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1-28
衛世新 楊建義
新年伊始,新絳縣泉掌鎮南張村會計算完一年的村集體收入賬,喜滋滋地向該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吳小紅報喜,村集體收入2023年達到104萬元。據悉,這是南張在2022年村集體收入突破百萬元后,再次刷新紀錄。
南張村是新絳縣的蔬菜生產專業村。早在上世紀90年代,村“兩委”就敏銳地意識到單靠傳統的農作物種植,不能讓村民迅速致富。他們決定調整產業結構,種植大棚蔬菜。
說干就干。南張村組織村民到河南、山東等地的蔬菜生產大縣參觀學習,學習大棚蔬菜種植的先進經驗,隨后在村“兩委”帶領下種植大棚蔬菜。
此后,村民們紛紛調整產業結構,改種大棚蔬菜,南張村成了十里八鄉有名的有機黃瓜生產基地,村民的生活日漸富裕起來。
小河有水大河也要滿。面對集體增收乏力的狀況,村“兩委”經過反復考量,決定將突破口放在村蔬菜交易市場建設上。
2007年,南張村投資200萬余元建成一個占地15畝、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的蔬菜批發市場,解決了菜農的銷售難題。市場建立后,村“兩委”嘗試整體外包、逐攤分包等多種經營模式。但從運營情況來看,存在著缺斤短兩虧客戶、魚龍混雜品質低、地段太臟不衛生、優質服務跟不上等問題,一度造成了外地客戶不敢來、本地客戶不愿來的局面,村集體收入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2022年5月,南張村“兩委”將市場承包權收回村里,成立以村黨支部書記為主任,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客戶代表和老干部代表為成員的市場管理委員會,對市場進行規范化管理。
現在,南張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吳小紅任組長、村監會主任擔任副組長的市場管理委員會,制定相應的市場運行管理、財務、衛生管理等制度。所有市場工作人員全部持證上崗,確保市場安全、整潔運行。
該市場嚴格推行爭議調解、客戶利益保障、市場衛生保潔等配套制度,給菜農吃下了“定心丸”,讓客商有了“硬底氣”,帶動了新絳縣及周邊菜商菜販放心進市場交易,推動了本村蔬菜及附屬產業發展。
該村蔬菜經紀人白利軍說:“自市場歸村集體經營后,我們經紀人的生意更好做了,回頭客越來越多。去年,我批發的菜就有800多萬公斤,按每公斤掙5毛錢,收入就有40多萬元?!睋私猓蠌埓逑癜桌娺@樣的經紀人就有17個,有效架起了蔬菜產銷的橋梁。
南張蔬菜市場的健康發展,解決了菜農賣菜難、賣菜遠的難題,拓寬了菜農增收渠道,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實現了農民和村集體的“雙贏”。據吳小紅介紹,每賣0.5公斤蔬菜,市場抽成1分錢經營費用,去年村集體就收入86萬元,加上村集體4個大棚承包費、機井承包費、集體土地發包費、引黃灌區服務費等費用,村里每年收入穩定在百萬元以上。
圍繞主導產業,做好村集體增收的大文章,南張村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金光大道”。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