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2-19
記者 朱 姝
風景迷人的生態廊道、綻放新顏的旅游景區、如詩如畫的美麗鄉村……我市正在書寫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再提速。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運城黃河促進中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這個總牽引,不遺余力抓好政策研究、項目謀劃、工作協調、督促落實等相關工作。

永濟市濱湖公園俯瞰圖。記者 陳方斌 攝
謀劃與項目同頻
走進華鑫源鋼鐵集團產能減量置換升級改造項目投資近20億元的1300立方米高爐、100噸轉爐建設現場,綿延1公里的大型鋼結構廠房奪人眼球,4000余名工人鉚足干勁,100多臺機器開足馬力。該項目屬于河津市“雙十工程”,標志著該市鋼鐵企業全部實現提標改造;
走進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這里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寬敞的智慧化生態停車場、恢宏的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游客中心、正在加緊施工的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游客集散中心配套項目,一派繁忙景象。該景區依托田園、關帝祖廟、古城商業等資源,規劃了關公文化沉浸、主題休閑娛樂、多元體驗等業態,著力打造關公文化創意產業休閑街區,這一工程屬于文旅融合“雙十工程”之一;
除此之外,我市建成大運新能源汽車、正威國際新材料產業園、建龍鋼鐵深加工、永濟藍科途鋰電池隔膜等一批標桿性、示范性重大項目,奮力蹚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新路。
2023年,我市以工作謀劃為切入點,做到任務推進清單化。聚焦示范區建設總目標,堅持長期和短期相結合、宏觀和具體相結合、全面推和重點抓相結合,掛圖作戰、穩扎穩打。一是及時完善規劃。啟動《創建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規劃》修編工作,以八個“作示范”為框架,大力推進鹽湖保護利用、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建設“五條綠色走廊”、實施“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雙十工程”等,進一步明確了目標任務和推進路徑。目前已形成初稿,并已完成第一輪意見征求工作。二是細化方案任務。印發《運城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2023年行動計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方案(2023—2025年)》《黃河流域生態和文物保護重點工作2023年行動計劃》,完善工作體系,形成任務矩陣,明確工作清單,做到任務、時間、標準、要求、部門、責任人“六明確”,實現壓茬推進、照單落實,各項任務均按時序進度要求逐項落地。
同時,我市以項目為支撐,推動示范區建設走深走實。一是實施“雙十工程”。共謀劃實施項目243個,總投資835.96億元,2023年計劃完成投資120億元。截至去年12月底,228個項目已開工,開工率93.83%,完成投資199.86億元,投資完成率166.55%。二是打造“五條綠色走廊”。共謀劃267個項目,總投資387.02億元,2023年計劃投資102.02億元。截至去年12月底,266個項目已開工,開工率99.63%,完成投資119.46億元,投資完成率117.09%。同時,爭取上級資金支持。申報黃河流域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14個,總投資36.3億元,我市4個項目獲得支持,占全省三分之一,爭取資金2.5億元,占全省四分之一,項目數量與資金額度均位居全省第一。
下一步,運城黃河促進中心將繼續夯實項目盤子,強化項目調度。初步謀劃實施2024年“雙十工程”“五條綠色走廊”諸多項目。與此同時,加強項目督導調研,及時研究“雙十工程”和“五條綠色走廊”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加快項目開工建設,持續推動項目建設取得新成效。督促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協調解決工作和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問題,確保服務到位、督促到位。

河津武家堡生活污水處理站內,工作人員在監測水質。記者 陳方斌 攝
生態與發展共進
稷山縣翟店工業集聚區工業廢水處理工程用科技手段,為轄內每一家排污企業建立污水“指紋”檔案,并實時監控企業排污行為,一旦發現超標排放污水,通過比對污水“指紋”,便可快速鎖定排污企業,通過技防加人防的方式,守護汾河水生態的安全。
河津市投資新建的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設計污水處理能力為3萬立方米/天,還預留了可以再處理3萬立方米/天污水的建設用地,基本滿足了河津市未來城市發展的需要。為了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的目標,該市還規劃建設農村污水處理站點72座,全部建成后,農村污水基本可以實現全收集、全處理,極大地降低農村生活污水對汾河水生態的影響。
稷山縣通過建設稷山汾河國家濕地公園,實現了汾河北岸土壤改良、北岸植被和濕地植被恢復500余畝,有效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穩定,豐富物種資源,使項目區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使濕地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蓄水滯洪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保障了汾河下游的水質。
我市堅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擺在事關全局的重要位置,圍繞年度工作目標,突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協同治理,聚焦汾河、涑水河流域重點問題,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由此,運城黃河促進中心一方面全面摸排問題,拍攝了“運城市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警示片”,開展了市、縣自查自糾,制訂摸排工作方案,召開了安排部署會和專題培訓會,組織7家單位260余人次,連續開展5輪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專項摸排,及時發現風險隱患,補齊問題短板。
另一方面扎實推進整改,分別建立國家反饋、市級自查、縣級自查自糾、明察暗訪新發現問題4本突出問題臺賬,清單化逐條整改。同時,形成長效機制,聯合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每月開展問題專項摸排,從組織架構、人員配備、專業技術、日常監管、專項督查、群眾教育等方面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形成及時發現、立行立改、長期堅持的整改措施,堅決守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底線。

游客在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游玩。記者 陳方斌 攝
溝通與合作并行
去年7月,由運城黃河促進中心協調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和沿黃9省(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要負責同志,在我市召開規范黃河流域各類公園建設現場推進會,并組織現場觀摩。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郭蘭峰對我市示范區建設工作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
去年8月,聯合長安大學黃河研究院在我市舉辦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論壇,圍繞推進示范區建設出謀劃策,創新路徑;
去年11月,舉辦了“河東大講堂”,邀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四處主任張燕作了專題講座;在夏縣舉辦了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培訓班,全面展示我市示范區建設的做法和成效。
一年來,我市堅持以舉辦高規格活動為契機,積極展示示范區建設新成效,打造運城新名片。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強區域合作,并取得明顯成效。
我市充分用好關中平原城市群、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等重大政策,堅持開放合作,加強區域協同,打造開放高地。一是明確任務。印發《晉陜豫黃河金三角2023年區域合作工作計劃》《運城市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2023年工作計劃任務分解方案》,推動工作銜接落實。二是深化交流。積極參與關中平原城市群聯席會議、組團參加第13屆西部國際物流產業博覽會,簽署關中平原城市群文旅聯盟、住房公積金協同發展等一系列合作文件。參加第16屆大關中發展論壇,提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建議。三是編制規劃。加快推進《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先行示范區規劃》編制工作。目前,規劃已基本定稿,正在征求陜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門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永濟市、芮城縣人民政府意見。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凝聚四市合力,強化區域合作。一是高標準高質量編制完成《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先行示范區規劃》。二是按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的《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管理辦法》及考核指標體系要求,制訂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工作推進方案,加強承接產業轉移平臺建設,完善承接產業轉移機制,推動黃河金三角地區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爭創優秀示范區。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