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3-04
●編者按:
今年,我省將重點打造3個國際旅游門戶城市,我市榮列其中:“支持運城打造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旅游中心城市,建設體驗華夏根祖文化、關公忠義文化的旅游勝地”。
打造山西省旅游熱點門戶城市,將成為我市很長一段時間內文旅工作的總牽引。為推動此項工作,本報將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全產業鏈條,推出“打造旅游熱點門戶城市,構建文旅消費全新模式”欄目,重點關注我市在打造山西省旅游熱點門戶城市中的理念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助推我市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和知名旅游強市建設。
本期推出第一篇,從我市春節、元宵節文旅市場的火爆,看我市如何以文塑旅、創新提質,開局即“出圈”。敬請關注。
記者 朱 姝
在后土祠感受千年后土文化,在關帝廟體驗忠義精神,在運城博物館里回顧歷史過往,在各大廟會“追捧”特色非遺民俗,在大街小巷欣賞社火表演……
剛剛過去的春節和元宵節,河東大地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旅市場活力涌動,不僅獲得游客廣泛好評,更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多家中央媒體的關注。

解州關帝祖廟景區人來人往。
據有關部門統計,春節假期全市所有文化旅游場所,包括A級景區、非A級景區景點、旅游休閑街區、文旅消費集聚區、公園、博物館等,累計接待人數837.9萬人次,同比增長71.67%;累計門票收入2154.85萬元,同比增長65.45%;累計旅游經營收入8162.17萬元,同比增長76.63%。其中,A級景區方面,接待人數同比增長149.12%,門票收入同比增長92.50%,經營收入同比增長74.07%。
一個個數字背后,是我市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不斷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是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發展的生動圖景,更是我市打造全省旅游熱點門戶城市的美好開局。
文化旅游“大融合”
宋韻悠悠,南風薰薰,盬鹽為脈、文化為引……春節假期以來,大型沉浸式游園演出《宋韻·南風歌》成為一大亮點,收獲了文旅市場及廣大游客的廣泛關注和普遍好評。

游客欣賞《宋韻·南風歌》中的包拯審案場景。
《宋韻·南風歌》以宋代文化為藍本,采用平行空間的戲劇手法,分四大演出區域呈現迎賓盛典、鹽運時辰、千里江山、包拯審案、鹽道之戀、鹽業新政、宋韻風華、香浸萬里、盬鹽春秋、南風歌10個主題場景,通過范祥、王安石、司馬光等宋代河東名人的講述和演繹,結合飛翔設備系統、多媒體空間模擬系統等創新演出技術的綜合應用,讓觀眾在游園的移步換景中身臨其境地體驗河東先賢的家國情懷、北宋時期運城地區繁盛的鹽運過往和豐富的文化積淀,讓震撼的“園中景”變成游客澎湃的“心中境”。
同時段,在解州關帝祖廟,大型實景劇《武廟之祖·盛世迎賓》正在上演。在一段鏗鏘激越的百人威風鑼鼓表演之后,解州關帝祖廟的大門緩緩打開。莊重古樸的音樂聲中,身著明代甲胄服飾的迎賓儀仗隊列隊走出。崇寧殿前,“文武官員”按照《出警入蹕圖》的祭祀儀軌,舉行“關帝冊封大典”。莊嚴的迎賓禮、動人的鼓樂,通過復原明代甲胄服飾和古代儀軌,展現了關公跌宕起伏的一生,傳遞著關公忠義仁勇的文化精神魅力。
河東大地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尤其是根祖文化和關帝忠義文化特色鮮明,這給如何向當代人展示古老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春節期間,運城博物館推出了考古測繪、考古繪畫、近代童衣裝飾、名人字畫4場跨年大展,官網還推出“晉地寶藏”“華夏尋根”等27個云展覽。8天假期,運城博物館參觀人數日均4000余人,單日最高達到5127人。
剛剛過去的元宵佳節,社火表演成為一大熱點。絳縣不僅將古代結親時敲鑼打鼓抬花轎情景復原,還將農耕時代的犁、耬、紡棉車、小平車等各種農具進行了展示;新絳縣30匹馬拉梅花鼓車在大街上奔騰,浩浩蕩蕩,威武壯觀;稷山則拿出世代“絕活”——國家級非遺文化表演高蹺走獸,在大街上游走……
春節期間的各種文旅活動不斷創新,展現出越來越多的融入文化基因的運城文旅資源,讓運城成為以華夏根祖文化和關公忠義文化為特色的“大景區”,更讓河東大地成為百花齊放的文化大舞臺。
產品創新“大營銷”
在“全國文旅局都卷瘋了”相關詞條不斷被拱上熱搜之時,運城文旅也抓住春節假期這一熱點時段高效“整活兒”,推出“我在河東過大年”系列活動。
這一系列活動五大重點分別是:“禮贊·我的運城”——春節聯歡晚會、“驚艷·我的運城”——彩燈會、“拾遺·我的運城”——非遺展示會、“嗨購·我的運城”——年貨會、“逛吃·我的運城”——美食薈。
五大活動分別在運城會展中心、河東池鹽文化博覽園、七彩鹽湖景區、嵐山根·運城印象景區等地,以文藝節目、戲曲展演、彩燈裝飾、非遺展示、美食展銷等形式全面推出,全方位烘托節日氣氛。
活動中,我市各個縣(市、區)分別鋪開“分戰場”,推出精彩紛呈的活動,覆蓋“吃住行游購娛”旅游鏈條,開展了一場文旅市場的“大營銷”。
“吃”是旅游中的第一大需求。萬榮縣在“特色美食喜迎春”活動中,甄選了泡泡油糕、炒甑糕、榮河蒸菜、涼粉饸饹等一批能夠代表萬榮特色的鄉土美食,用獨具山西特色、晉南特色、萬榮特色的名吃小吃勾起八方食客的味蕾,用美食架起溝通的橋梁,滿足游客探尋萬榮煙火、品味萬榮味道的需求。在“年味飯店俏爭春”活動中,該縣按照“統一氛圍營造、統一標識logo、統一服務標準”的原則,遴選了一批餐飲飯店、街邊小攤,讓游客在愜意中體驗正宗的萬榮特色美食。

