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3-08
記者 魏 濛 文/圖
“丁醫生,有患者家屬給你送錦旗了!”
“丁醫生,患者要出院了,家屬想見你當面表達感謝!”
“丁醫生,真的太感謝你了,我的老伴恢復得很快。”
一提起夏縣中醫醫院腦病科主任、今年被評為夏縣“最美巾幗奮斗者”的丁桂榮,患者給出了一連串的好評:醫技精良、醫德高尚、醫者仁心……患者和患者家屬們紛紛感嘆,丁桂榮對待患者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

丁桂榮在為患者量血壓。
丁桂榮作為一名全身心投入在中醫腦病專業領域的醫者,她倚著一股勤奮勁兒,深鉆腦病診治知識,研創出中西醫結合治療腦病的特色療法;她憑著一股善良勁兒,以德立身,為無數腦病患者解除疾病痛苦;靠著一股負責勁兒,她積極指導年輕醫生醫療實踐和學習,贏得了患者的稱贊,得到了同事的肯定。
醫者專術
大腦是人的生命中樞,容不得絲毫閃失,特別是對危重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為了做到高效救治,丁桂榮用自己精湛醫術,竭盡全力服務每一位患者,力求為病人帶來全天候的守護。

丁桂榮在工作。
去年9月初,56歲的郭大叔因腦干出血、意識不清,被家屬送到夏縣中醫醫院腦病科時,處于生命垂危狀態。丁桂榮接診時,郭大叔的狀況是,腦干出血量大約10毫升,深度昏迷,壓眶無反應,四肢遲緩性癱瘓、高熱,病情十分兇險。面對如此危重的病人,丁桂榮認真觀察患者神經系統及腦干體征、病情變化,冷靜處置,立即給予相關緊急救治。病人脫離危險后,丁桂榮又結合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對癥下藥,確保藥物能夠發揮最好療效。經過兩個月的治療,患者終于轉危為安,生活基本能夠達到自理。出院時,“死里逃生”的患者家屬緊緊握著丁桂榮的手,感激地說:要不是您的及時救治,我們家的“頂梁柱”就沒了啊!
腦血管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等特點,且年齡逐漸呈現年輕化,給患者和家屬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和生活負擔。為了讓中醫惠及基層百姓,更好地滿足基層群眾就醫需求,丁桂榮辨證施治,采用中西醫治療、康復于一體的立體綜合治療方法,使一位昏迷了60多天的病人蘇醒并逐漸恢復。陷入長時間昏迷的病人,是只有48歲的夏縣祁家河人,2個月前突然出現意識障礙,在別的醫院進行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以及氣管切開術后,保住了生命,但意識未恢復。患者病情穩定后轉入該院腦病科進行康復治療,丁桂榮組織科室醫生多次分析、研判這名患者的病情,在積極治療原發病和并發癥的同時,給患者制訂了早期介入中西醫結合促醒及中西醫結合康復理療等綜合治療方案。運用中西醫促清醒藥物和神經營養藥物、針灸、按摩、電刺激等措施,綜合治療一個多月后,患者對大聲呼喊有了反應,出現了指令性的抬臀動作。又經過一段時間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患者的各種反應較入院前有了明顯的改善,尤其是對聲音、光線、疼痛刺激出現了比較靈敏的反應,而且雙眼較前有神、轉動明顯增加。現在,患者可以慢慢行走。這些驚人的變化讓患者家屬喜極而泣,看到了希望。“看著我家掌柜的一天天恢復,我的生活都充滿了希望。”患者媳婦流著淚對丁桂榮說。
醫者仁心
“你現在的問題是,左側的腦部病變導致右側肢體麻木。”
“大腦是身體的總指揮官,您的‘指揮官’臨時出了問題,發不出指令了。”
“這個情況,我建議您住院查。住院查雖然慢,但細致,而且醫保還能報銷一部分,可以減輕一些家庭負擔。”
3月5日,從上午8點到中午12點,看病的患者、送檢查報告的家屬、診療后出去轉身又回來再問一句話的病人,一個接一個,但看診的丁桂榮卻很少計算“時間成本”,都給予耐心的解釋,沒有絲毫的不耐煩。
丁桂榮對患者的關心貫穿于問診、救治、康復的全過程。門診時,耐心傾聽患者對病情的述說,不厭其煩地為其答疑解惑;查房時,與患者及家屬交流,消除他們的擔心和恐慌,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患者出院后,她為了使康復中的患者隨時聯系到自己,多年來保持24小時手機不關機,哪怕是大半夜接到患者的咨詢電話,都會及時給予回答和指導。
在前來看病的患者中,有多次看診的老患者,也有第一次找來的新患者。遇到老患者,丁桂榮總要拉幾句家常,詢問恢復的情況;面對新患者,她會從對方的年齡、生活等方面切入,先聊幾句打消患者的緊張感,再進行問診。
“我們主任心里時刻裝著病人。”說這話的是該院腦病科護士長王改英,她已經和丁桂榮做了二十多年的同事。“無論是上門診,還是在病區,不時會有患者和家屬來找,我就沒見過她有準點下班的時候。”王改英說,腦病科病人多,工作量大,作為科主任丁桂榮一年到頭除了出外開會、學術交流,其余時間基本上都在醫院,就算是晚上回家休息了,只要患者有需要,一個電話,她就會立即趕來。
“不久前我們科室接診了一名腦出血的病人,當天的治療都已處理完畢,沒想到已經下班回家的丁桂榮因擔心患者病情有變化,又從家匆忙趕回病房進行查看。”王改英說,多年來,對科室住院的每一位患者,丁桂榮作為科室主任除了聽主管醫生匯報病史外,還會親自詢問病情,查看檢查單等,對醫生給出的診斷、治療方案,加以分析和確定,以保證每位住院患者接受到有效的診治。
“我們要對病人好一點,急患者之所急,多幫他們解決一些病痛。”這是丁桂榮平時工作中常說的一句話。對住院患者她常常是一邊拉著病人的手,一邊和病人嘮家常,以減輕患者的恐懼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痛的信心,并細心地告知患者家屬在日常護理上的一些注意事項。即使門診病人重復問一個問題,她從來都是認真傾聽,不厭其煩,一遍一遍耐心解答。
丁桂榮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贏得了患者的尊敬和信任,他們說:“丁主任不但醫術高,技術好,而且對病人友善熱情,是一位天使般的醫生。”
醫者恒心
作為一名醫者,丁桂榮不局限于做好門診、查房、會診等日常工作,還始終孜孜不倦地研讀醫典,汲取各類知識,以堅韌的恒心,夯實理論基礎,筑牢專業根基,努力提升醫術。

