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3-09
□記者 王露

稷山縣工人文化宮項目效果圖
近半年來,每隔幾天,范志俠就要到稷山縣工人文化宮建設項目施工現場走走看看,看工程進度、看現場管理、看工人狀態……
“你們看,咱們的主體已經封頂,接下來就是內部裝修和外部裝飾。”作為稷山縣總工會主席、稷山縣工人文化宮建設單位總負責人,范志俠說:“這是稷山縣第一個工人文化宮。我們要打造的,不光是一個職工群眾的文化樂園,還是一個提升全縣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陣地。”
稷山縣工人文化宮建設項目是2023年市縣重點項目之一,占地16.41畝,總建筑面積18534平方米,其中,地上6層面積14725.08平方米,地下1層面積3808.92平方米,為框架剪力墻結構開放式建筑。項目總投資7436萬元,于2023年6月17日正式動工。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該縣第一個集學習、文化、體育等于一體的現代化、開放共享的多功能工人文化宮。
雖是去年正式動工,但說開始籌備,要追溯到2021年。
“現在的縣總工會占地3.29畝,因為地理位置和場地原有建筑等原因,已經不適合建設工人文化宮。恰逢國家出臺政策支持縣里興建工人文化宮,我們就給縣里打報告,申請建設一處配套設施齊全的服務職工群眾、服務稷山發展的綜合性公共場所。”范志俠說,“縣里很支持,經過會議研究決定,劃定了建設用地。”
地塊位于稷山縣城城東新區,北靠育英街、東臨民悅園水系,西靠文化路。“就在建好的民悅園邊上!”正是看中這個地理優勢,稷山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將工人文化宮建成一座與公園融為一體的開放式現代化建筑。
為了使這一想法落地,范志俠和設計團隊經過反復討論和商議,確定了文化宮的最終施工方案。
第一個特點,就是高度節約集約。
“《山西省汾河保護條例》中規定,汾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汾河干流河道管理范圍以外不小于一百米,支流不小于五十米劃定生態功能保護線,建設緩沖隔離防護林帶和水源涵養林帶,提高汾河流域河流自凈能力。”范志俠指著施工圖說,“民悅園水系是汾河的支流水系,必須在水系的50米以外建設項目,這一條紅線絕對不能碰。”
讓出河道管控線外50米后,可用建筑地塊為三角形,面積為7畝。因此,目前項目平面布局為三角形,可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且通體采用玻璃幕墻和金屬幕墻相結合的外部裝飾,使東側臨水景觀面呈現最大化視野。
水有靈氣,綠有詩意,這里或將成為一個集文娛休閑、健身觀光、便民服務于一體的大型生態文化景觀,成為稷山縣一個新的“打卡地”。

施工現場 記者 張國平 攝
第二個特點,就是為民性。
有了美麗的外表,還需要有趣的靈魂。整個大樓的功能設計無一不在服務職工群眾。一樓有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媽咪小屋、稷山縣勞模展廳、名優特產展廳、非遺文化展廳等;二樓、三樓有就業推薦、日常辦事、創業孵化等服務窗口;四樓以智慧大廳為主,其中,包含全縣交通、城建、治安等各類監控終端、職工技能培訓教室、多媒體學習中心等。
“五樓的職工文化活動場所有書畫室、音樂室、圖書閱覽室。其中,450平方米的圖書閱覽室是亮點,它能同時容納300人看書學習。”范志俠介紹,閱覽室里,冬有暖氣、夏有空調,WiFi覆蓋,并配備飲水機、充電設備等,為的就是給廣大職工群眾及其子女,提供一個安靜、免費、優美的學習環境。
六樓是職工體育活動場所,設置了瑜伽室、乒乓球室、排練廳、一個280平方米的大會議室等,不僅對職工個人免費開放,而且各基層工會組織都可以在這里開展培訓、娛樂、會議等活動。
再加上負一樓的職工餐廳和停車場。以上,將為職工群眾提供一站式的綜合服務。
“近年來,外賣員、快遞員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已成為服務市民生活、助力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們工會的重點服務群體,但還沒有自己的活動‘陣地’。”范志俠說,工人文化宮建成以后,他們在這里既能歇腳喝水、乘涼取暖,也能看書學習、鍛煉身體,還能聯歡交流、觀看演出。
走進大樓,二樓的幾名施工人員正在給管道刷防銹防腐漆。負責現場施工的項目經理劉文斌介紹,他們正在做通風消防管道的安裝工作。
范志俠說,負責項目施工的是山西四建集團有限公司,他們高標準的施工要求是中標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也是他要說的項目的第三個特點,安全性。
——進場前必須按規定對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培訓,未經培訓和考核不合格不得上崗。
——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安全技術規范規程、質量驗收制度等,按照施工規范要求層層落實,保證每道工序的施工質量符合驗收標準。
——施工現場整潔衛生、場地平整、道路暢通。
——施工現場必須設臨時休息廳,配備保溫桶。
……
“工完場清這一點非常好,施工現場井井有條,就能有效保證工人作業時的安全。”說完,他指著臨建房一側的茶水亭和吸煙室表示,對作業人員的人性化管理也是標化工地的重要體現。
看著拔地而起的高樓,范志俠信心十足,就是今年,就在不遠處!稷山縣工人文化宮將為孩子們在喧囂城市中提供一張安靜的書桌,給老人們在碧水藍天旁提供一個鍛煉的場所,讓職工們能在閑暇時間里享受身邊的“詩和遠方”。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