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1-23
□陳柯邑
網絡微電影《一塊石頭》是廣電總局2023年第三季度推優的一部優秀網絡視聽作品,該片由北京大學原創,聚焦人工智能時代的大學教育,主題為“世界在變,思想的傳承在北大不變”。
影片講述了在一個AI技術強大到已讓知識的獲取變得無比便利的時代,北大同學“小白”因無法感知到上大學的意義而產生了退學的念頭,并在古代文獻史的課堂上向教授發出疑問:“如果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AI來獲取知識,那大學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這個疑問也是影片想讓觀眾思考的,雖然當今社會不像影片中描繪的那樣,有著真假難辨的全息投影。但是,AI能夠通過AIGC技術自主學習并進行創作,這在今天已經不是什么難事了,影片中提出的問題已經成為可以預見的未來,AI確實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并且會越來越融入我們的日常。所以,我們必須要思考,AI會不會代替人類?
影片通過師生二人的交談給觀眾們提供了一個參考答案:AI不會代替我們思考,但是我們必然要經歷世界變化的陣痛。面對質疑,教授交給“小白”一本古書——趙明誠的《金石錄》,讓他嘗試找出這本書與AI書庫里的書有什么不同。經過掃描,這本書已經百分之百收錄在書庫中,“小白”反復翻看,直到他讀到“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聚散有常”。他想,讀大學是不是也是這樣。也是這一晃神,他不小心將咖啡灑在了這本書上,他滿懷愧疚準備向教授道歉時,卻看到教授正在收拾一摞摞書籍,將它們搬到一個三輪車上。原來,由于有人退課,現在選修課程的人不足五名,所以按照規定這門課被取消了。
課程的取消象征著一種現實的打擊,AI強大的收錄能力,人類的確無法超越。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人類必須學會接受并適應一些新事物,但思考的漣漪是人類不可被代替寶貴品質。當教授神情惋惜地翻開《金石錄》,他發現咖啡漬在最后一頁時突然又目光灼灼地問“小白”,是看到哪一句的時候晃神了。聽了“小白”的回答,教授欣慰地說:“只有看過的書才會留下思想的痕跡。”
世界在變,思想的傳承對人類來說永遠不變。影片最后,AI小助手為了理解什么是“思考的漣漪”,它又一次展開了搜索,結果是:“書籍在數據庫中存在度100%,筆記、批注在數據庫中存在度0%。”它通過AIGC技術,生成了一則短片,短片中提出了關于“思考的漣漪”的問題投放給每一個人,并且選取了關于人類歷史上思想經歷磨難的一些片段。
有在戰爭中慘遭炮火轟炸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有在愷撒進攻埃及時被大火燒毀的亞歷山大圖書館,這場戰火燒掉了詩人荷馬的全部詩稿及數學家歐幾里德的許多真跡原件;還有秦朝焚書坑儒、楚兵入咸等。這些歷史已經證明,如此多的磨難都未能阻斷思想傳承的腳步,曾經不會,未來也不會。
影片結束,答案已經了然,大學有存在的必要,我們的思想也會隨著人類的綿延而生生不息。影片結束后還留有一個小小的彩蛋,一位長者糾正一名孩童打水漂的姿勢,石頭擲出激起一片片漣漪,象征著盡管時代更迭,但思想一定會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