游客在萬榮后土祠景區留影。
為了讓游客“留得住”,萬榮縣還開展了“賓館民宿賀新春”和“文明服務滿堂春”兩項活動,遴選并打造一批環境優、服務好的酒店、賓館、民宿、公寓。同時,對入選的酒店、賓館、民宿、公寓按照行業統一的服務標準,組織開展文明服務專題培訓和文明服務創優評星創建行動,營造出待客如親、賓至如歸的濃厚氛圍。
去年,一條短視頻的爆火,讓“水上列車”為人所熟知。永濟文旅在春節期間也奇招頻出,借力“水上列車”的這波流量,“引爆”永濟春節旅游市場,接住了這“潑天的富貴”。
“乘坐‘水上巴士’可直接去往伍姓湖、神潭大峽谷、鸛雀樓、普救寺等景區,車票1元錢。最多的時候啟用了19輛巴士,每輛車可乘50人,全力為‘水上列車’的乘客服務。”永濟市新悅公交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同時,永濟市相關部門還組織志愿者在火車站出站口提供引導、講解、接送等免費服務。另外,還優化設計火車站至伍姓湖濕地公園及其他各景區的公交線路,開通伍姓湖“水上巴士”,并實行動態調度運營。
截至2月17日,永濟市所有文化旅游場所(A級景區、非A級景區景點、旅游休閑街區、文旅消費集聚區、公園、博物館等)共接待游客90萬人次;“水上列車”接待游客1.2萬人次。11家景區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長150%,門票收入同比增長166%。其中,A級景區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長180%,門票收入同比增長173%。
游客體驗“大提升”
“我們就是坐這趟傳說中的‘水上列車’來永濟旅游的,一下火車,我們就感受到了永濟的熱情,這么多志愿者幫我們解決問題,很感動,體驗也很棒!”來自臨汾的游客侯天勇連連對永濟豎起了“大拇指”。
在永濟車站廣場上,非遺剪紙動手體驗、熱氣騰騰的牛肉餃子免費品嘗、貼著愛心的“永濟好物”熱情贈送……地道的“永濟味道”一下子撲面而來。在出站口處,就有多名志愿者在積極回答游客的各種問題,為游客介紹旅游線路、乘車方式、好景好物,耐心解答游客的問題,幫助游客協調解決遇到的困難,并提供熱水、紙巾、藥品等。

永濟鸛雀樓景區推出系列活動吸引游客。
據悉,此次為更好地服務游客,永濟市結合“我在河東過大年·文明實踐等你來”“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等活動,精準對接游客需求,結合本地實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持續壯大志愿服務力量,創建志愿服務品牌,用一系列貼心服務擦亮永濟名片,讓游客在旅游中感受溫情,度過舒心快樂的美好時光。
在芮城,服務品質的提升行動也在進行。芮城統籌做好綜合協調、督導調度、咨詢投訴受理等工作,確保問題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解決。該縣明確專人24小時值班做好旅游熱線受理工作,聯動各景區建立咨詢投訴處置工作機制,實行“首接負責制”,完善“接訴受理、分辦轉辦、協調處置、回訪答復”的閉環管理工作流程,用熱心、耐心換得游客舒心、順心。
在萬榮,為了營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環境,萬榮縣域內汽車站、公交站、加油站等場所顯著位置均懸掛張貼活動標識、標語,公布服務電話,即使短暫的駐留也能讓游客享受到溫馨的服務。同時,提前研判各交通主干道、各景區周邊道路交通情況,安排警力做好巡邏值守、交通疏導,確保道路暢通、車輛暢行。
攝影:記者 陳方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