按語音提示操作。然后,按電極片上的圖示將電極片緊貼患者裸露的皮膚,一片貼在胸骨右側鎖骨之下,另一片貼在左腋下面第五肋骨處。緊接著,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3月7日,在市區萬達廣場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點位,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王丹向商場員工和市民演示如何正確使用AED進行急救(下圖)。

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可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并給予電擊,是可被廣泛使用的搶救心搏驟停患者的急救設備。現場實操學習的市民楊小潔告訴記者:“政府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配置AED是一件惠民實事。普及學習急救知識,在關鍵時刻可以挽救一個生命,值得每一個公民學習掌握。”
在公共場所設置AED,普及救護知識,是建立公共急救體系的重要一環,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安全和文明發展程度。自2020年以來,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配置AED,被列為省、市民生實事項目之一。2023年,我市在公園、廣場、社區、景區、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安裝了103臺AED,培訓了5446名紅十字救護員,圓滿完成了民生實事目標任務。
AED不僅要安好,更要用好。承擔此項任務的市紅十字會,始終堅持把提高站位擺在首要位置,成立專班、細化職責、嚴抓考核,積極統籌推進市、縣一體化落實民生實事工作。
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科學規劃布點,確保安裝到位。根據統一安排,市紅十字會按照人流量大且集中、流動性強、人口密度大、心源性疾病發生概率高等因素綜合考量,在征求各縣(市、區)意見建議并經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完成配置點選址,按時報省紅十字會審核通過。隨即,接收省紅十字會下撥的AED機,發放給各配置點,合理安排安裝進度,做到位置醒目、便于取用、標識清晰、易于識別,同時簽訂三方協議,明確管理責任。
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確保用好AED,各級紅十字會組織開展了AED應急救護培訓,講授心肺復蘇、創傷救護和AED使用方法,向合格學員頒發紅十字救護員證。同時,充分利用報紙、電視、新媒體等宣傳平臺,廣泛宣傳AED及應急救護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全社會的應急救護意識。此外,對所有設備投放和人員培訓情況進行梳理檢查,加強專人巡檢和標識設置,及時開展應急救護培訓復訓,使民生實事項目落到實處,并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市區禹都公園紅十字救護站工作人員李彩虹說,這項民生實事,辦得真實在。公園配備的AED及各類急救藥品、設備,定期有人上門檢查維護。在平時的培訓中,她也學到了很多急救知識,能很好滿足游園市民所需。
市紅十字會負責人表示,民生實事為人民。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們將探索財政投入、行政強制、公益眾籌和社會動員多重機制,提升AED的配置率,讓AED得到更廣泛的利用。同時,持續做好民生實事項目的管理、使用、培訓、督導,在全社會普及紅十字應急救護知識,提升應急救護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確保民生實事項目起到為民造福的效果,守護廣大人民的生命健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