丁桂榮在查房時為患者檢查身體。
“做醫生最主要的一點是要解決患者的問題,用最恰到合理的方法治好患者的疾病。”丁桂榮為此苦練內功,把不斷提高業務技能,以精湛的醫療技術,全心全意為患者解除病痛當做持之以恒的追求。她白天泡在科室里,接診、查房、詳細記錄每個住院病人的病情變化和治療情況;晚上一有空就進入學習模式,鉆研新業務,學習新知識,豐富臨床技能。在此基礎上還積極向省內外資深醫生求教,先后兩次到西京醫院、南京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進修學習,多次參加國家、省、市級學術交流,提升業務水平,積累豐富臨床經驗。
仁心撫慰人心,專術制勝病魔。為了確保腦病治療的高質、高效,挽救更多的患者,丁桂榮在科室積極開展急性腦梗死的溶栓治療、腦血管疾病的早期康復、電子生物反饋治療癱瘓病人等新技術,從而使該院腦血管疾病治療成功率逐年提高。
腦血管疾病患者搶救成功后,后期的康復治療同樣至關重要。她為此率先在夏縣開展了針對患者肢體及語言功能的康復訓練,并于2021年創建成立了神經康復室,運用針灸、推拿、穴位按摩等中醫特色方法進行治療,幫助調理患者的身體情況,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減輕康復過程中的痛苦,進一步提高了腦血管病救治水平。
身為科主任,丁桂榮不僅注重個人學習,和業務的提高,同時對于科室其他醫生,她也一直嚴格管理、督促,并組織學習活動。她常告誡科室里的年輕醫生:“看診、查房、隨訪遠遠不夠,要以仁愛之心和持之以恒鉆研學習的態度,不斷提高自己臨床上解除患者病痛的能力。”為此,對低年資醫師,從日常查房、病歷書寫、病房管理、新知識新技能學習,丁桂榮都手把手指導和教授。還將自己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的經驗和感悟,傾囊相授給低年資醫師,使團隊救治患者的診療水平得到整體提高。
漫漫白衣路,虔誠追光行。從醫20多年,丁桂榮堅守醫者仁心的初心,以赤誠之心踐行醫道,以一次次出色的救治回報患者懇切的托付,詮釋了醫者的奉獻與擔當。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